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抓准核心问题的策略

2020-04-22 20:34林钦珠
教师·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林钦珠

摘 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核心问题贯穿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负责有效推动整体教学进程。基于此,文章通过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在阐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特征后,结合具体教学实例,着重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抓准核心问题的有效策略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问题

一、引言

核心问题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一节课的“课眼”与“主线”。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抓准核心问题也是深入落实数学教学工作,帮助學生顺利完成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抓准核心问题的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加深对核心问题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也能够为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核心问题进行精准抓取提供必要实践指导。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概述

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核心问题指的就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中心问题,其贯穿于整节数学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堂重难点内容的有机整合。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具体教学内容,抓准核心问题并将其作为学生思维主线,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相关思考探究活动,这可以在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同时,帮助其加深对所学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现全面优化学生小学数学学习成效的根本目的。[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当具有典型性与针对性,同时还需要兼具具体性与探究性,即教师通过牢牢把握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围绕数学应用关键知识内容,设计具体核心问题,以此凸显教学实质,并使得学生在积极以核心问题为基础开展多样自主探究活动后,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核心问题同样也具备启发性与深入性的特征,教师所设计应用的核心问题应当可以有效发散学生思维,并推进其更好地完成后续数学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积极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深入交流,可以有效解决核心问题,并切实提高自身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数学核心素养。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抓准核心问题的策略

(一)整合小问题突出核心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学内容通常能够同时包括诸多主要问题,而问题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层层递进式,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各层次问题进行集中整合,由此筛选、设计出最终的核心问题。例如在“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按照逐层递进的提问顺序,依次设置了三个问题,分别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几何图形”“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图形为正方形”,以及“各种正方形图形均具有哪些共同特点”。事实上,前两道铺垫式问题的设计,最终目的在于引出最后一道问题,而最后一道问题的核心问题为“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因此在本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正方形的特征作为核心问题,以此为基础向学生适时渗透正方形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所有关于正方形的特征的数学问题进行集中整合,随后要求学生利用三角板与直尺对随机展示出的几个正方形图形进行长度测量与角的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各正方形的具体形态、结构等进行认真观察,结合记录的测量结果,从中归纳总结出正方形的共同特点。

这一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在亲自动手参与正方形各边边长、各角度数测量的过程中深入掌握正方形特征,进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其数学探究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立足教材结构把握关联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并抓准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教材中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重点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与重点内容,同时着眼于和该节数学课内容具有紧密关联的其他相关内容,在相互进行比较分析下确定出最终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核心问题。[2]

比如在“小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列举出几个生活中的小数除法算例,以此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要求学生思考“在除法计算过程中,应当怎样移动小数点?为什么要这样移动?”最后要求学生思考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小数点移动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为何将其作为小数点的移动标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将其划分成若干数学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进行讨论探究。在相互沟通交流下,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在准确掌握小数除法中的相关基本概念、切实完善自身数学基础知识架构的同时,有效形成较高数学应用能力,学会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三)突出思想方法关注迁移处

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完成小学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抓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时,教师应当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从迁移处着眼设计核心问题。[3]例如在“关于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以往所学关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矩形的面积计算知识内容,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其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随后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将圆转化成以往所学的几何图形,由此自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入剖析两种几何图形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剪一剪”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一个圆并将其分成若干等份(如图1),而后将各等份剪下来,运用拼剪或割补等方法,重新拼组成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所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圆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迁移处设计核心问题,使得教师与学生均可以突破其惯性思维的制约,形成一种强调方法与活动间的内在迁移的“类方法”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散自身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高的类比式迁移学习能力,为全面提高数学学习成效创造有利条件。

(四)围绕数学概念立足本质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当直击数学本质,使得核心问题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抓准核心问题时,教师也可以从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内涵入手,例如在开展“关于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分别设计两个核心问题,即“假如手中现有3根数学小棒,你会如何利用小棒围出一个三角形?”以及“为什么有的组合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组合不能围成三角形?”图2展示的就是使用3根小棒组合成的不同三角形。观察学生利用小棒摆出的三角形,并要求其总结出使用小棒围出三角形的具体条件。

在第一個问题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以往所学数学知识内容,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尝试运用小棒围出三角形。而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会发现并非任意使用3根小棒均可以围出一个三角形,此时学生内心将会产生疑惑。因此教师适时向学生提出第二个核心问题:“任意选择的3根小棒,有的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则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你能说出原因吗?”利用这一带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其在解决第一个核心问题中获得的经验,参考相关实验数据,采用归类分析、讨论与总结等方式探索蕴含其中的内在数学规律,由此明确只有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长的那根小棒,才能顺利围出一个三角形,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两个核心问题层层递进又彼此关联,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四、结语

抓准核心问题对提高整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意义重大。为此,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与具体教学情况,通过对各种细小问题进行集中整合,重点围绕教材结构把握其关联之处设计核心问题;同时突出数学思想方法,从迁移处与数学概念本质内涵等角度入手,精准把握核心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多元数学教学活动,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得到深入落实,并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田家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核心问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8):149-150.

[2]刘红.设计核心问题,提升课堂效益——小学数学教学核心问题的设计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10):61-62.

[3]吴存明.“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操作范式研究——以“方程的意义”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4):54-59.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