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定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2020-04-22 20:34周曦
教师·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周曦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定量评价是职业学校自主发展的推进器。中职课堂教学质量定量评价的价值内涵、理论遵循、实际应用,乃本研究与实践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定量评价

一、定量评价的价值内涵

教学质量的“定量评价”是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教育统计学理论、教育测量学理论,采用相关的数学方法或建立数学模型,对所获取的教学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化处理,从而以“定量”的方式进行推断的一种评价过程。定量评价着重于“量”,其本质是“让数据说话”。定量评价弥补了定性评价界限不清、评价者主观臆断成分和自由裁量尺度较大的缺失,其评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更强。

二、定量评价的理论遵循

(一)模糊数学理论

美国的查德教授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运用“模糊数学”的思想来刻画和处理这种模糊性。该理论使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模糊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由定性评价走向定量评价,使“模糊评价”转变为“清晰评价”。

(二)系统科学理论

一般系统科学理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按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一理论突出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关键词,其核心是系统的整体性。教学质量定量评价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进行评价时,应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支撑,建立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体系、评价制度体系之“两体一制”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客观“标尺”,评价方法体系是运用“标尺”进行度量的技术和手段,评价制度体系是实施教学质量定量评价的组织保障。

(三)教育统计学理论

教育统计学是指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如何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有关教学信息、数据资料,进而彰显某些特征及规律性的一门科学。用教育统计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质量定量评价,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达到“数”说质量之目的。

(四)教育测量学理论

教育测量学是指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技能的形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改善等方面进行的测量。现在中职学校普遍采用的考试手段,就是一种比较客观、公正、准确、效果较好的教育测量方法。相应地,在课堂教学定量评价时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三、定量评价的实际应用

[课例]我校有20名评委参加对张海生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其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内容(A)、教学方法(B)、教学态度(C)、教学效果(D)四个因素;二级指标包括十六个因素。评委各自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意见表,再把评委的评价意见汇总后,得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汇总表。

下面先对信息汇总表中给出的信息,借用数学中的“集合”概念进行约定:设一级指标构成的评价因素集合为W={A,B,C,D},相应权重分配集合为={0.20,0.20,0.25,0.35} ,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因素集合分别为A={A1,A2,A3,A4},相应权重分配集合为={0.2,0.3,0.4,0.1},B={B1,B2,B3,B4},={0.3,0.4,0.2,0.1},C={C1,C2,C3,C4},={0.3,0.3,0.2,0.2},D={D1,D2,D3,D4},={0.2,0.2,0.3,0.3}。

有了上面的准备工作后,得出对张海生老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方法如下:

第一步:建立一级指标评价因素集合W={A,B,C,D}={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第二步:建立评价等级集合V={V1,V2,V3,V4}={优良,良好,一般,差}。第三步:利用信息汇总表给出的信息,按照矩阵运算规则作乘法、加法运算(矩阵实则是一阵表)。

(一)关于“教学内容”评价结果的计算

(1)设教学内容评价矩阵为

(2)设教学内容评价结果矩阵为:

说明:上述教学内容评价结果矩阵PA中的第一个数0.4由矩阵中的0.2,0.3,0.4,0.1分别与XA矩阵中的第一列中对应的数0.30,0.35,0.50,0.3乘积之和,即0.4=

0.20×0.30+0.30×0.35+0.40×0.50+0.10×0.30。同理,可计算出PA矩阵中的第二个数0.3,第三个数0.2,第四个数0.2,并把PA矩阵中的四个数相加得0.4+0.3+0.2+0.2=1.1。

(3)对教学内容评价结果矩阵PA进行归一化处理,即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的计算

按照教学内容评价结果的计算程序和方法,同理可得出教学方法矩阵与教学方法评价结果矩阵,故有教学方法评价矩阵为:

第六步:根据最终评价结果矩阵M中的四个数,作出评价。

计算结果数据表明,对张海生老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意见是:在20个评委中,有28%的评委认为张海生的课堂教学达到“优秀”,25%的评委认为达到“良好”,28%的评委认为是“一般”,19%的评委认为是“差”。但是,要最终确定张海生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属于哪個等级,还得进一步作出判断。一般可采取“最大隶属度原则”或“降级累加过半原则”。由于本例中的评价结果最大隶属度有两个0.28,未超过0.5,即认为“优秀”的评委数或认为“一般”的评委数均未超过总评委数的一半,难以断定是“优秀”还是“一般”,因此,还需继续采用“降级累加过半原则”来确定等级。即将“优秀”的隶属度0.28降级并与“良好”的隶属度0.25相加得到0.28+0.25=0.53,超过了0.5,于是可作出最终等级结论:张海生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等级是“良好”。倘若相加后仍未超过0.5,可再次继续降级相加,直至超过0.5为止,方可作出最终等级结论。

参考文献:

[1]连建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孙洁璐.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发现·教育版,2017(7):130.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