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闽南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20-04-22 20:34王维微
教师·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王维微

摘 要: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简要介绍了闽南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闽南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并从利用俗语俚语、闽南建筑艺术进课堂、闽南传统习俗进课堂及开展多种形式的闽南文化交流活动四个方面分析闽南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通过渗透闽南文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的同时也提升了文化素养。

关键词:闽南文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文化素养

一、闽南文化概述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沉淀凝结为中华传统价值观。根据李元强在《略谈闽南文化》一文中的论述,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在中原地区汉民族的移民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它发源于中原,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了古越族文化、吴楚文化,同时兼收并蓄了外来文化,如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包含的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闽南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形式在历史的沉淀中流传下来,有 “红砖文化区”之誉的闽南古民居,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民谣,以“五境之美”为特色的茶文化,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和南音,著名的厦门漆线雕、漳浦剪纸、惠安石雕等民间工艺美术,中国八大方言之一的闽南语等。这些优秀的闽南文化无不向我们昭示着闽南地区博大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智慧。

二、闽南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引导中职生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他明确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自信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也规定,语文课要承担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的任务。同时《大纲》还要求语文教學要“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和地方产业,注意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作为中职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闽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统一性、乡土情谊、家族本位和崇儒重德等典型特征,在闽南文化中都有体现。闽南文化中开拓进取的海外商业开拓精神、爱拼敢赢的创业精神、平等自由的交友原则、知根乐报的爱国爱乡情怀,无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闽南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三)帮助中职生就业后尽快适应职场的生存和发展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有利于学生及早了解地方特色,毕业后尽早适应社会。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教诊改数据显示,我校晋江籍生源占58.67%,非晋江籍生源占41.33%,但非晋江籍学生基本也是在晋江长大。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也显示,每年有91.35%的中职生在闽南地区企事业单位就业。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符合中职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

三、闽南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闽南建筑艺术主动介入语文课堂教学

闽南建筑艺术是闽南文化的核心支柱,因此让它进入课堂非常有必要。闽南极具特色的红砖“古厝”反映着闽南地区的风格特性,它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是独特的南派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存的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较完整地反映闽南一带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是了解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闽南建筑艺术,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借机让学生了解闽南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人文精神。我们还发现,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十几篇选文都涉及建筑,如《林黛玉进贾府》《月是故乡明》《我的空中楼阁》《雨巷》《再别康桥》《过华清宫》等。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随着黛玉一天行踪线索的展开,气势恢宏、布局讲究的贾府建筑风格也呈现在读者眼中:黛玉从踏入贾府角门到见到她的祖母,中间还要经过一道道门坎。“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贾府的建筑是按照北京四合院的格局来分布的,其中出现了许多中国古代建筑形式,比如垂花门、抄手游廊、插屏等。这些建筑艺术在现代民居建筑中已经很少见到了,很多南方地区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对贾府奢侈华丽的特点理解起来就会有难度。笔者在此将贾府与闽南“古厝”蔡氏古民居进行比较,将二者建筑的整体布局、内部装饰以及厅、堂、门等以图片展示的形式进行比较,贾府繁复的建筑格局、陌生的建筑形式经过与身边的建筑物进行比较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也更易理解。又如《月是故乡明》一文中,季羡林老先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泉州是著名的侨乡,有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侨都有落叶归根、报效家乡的情感和举动。这与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闽南海外游子的乡愁联系在一起,引入陈嘉庚兴办厦门大学、“番仔楼”等题材。学生在感受闽南建筑艺术魅力的同时,无形中提升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借助闽南俗语俚语加强理解文章内容

闽南俗语俚语是具有浓厚生活色彩的语言艺术,凝聚着闽南老百姓的生活智慧。比如“养老鼠咬布袋”“有人兴烧酒,有人兴豆腐”“一日平安,一日福”“桶无箍会散,家无主会乱”等。没有长篇阔论、严于说教的感觉,反而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生动的幽默感。在语文教学中引用闽南俗语,学生不仅能启迪智慧,也能获得乐趣,在受到文化熏陶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同学们,闽南地区有一句古话叫‘细汉若不熨,大汉熨不屈,意思是说教育要从小教起,否则待长大了就很难纠正了,养和教必须并重,这是身为父母的责任。母亲的教育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就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老舍的很多习惯便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母亲吧!”在《习惯成自然》的教学中,笔者引用“一摆贼,百摆贼”来说明习惯对个人影响的重要性。沉重的哲理通过通俗有趣的俚语表达出来,不仅能让学生感到语言上的亲切感,同时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三)闽南传统习俗有效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习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人民的情感。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习俗教育,不仅能将传统习俗教育常态化,也是语文教学担负文化教育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与传统习俗的内容相联系。比如《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等人的座次体现了古人待客的礼仪,《雨霖铃》中柳永的情人为他设帐饯行则是古人分别时的常见礼仪。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将闽南传统习俗与文章内容巧妙结合,用闽南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如《将进酒》作为一首著名的勸酒歌,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借酒浇愁的思想内涵时从自古以来诗与酒的密切联系,再渗透到闽南“输人不输阵”的酒桌文化。据清道光年间《厦门志》卷15《风俗记》记载,闽南人喝酒有“吃酒不讲饮”的流俗,意思是饮酒必须尽兴,即使有“宿怨积恨,亦可杯酒言消”。在这里酒亦起到消愁、解恨的作用。《短歌行》一文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亦渗透着闽南的酒桌文化。《牛郎织女》一文中有关于七夕节的传说,我们可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自主搜集有关家乡的七夕传说,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再渗透闽南七夕“敬七娘妈”等传统习俗。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闽南文化交流学习活动

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开展多种形式的闽南文化交流学习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也能够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强烈的激发。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闽南建筑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到当地具有闽南特色的地区进行参观。闽南有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有很多,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厦门鼓浪屿建筑群、“嘉庚风格”建筑群、泉州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南安石井街中宪第,以及中西合璧式的“番仔楼”和“番客楼”都是极具特色的闽南建筑。在参观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心得体会、PPT图片展示、建筑介绍等方式分享参观后的收获。比如,我们邀请家长进课堂,讲授闽南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包括节日习俗、婚庆习俗、饮食习俗等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传统习俗。平日里的家长们化身为讲台上的“讲古师”,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我们还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闽南古诗词文学馆、五店市传统街区等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场所进行学习。我们还开展辩论、表演、诵读、讲故事等活动来丰富课堂活动。

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实践证明,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其文化素养,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提升职场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 皓.让闽南文化深入厦门中职语文课堂[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12):15-18,41.

[2]吴秀菊.闽南方言与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语文天地,2016(9):23-26.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