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淑芬
【摘 要】 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展开语言文字教学时,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文学素养获得提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是文学与知识传承的基础。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将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紧密连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1. 创设情境,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融入感情,并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使学生感受文字中的情感变迁,在写作手法的转换中,对中心思想进行感悟。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微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介绍作者的生平,并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料,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感悟到文字间的美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提升。
例如,在《归去来兮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文章的深入教学。教师可以讲解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并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了解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文中第一句的“归去来兮”,开门见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田园将芜胡不归”用反问表明隐居的决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一种觉醒和决绝的宣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对陶渊明隐居前后的生活进行对比,在严谨周密的文集结构中,感受到作者爆发的情绪。
2. 扎根教材,提升读写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模块分别是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不断重组、实现突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立足于教材本身,并对文章中的内涵进行不断挖掘,为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并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续写、仿写、扩写,提升学生的语言功底,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树立个性化的中心思想,讓学生的文学素养获得提升。
例如,在“雨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的苦闷。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中那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了解语言中运用的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感受语言中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文中那“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时有时无的希望,雨巷象征着当时黑暗的社会,文章中语言的应用借鉴了外国诗的写法,表现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作者的感情变化,并对现代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进行记录,提升语言积累
语言文字的学习,关键在于积累,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修辞手法的纪录,做好语言积累工作,并在写作时加以利用。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比如划线、细节解析、文字记录等。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并且实现思想上的升华。部分教师仍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教学流于形式,学生语言文字积累不足,只能照抄句式、结构,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
例如,在《雨霖铃》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词,感受到作者即将离开汴京时,与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词中可以看到,作者广用白描手法,并托物言情,通过寒蝉、长亭、都门、兰舟等景物的不断变化,感受渐离渐远的哀伤之情。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词,对作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体会,并转换角度,对这种惜别之情进行深度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记录,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领会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识。
4. 展开竞赛,提升学习热情
教师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可以使用不通的教学方式,以小组的方式展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在队伍中展开竞争。比赛类型分为辩论、朗诵、表演等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发挥活动的趣味性。比如使用朗诵的方式进行“锦瑟”诵读,感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风采,使用富有节奏的阅读方式,展现“劝学”间的文字魅力。教师开展的活动需要多种多样,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
例如,在《蜀道难》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感受到蜀道之艰难。在作者一声声感叹下,学生能够对巍峨高耸的山川有一个初步了解,在猿猴愁攀援、黄鹤飞不过的道路间,学生能够感受到先人筚路蓝缕、开拓巴蜀之地的不易。在四万八千岁的夸张表述下,感受到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孤寂。在学生的朗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把握,注意学生的语气使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于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带入到阅读的过程当中,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5. 结语
在高中语文的语言文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这一背景,通过创设情境、扎根教材、进行记录、展开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并在学习中深化对于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达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言文字教学研究[J].语言文字研究, 2019,3(11):51-52.
[2] 张仁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言文字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8,10(30):49-50.
[3] 王婷玉.高中语文语言文字知识教学问题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 2018,6(2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