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艳 王大成 李雄新 罗世旺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北海 536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脑坏死的脑组织缺血性病变,不仅会引起神经性功能障碍,还会导致眩晕、共济障碍、构音及吞咽困难等症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2]。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处理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有利[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促使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多,以往以老年人口居多,近年来中青年的患病人数也在持续上升。40~55岁的中年人群由于社交应酬多、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良、缺乏运动等因素,容易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病风险,因此需尽早实施预防及治疗措施,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降低本地区脑卒中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对照组(非脑卒中健康体检者)、观察组(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对照组413例,男275例,女138例;年龄41~55(48.8±1.3)岁。观察组187例,男136例,女51例;年龄40~55岁,平均(48.7±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3)均来自北海地区。排除标准:(1)存在颅内血管狭窄、颅内肿瘤等其他脑部疾病的患者;(2)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卒中患者;(3)存在严重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4)存在严重感染、精神疾病的患者。
本研究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等方式得到临床相关资料。(1)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2)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家族史、心脏病等病史;(3)体格检查:血压、体重;(4)血样标本采集:血糖、血脂;(5)颈动脉彩超: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症;(6)心电图。
综合干预方法:(1)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甘露醇静脉滴注,予以神经营养药物、脑细胞活化剂、降糖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在0.9%氯化钠100mL溶液中加入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2)护理干预。饮食方面,严格控制钠盐、糖、脂肪、热量的摄入量,合理补充优质蛋白、钙、钾,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饮食禁忌,并定期计算患者体质量,根据体质量调整饮食方案,在保证充足营养的同时控制体质量;生活方式方面,要求患者戒烟戒酒,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嗜好,鼓励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及参与有益身心的健康娱乐活动;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及定期复诊,同时予以心理干预,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临床操作。
观察两组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随访2年,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如下。治愈: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以上,0级病残;显效:能缺损评分下降46%~90%,1~3级病残;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同治疗前相比下降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升高17%及以上。临床总有效率=(总例数-恶化例数)/总例数×100.00%。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系统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除性别、年龄、脑卒中家族史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上述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史、吸烟、BMI。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n(%)]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增加了经济和社会负担[5]。另外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引起了临床的重视。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控的脑血管疾病[6-7],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不仅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还可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是,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
本次调查对象均来自于北海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属滨海平原,气候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色,提供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宜人的气温、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水源,冠心病、肺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均较低,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相对不高。北海地区靠近广西海岸线,海产资源丰富,当地居民喜食海鲜,而海鲜可提供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减少人们体内的低密度胆固醇,适当进食能降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但应注意海鲜食用量,进食过量则会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本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北海地区40~55岁的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相对较高,同时总结发现,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因素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高血脂、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还包括心脏病史、糖尿病、吸烟、体质量等。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脂会促使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会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加[9],引起心脏负担加重、血供不足,促使相关部分组织器官缺血缺氧[10],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而中年人群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出现脂质沉积于血管壁的情况,导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水平升高,因此易出现高脂血症,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高血压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1],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患有高血压的中年患者其血压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且通过降低血压水平能够有效预防或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12],亦可避免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最终导致血管狭窄,平均动脉压会随着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升高而增高[13-15]。中年人群存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不良的情况,血糖控制效果差,血糖水平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较高,且糖尿病在中年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故此临床应加强糖尿病防控以及血糖管理[16];存在心脏病史的患者具有心脏供血不足的特点,会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吸烟是世界关注的卫生健康问题及社会问题,临床相关研究数据显示[17-18],40~55岁中年人群吸烟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远高于同年龄段不吸烟者,且中年人群是吸烟的主要群体,会导致狭窄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超重与肥胖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合理控制BMI对于预防疾病发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根据上述相关危险因素,对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一级预防干预,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这可能与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的文化程度高、依从性高有关。
总而言之,对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可为临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