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镇飑 梁 琪 王鹤鸣 庞维维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阳春 529600
脑卒中是患者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其脑部血液供应会出现障碍,患者的脑组织缺血,同时缺氧,导致不可逆性坏死的相关疾病,其有着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后遗症表现,如言语困难、吞咽障碍、失语、偏瘫等[1-3],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强其有效治疗干预,来纠正其疾病症状,十分必要。针灸治疗可起到舒经活络、疏通气血、调节平衡等的作用[4],本研究主要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接受针灸对吞咽训练联合治疗的效果作观察,现报道如下。
以2017年1月~2018年10月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
纳入标准:a经MRI、CT等检查存在责任病灶;b言语、发音构成障碍;c吞咽、咀嚼困难、饮水呛咳;d咽反射消失或减弱;e面部肌肉、舌肌、咽喉肌、软腭等存在运动障碍;f下颌反射亢进,其病理性反射为阳性;g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a肾、肝、心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b精神、智力等障碍者;c血压、血糖控制不良者;d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实 验 组(n=50)中,平 均 年 龄(46.0±11.2)岁,平均病程(39.56±10.30)d,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69±8.12)分,平均洼田饮水试验评分(3.36±1.13)分,男29例,女21例。
对 照 组(n=50)中,平 均 年 龄(46.0±14.7)岁,平均病程(40.20±11.25)d,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8.33±7.95)分,平均洼田饮水试验评分(3.50±1.10)分,男30例,女2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即为患者实施抗血小板凝集、水电解质平衡调节、微循环改善等对症治疗;吞咽功能训练:a实施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等干预,使用棉签(冰冷)蘸取少量的水,对其咽喉壁、舌根、软腭刺激,之后告知患者,以正确方式,实施空吞咽动作,强化其吞咽反射,嘱咐患者,反复的进行训练,以此,对吞咽动作诱发。b摄食训练,首先以3~4mL进行少量的试探,之后逐渐提高饮水量,不断将吞咽运动增强,并增强舌体后屈运动。吞咽后,实施几次空吞咽,全部食物咽下,再进行进食。c屏气、发声运动,保持坐位,协助患者双手支撑椅面,实施退压运动,屏气一定时间,突然松手,将声门打开,呼气,以此对声门闭锁功能,更好的训练,并对其软腭肌力强化,使得咽部残留的食物可更好去除。
实验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选择患者的廉泉穴、哑门穴、风府穴、翳风穴、完骨穴、风池穴,以捻转补法实施针刺,每个穴位行针时间为5min,留针时间为20min,每天实施1次针灸治疗。
两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均在治疗4周后,对其治疗的结果评价。
对两组治疗的效果作观察,分析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积分的差异,并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作观察分析。
效果评价参考《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5]中的内容,即显效:疾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疾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无效:疾病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以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中医症状积分:主要包括舌强语塞、肢体偏瘫、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根据其症状严重程度计分,0分表示为无症状,4分表示症状明显且持久。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45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洼田饮水试验:1~5分,分数越低,即代表患者吞咽功能越好。
实验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实验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组别 n 舌强语塞 肢体偏瘫 饮水呛咳 吞咽困难实验组 50 0.76±0.21 0.97±0.33 1.13±0.38 0.77±0.20对照组 50 1.34±0.25 1.56±0.20 2.33±0.35 1.32±0.22 t 12.561 10.812 16.424 13.080 P 0.001 0.001 0.001 0.001
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洼田饮水试验实验组 50 9.87±5.03 1.75±0.19对照组 50 16.53±4.02 2.01±0.33 t 7.314 4.828 P 0.000 0.001
吞咽功能障碍,其主要是患者的双侧皮质脑干束在损伤后所致的假性延迟髓麻痹,在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是一种并发症,可对患者的营养吸收以及正常摄食造成影响,也可诱发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再次中风等的情况[6-8]。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康复训练的方法来纠正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常见的康复功能训练方法包括摄食训练、吞咽器官运动训练等,为患者实施单一手段治疗,其疗效并不理想,且用时长,患者的满意度较差,应用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10]。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其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实验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表明针灸与吞咽训练,其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实施,可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吞咽功能。中医将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划分为舌謇、喉痹、中风等的范畴,主要是由气血逆乱、阴阳失衡、情志内伤、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所引发,其疾病的病机为咽喉开合失司、痰瘀阻窍、脏腑气机逆乱等,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吞咽障碍等症状[11-12]。吞咽功能训练是按照神经发育的相关原理设计,其能够对感觉神经纤维兴奋刺激,易化运动神经,促进其敏感度的提高,且能够增加患者咽反射的相关灵活性,更好防治咽下肌群的萎缩,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其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阳明的作用。针灸疗法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是按照一定的角度,将针具刺入至肌肤体表相关穴位内,以提插捻转等手法实施干预,产生得气感,对经络经气调动,从而获得气机调畅、舒经活络的效果[13-14]。李智等[15]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中表明,脑卒中患者接受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更好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改善,本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表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针灸、吞咽训练联合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治疗的效果,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吞咽功能改善,以此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