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0-04-22 00:34刘淑阳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交换律加数定律

刘淑阳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教材分析:教材主题图以公路为背景,画出了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境。

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基于情境图提出的加法运算问題。通过两个学生不同的列式,得到40+56和56+40两个加法算式,并从计算结果相等得到一个等式:40+56=56+40。提出“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从更多“交换两个加数,和不变”的算式中发现规律,从而为归纳加法交换律作准备。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前面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图形表述形式和字母表达法,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让学生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结合以前学过的交换加数验算的方法,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并强化对加法交换律内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2.参与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加法交换律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课件出示口算题。

35+27=    43+65=    124+361=    186+14=

提问:它们都是哪种运算?以35+27=62为例,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加法运算中的一些比较规律性的知识,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说出从中获得的信息并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怎样列式?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 56

=96千米  56+40=96千米。

3.两个式子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板书: 40+ 56

=56+40。

4.观察这个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成立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认识

1.怎样验证猜想?根据学生举例验证的方法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验证的方法和结论。

3.展示交流,希沃投影展示各小组列举的实例,每小组一名代表陈述验证结论。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①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小组台前汇报,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

预设:甲+乙=乙+甲    △+○=○+△    a+b=b+a

【设计意图】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5.教师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这个规律是加法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它的名字叫加法交换律。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设计意图】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遵循先观察,再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再举例验证,进而发现总结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氛围和谐、活泼、宽松。

四、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600=(  )+(  )   (  )+65=(  )+35

2.给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的式子打“√”。

①476+246=246+476 (   )

②甲×乙=乙×甲   (   )

③563+248+362= 563+362+248(   )

④23+49+51=49+53+21(   )

3.回忆:我们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什么时候用到过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

完成课堂作业: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38+456    307+348    123+2847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题目,既巩固了今天学的新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总结收获,自我评价

在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疑惑吗?

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总结定律”这一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运算定律的探索过程,教師注重学习方法的有效渗透,为后续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也让学生从中体验用所学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情感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中,创设主题图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自由地提问,然后进行列式解答。通过对两个算式“40+56=96,56+40=96”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数学规律。进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成立吗?有效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思考、探索规律,为举例验证埋下伏笔。在举例验证这一突破重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举出类似的等式,在全班交流发现的规律,得出结论:不管两个加数的位置怎么交换,它们的和都不会改变。经历这一归纳过程,让知识的形成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通过几个层次的练习,由简单应用加法交换律填空到灵活应用这一定律判断解决问题,让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这既巩固了本节知识点,也为后续教学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好了铺垫。

有得必有失。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遗憾和不足:在处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一环节时错失了拓展的机会,可以继续追问学生——三个数相加这个规律还适用吗,可以怎样表示呢?我想这样处理,数学思想的内涵与渗透、拓展与延伸才得以有效体现。

通过本节的探索提升,学生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思想方法,为下节加法结合律以及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交换律加数定律
分解加数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倒霉定律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
喜羊羊的比较方法
耐人寻味的定律
食堂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