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教育”思政教育平台的实践与思考

2020-04-22 20:35陈捷周涛冯宇何非凡周勇于涛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陈捷 周涛 冯宇 何非凡 周勇 于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东华理工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思政教育手段,研究设计出以校外思政课和校内党员宣讲团宣讲的“雙向教育”思政工作平台,让思政课变得可亲、可敬、可信、可互动、可交流,让师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而适应新形式下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双向教育”思政工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07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探索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1]

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教学缺乏互动性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老师与学生互动性不强,大部分思政课都是纯理论灌输式教学。事实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2]

(2)教学形式单一

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过于教条化、形式化,缺乏新鲜感和真实感,再深刻的内容也容易缺乏感染力,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3]

(3)内容脱离实际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最核心的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即对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的具体演绎,而不是对着教材的泛泛空谈。

(4)理论与实践分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科,不能仅仅局限于书中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大学生可将平时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运用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看出该大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理解了其中深意。

2.“双向教育”思政教育工作平台的实践探索

面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存在的新形式、新问题、新挑战,我院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江西的“红”特色与学院的“核”特色相结合,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平台建设,提出建设以校外红色基地为载体的校外思政课“正向教育”优秀学生、优秀学生组建宣讲团“反向教育”其他学生的“双向教育”思政教育新模式,真正筑牢高校思想教育主阵地。

我院现已针对校外思政课及校内宣讲团设定了标准化的建设方案:确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规范培训时间、确定培训地点、确定培训对象。并在充分调研了江西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史编写了一本特色教材,通过讲述基地内红色物件背后的故事,以小见大,使得思政课更加生动形象,让同学们得以深切体会到老一辈革命精神。

“双向教育”工作平台已在江西省部分高校获得推广,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通过对学生调研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

3.“双向教育”思政教育工作平台的思考

(1)设置标准化的培训目标及教学内容

每次思政课前都要明确此次的教学目标及讲授内容,具体可细致到讲课教学大纲、讲授内容的顺序设置、授课技巧、配套的教辅材料等。校外思政课与校内宣讲团在进行授课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既有高度的升华,又要接地气,以一种学生更加主动学习的方式,提升思政课教育效果。

(2)确定培训地点

校外思政课将通过挂牌、结成教育联盟等形式,建设标准化的校外基地,强化与校外思政基地的联系,并按照我们校外思政课的要求,将校外基地建设成为标准化的授课平台。

(3)选取授课对象

校外思政课将会邀请专家学者在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授课,增进学员感悟,提升学习效果。而校内宣讲团则做到“优中选优”,高素质的宣讲团成员是宣讲效果的有力保障,也是对高校潜在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最大利用。

参考文献:

[1]杨琼.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J/OL].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19-06-14].

[2]黄靓靓.浅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16):37.

[3]陈艳.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世纪桥,2018(06):67-69.

作者简介:

陈捷(1999.9-),女,汉族,江西九江人,东华理工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

于涛(1979.3-),男,汉族,吉林白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党务工作及环境放射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