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崆峒山诗歌创作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其中不乏著名诗人,这些妙篇华章是崆峒山旅游开发的重要宝藏。崆峒山旅游开发要以诗歌为平台,强化诗意崆峒山旅游形象,打造崆峒山诗意旅游产品,创新崆峒山诗意旅游服务,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
关键词:崆峒山;古代诗歌;旅游价值开发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2-0062-03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5米,层峦叠嶂,景色秀丽,融自然景观的奇、险、灵、秀与人文景观古、朴、精、巧于一体,集北雄南秀于一身,是一座“五岳推为伯”“势压玉关雄”的名山,自古以来就有“西镇奇观”“天下道教第一山”“道源圣地”的美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士、迁客骚人登山揽胜、感悟自然、缅怀先贤,历代题咏崆峒山的妙笔佳作蔚为大观,如李白、杜甫、高适、游师雄、夏元鼎、张亢、李攀龙、赵时春、罗潮、单好问、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贾平凹等都曾以他们的生花之笔留下了许多华章,这些诗歌已经成为崆峒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丰富宝藏。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表明,人类旅游动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旅游活动本身所包含的文化特质和旅游地的文化吸引”[1],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让游客在自然景观的欣赏中感悟体认到文化的魅力,是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崆峒山旅游品牌的打造,离不开对崆峒文化的挖掘,作为崆峒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崆峒山诗歌是彰显崆峒山旅游品牌独特魅力的重要元素。深入挖掘崆峒山诗歌文化,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开发,将诗歌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围绕崆峒山诗歌开发出系列旅游产品,是打造崆峒山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一、古代崆峒山诗歌创作
崆峒山诗歌内容丰富,面对着雄奇秀美的崆峒山,诗人们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借着诗歌把自己对美景的欣赏之情抒发出来,诗人们选取崆峒山生动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细致巧妙地描写,营造浑然天成的意境,从各个侧面再现了崆峒山的美。诗人们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他们用眼睛观赏,用心灵倾听,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绘形、绘色、绘声,酣畅淋漓地书写着胸中的激情与感怀。也有些诗描写崆峒山及其周围地区的景色,有些诗则是托物言志,借崆峒山美景的描写寄寓内心的感慨,有些诗歌则是对描绘崆峒山水的画作进行题咏,有些诗人则在抒写崆峒美景的同时,对自然也进行了深刻地思考,从中可以窥见古人的自然观、时空观、民族观、哲学观和人文精神等理性要素。崆峒山诗歌内容丰富、主题多样、多姿多彩,成为崆峒山重要的文化符号。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描写自然风光
古人赞崆峒山“山川雄秀甲于关塞”,气势磅礴,峰峦耸峙,危巖兀立,幽壑纵横,蓊郁荟萃,人文景观,雕梁画栋、巍峨壮观、鳞次栉比,著名景点有“八台(即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八仙台、小北台、鼠跃晾经台)、九宫(即紫霄、飞升、五龙、遇真、老营、太和、问道、静乐、王母)、十二院”。对于自然风光的描绘在崆峒山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诗歌较为全面地描写了崆峒山的景色,也是最能体现崆峒山诗歌成就的部分。
明韩昭王朱冰壶的《春日登崆峒》,描写了崆峒的初春,别处初春时节可能是冰雪消融、草木葳蕤、鲜花盛开,但崆峒特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只能是“寒气未融”“封积雪”“野桃含萼”。朱冰壶在另一首《九日登崆峒》则饶有兴致地描绘了崆峒的秋景。“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时节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这是崆峒自古相传的民间习俗。崆峒山景色最大的特点是高耸险峻,诗人们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以细腻的笔触、精当的用语描绘出优美的意境。如唐代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明朱云岩《崆峒山》、明马文升《游崆峒》,在他们的笔下崆峒山高万仞,登上山顶犹如身在碧云,以险峻著称的华山也变成了蚂蚁窝那样的小土堆,广袤的三秦大地也成了一个小小的泥丸。明阳廷美《登崆峒》则直接以华山为对比,突出崆峒的高耸险要。特有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崆峒山诗歌大多表现出一种雄浑的气势,开阔的境界,其中最有气势的是清代诗人谭嗣同的《崆峒》:“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气韵畅快,淋漓尽致,尽显崆峒山的高大雄伟,“谭公足登崆峒山,心想变法事,胸怀坦荡,气吞山河,笔扫阴霾。”[3]
(二)表现隐逸生活
崆峒山是道教名山,道家崇尚清静自然,无为隐逸。身处这人间仙境,联想广成子等道家始祖曾在此修炼,让人灵魂彻悟,顿生远离尘世的虚浮与繁华,归于和谐自然怀抱之念。宋姚嗣宗《崆峒》:“南越干戈未息肩,五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无语,饱听松声春昼眠。”以崆峒山叟的“笑无语”“饱听”和“昼眠”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崆峒山居隐逸生活的赞美,对战争的厌恶。明马文升《游崆峒》“何须更问蓬莱岛,此地令人欲挂冠”更是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为比,突出崆峒犹如仙境一般,使人产生浓浓的隐逸之思。
(三)描绘神话传说
诗人以崆峒山为依托,借助神秘美好的崆峒神话,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宋游师雄《广成子洞》:“复闻广成子,不为外虑役。轩后屈至尊,稽颡请所益。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描写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游师雄在另一首诗《仙人石桥》中写道:“石桥跨两岫,野叟尝远遮。旁有枰棋处,云是仙人卸。”描绘了赤松子与广成子于崆峒山巅对弈的传说。
(四)描写宗教生活
崆峒山集佛道于一山,诗歌中有许多的描写内容都与宗教有关,宋游师雄《琉璃泉》“阳麓涌泉飞,淙淙逗甘液。道士养金丹,长此吸银玉”,直接再现道士们隐居崆峒炼丹求长生的生活。清张炜《宿问道宫题濯虚道人坐团》“风满高楼月满梁,松声遥引涧声长。山中习静无余物,一卷黄庭一缕香。”描绘了道士独坐深山古林间,一卷经书一支清香读经修道的情态。
(五)抒发个人志向抱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承载着古人与今人的情思,写山水以寄情,赏山水诗以品情。诗人书写着对崆峒山景观的赞美、惊奇、喜爱、沉醉、赞赏之情,将自己的感情和个性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以物言情,寄托心志,使山水个性化,抒情主题和客体在崆峒山诗中融合,诗与景合,情与景通,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崆峒山诗歌。明赵时春《次段羲民崆峒述怀韵二十四首(之二十三)》中“人间万事吾能说,济世还须命世才”的那种冲天豪气,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大丈夫志在四方、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清谭嗣同《崆峒》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作者忧国悲愤之情和救国家民族于危亡的远大志向。
此外,还有一些描写边塞征战生活的诗歌,如明傅振商的《西度行边望崆峒》,广成子在崆峒论道时也论剑,教文时也传武,“更谁倚剑向崆峒”直接表现了崆峒“尚武”“尚勇”的传统;还有一些抒发生活哲理的诗歌,如明罗潮的《元武针崖》“磨却石崖穿,下得功夫苦”、宋代夏元鼎《访道》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阐述了功到自然成的哲理,引人深思。
二、古代崆峒山诗歌旅游价值的开发
山水诗和旅游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旅游者越来越注重从自然、人文景观与文化上去获得审美享受,探求风景背后的文化底蕴。因此只有当自然景观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化特点时,才能吸引旅游者。崆峒山诗歌的存在提升和丰富了崆峒山旅游文化内涵。
(一)以诗歌为平台,强化诗意崆峒山旅游形象
诗歌重视意境的描摹,能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引导人们心向神往,刺激旅游者出游的动机。游客出行,不仅仅是为了游览自然山水,更是为了放飞心灵,接受文化熏陶。崆峒山诗歌精确概括了崆峒山独有的景观特征,游客在观赏了这些诗词之后,就会感受到浓郁的崆峒文化气息,体味诗中描摹的神奇境界,激发起旅游的兴致。
旅游诗对旅游景区、景点具有“点睛”的作用。它琅琅上口,具有较强的韵律美、意境美,便于记忆与传播,对提高旅游地知名度、美誉度都有巨大作用[2]。崆峒山诗歌对崆峒山旅游可以起到宣传作用。崆峒山开天辟地就存在了,有了古人登临崆峒山的行为,才有了描写崆峒山的诗歌。这些诗歌文字优美、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琅琅上口,极易传播,为崆峒山的景观增辉添彩,以精妙的文笔对山上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做了形象细致生动的描绘,并辅以远古的神话传说更是增添游人对崆峒山的向往之情。在崆峒山核心景区设置专门场地,将崆峒诗词择精华撰刻,有利于强化崆峒山的旅游形象,把崆峒山旅游做大做强。
(二)以崆峒山诗歌为平台,打造崆峒山诗意旅游产品
以诗为主题,创新旅游要素,开发“跟着诗歌游崆峒”系列文化景观与文化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文化展示与体验相结合的崆峒诗歌之旅。
游——以崆峒文化为主题,以诗歌为载体,以朝代先后为序,深度挖掘李白、杜甫、谭嗣同等大诗人的逸闻趣事,通过“提炼主线、塑景造境、智慧活化”等手段,复原崆峒山诗意空间,建设崆峒山诗歌长廊,让游客在诗歌长廊中阅读崆峒诗歌、拍照留影,收获别具一格的游乐体验,感受崆峒文脉;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在景区旅游的重要节点,播放有关崆峒山诗歌的音频和视频,让崆峒山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引导游客感悟当年诗人们的游历情怀。
食——将对崆峒山诗歌的深度解读和开发地方美食结合起来,将崆峒山特色农产品生产开发与旅游餐饮开发结合起来,以诗歌名句为美食命名,从诗词中寻找美食制作的灵感,打造诗歌主题美食创新集聚地。
住——以崆峒山诗歌为资源依托,打造诗歌主题休闲庄园、民族特色客栈、诗歌主题客栈等住宿体验产品,在小道旁、民宿内,镌刻崆峒山诗歌名句,张挂诗人画像,以诗歌或诗人命名房间。
购——以平凉物产为基础,以诗歌文化为特色,以文化包装物产和创意商品,将崆峒山诗歌内容作为纪念品内容,开发镌刻崆峒山诗歌的挂件、崆峒山诗集、纸织题诗画、印有崆峒山诗歌的书签、T恤衫、剪纸等诗歌创意商品,形成崆峒山代表品牌和地方标志特产,打造独特的“这一个”。
娱——以崆峒诗歌为基础,融合武术、崆峒神话传说,编排演出诗歌实景剧,增加游客看點;举办崆峒山诗词擂台赛,优胜者赠送崆峒山门票,增加游客参与互动体验机会。
(三)以崆峒山诗歌为平台,创新崆峒山诗意旅游服务
山水诗歌是作者对自己游览过程和感受的再现,从中我们可以借鉴到观赏的角度与游览的线路。崆峒山诗歌对崆峒山旅游可以起到导游作用,我们可以凭借崆峒山诗歌的艺术魅力,开发旅游线路,让游客们沿着古人的足迹,欣赏崆峒风景,了解崆峒文化,加深对崆峒文化内涵的印象。
编写诗意崆峒山导游词。将崆峒山诗歌名句融入导游的解说之中,切合情境随手拈来的古典诗词,可以美化导游的解说语言,引导游客在观赏景点的同时,驰骋自己的想象,调动感官,全方位感受崆峒山的诗意之美。
提升旅游从业者的诗歌修养。诗意崆峒山的打造离不开旅游从业者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从业者举手投足间表现出的诗歌文化修养,对崆峒山诗歌和诗人们登临趣事的谙熟,都有助于诗意旅游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提升游客旅游的审美感受。
三、结语
崆峒山诗艺术地再现和重塑了崆峒山的美,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崆峒山的气势与特色,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崆峒山旅游要充分挖掘崆峒山诗歌的旅游价值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旅游形象,提升景区知名度、旅游吸引力与旅游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国兴,张洁.黄山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8(2).
[2]陈兴中,郑柳青.谈旅游诗的特点与在旅游中的作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
[3]黄毅,张连举,张怀宁.崆峒山新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刘薇(1975—),女,甘肃平凉人,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责任编辑: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