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高职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实践探索

2020-04-22 20:37张波顾剑柳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深度学习

张波 顾剑柳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高职院校实践类课程中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分配矛盾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深度学习的需求。然后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该模式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分别做了詳细的设计,并论证了该模式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最后总结了文章研究内容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实践类课程;微课;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深度学习

1    高职院校实验课程现状

实验课是高职院校实践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理实一体办学理念的主要体现,实验课穿插分布于整个实践类课程当中,这种课时分配的优点在于能够在一段理论课结束之后马上开始其对应的实验课,在及时加强实践技能的同时能够巩固和提升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符合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学习规律。但是这种课时分配也存在问题,有限的总课时数使得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基本按照1∶1比例分配,理论课时难以压缩导致实验课时偏少,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很多学生尚且不能够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更何况要其做到建构和迁移知识技能以完成深度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固然重要,但娴熟的职业技能却是更加需要的。在每学期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如何在专业理论课之余争取到更多的实验课来增强学生的职业基础技能,处理好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间的分配矛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教育中的深入运用,其与课程整合的形式也从最初的教学辅助手段逐渐演变成当下引领的教学设计和变更教学模式。信息化手段让翻转课堂有了挑战传统课堂的可能,这正好满足了未来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深度学习的需求。关于高职院校实验课程改革,下文将要讨论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解决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分配矛盾的问题以及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深度学习的问题。

笔者所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非可汗学院纯线上视频课程的翻转课堂,而是在国内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类课程体系下,借助微课视频和教学平台,实现对实践类课程中传统理论课堂的翻转,从而达到压缩理论课时、扩充实验课时的目的。翻转后的课前,并非由学生完全自学,需要教师的介入和帮助;翻转后的课中,小部分时间用于教师对学生课前自学理论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大部分时间则用于实验课练习和知识技能的深度学习;翻转后的课后,主要有评价和作业环节。通过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践类课程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深度学习创造条件。以下就该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的设计做详细讨论,整个模式的组织活动流程如图1所示。

2.1  课前环节

在每次上理论课之前,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不同于传统课前预习的是,教师需要将理论课的重点和难点的微课视频挂在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自学。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因此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吸引学生自主、主动预习理论课知识点,效果是相当好的。微课是经过信息化教学精心设计的,学生自学注意力很容易被其聚焦,其教学效率远比未经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传统课堂高的多。另一方面,微课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学生在不明白的知识点处可以反复拖拽观看视频直到全部明白为止,在传统课堂上这是需要教师反复个别辅导才能够实现的。课前环节不同于传统课前预习的另一点是,教师需要在教学平台上布置预习测试让学生练习。预习测试主要是检测学生通过微课自学的成效,对学生掌握理论课重难点的情况进行摸底。学生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就不懂之处和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再重复观看微课视频直到通过预习测试为止。课前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辅助为辅,通过将传统课堂内容和角色进行翻转,在提升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加了实验课时,为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深度学习创造条件。

2.2  课中环节

经过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充分课前预习之后,课中环节第一阶段,由教师对课前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通过课前环节的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所以这一阶段教学模式类似传统课堂,可以完全由教师主导以快速完成,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理论应用案例讲解,通过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诱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以完成深度学习。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约认为:深度学习为浅层次学习的深化,属于基于理解的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学习者依靠组织策略清晰地感知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完整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的学习”。深度学习以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并实现有意义学习为最终目标[2]。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富兰重视“知识迁移”的作用,他认为深度学习有助于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陌生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就教学目标而言,“为迁移而教”,学习的迁移量越大,说明学习者适应新情境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的效果也越好[3]。课中环节第二阶段,即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实训虚拟仿真软件、微课视频、多媒体投影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学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单独辅导,又可以是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任务并汇报、教师集中点评。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足够时间的实践训练,方能体现高职院校注重理实一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2.3  课后环节

课后环节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理论和实验学习进行评价。如果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环节,还可以进行学生互评。可以远程连线企业专家形成第三方评价。综合多方评价形成学生的最终评定成绩;课后环节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布置作业以让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3    结语

文章首先就国内高职院校实验课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实践类课程中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分配矛盾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深度学习的需要。其次,通过运用微课、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了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后,通过详细分析该教学模式的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的具体设计,论证了通过采用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解决文章提出的问题。本文所研究内容为国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提供了一种有借鉴价值的教学模式与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SALMAN K.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乔元正.《学记》的“深度学习”教学意蕴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9(3):15-17.

猜你喜欢
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深度学习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信息化手段在“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