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岩,孙淑娜,钟 华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又称老年疣,是常见的表皮内良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于头面、躯干及上肢等部位,典型损害为淡褐色或茶褐色境界清楚的扁平斑片,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可随病情进展逐渐增大,并可伴有色素沉着。该病大多可通过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必要时可行皮肤镜、皮肤CT或组织病理等检查,其中组织病理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脂溢性角化病可严重影响面部美观,笔者分别采用2940 nm铒激光与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次数及治疗过程中疼痛评分,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激光美肤中心的确诊为面部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铒激光治疗组54例,男12例,女42例,平均年龄(48.04±10.69)岁;强脉冲光治疗组53例,男 6 例,女 47 例,平均年龄(44.51±11.02)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面部淡褐色或深褐色扁平或略突起皮损,临床表现或组织病理符合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标准;同意并可耐受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面部有其他炎症性或感染性皮肤病者;瘢痕体质者;有光敏史者或1年内使用过光敏性药物者;4周内有大量日晒或人工晒黑者;既往接受过其他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者。
1.2 方 法
1.2.1 仪器 应用美国Sciton公司Profile超级平台。铒激光治疗组:微剥脱模块,波长2940 nm,能量2.5~25.0 J/cm2(单次剥脱深度 10~100 μm),频率 1~7 Hz,光斑直径 2~6 mm;强脉冲光组:BBL 模块,选取515~1200 nm或560~1200 nm滤波片,能量5.0~34.0 J/cm2,脉宽 5~500 ms,频率 1~2 Hz,光斑大小15 mm×45 mm,配适器 15 mm×15 mm,直径 7 mm、11 mm可选,接触式冷却,冷却温度0~30℃可选。
1.2.2 治疗方法 (1)清洁面部,为患者佩戴眼罩,铒激光组使用0.1%苯扎氯铵溶液常规消毒治疗区域,强脉冲光治疗组治疗区域涂足量冷凝胶。(2)根据面部皮损具体部位,皮损颜色、厚度及治疗即刻反应选择、调整治疗参数。铒激光组选择单光斑手具,以10~50μm的厚度对皮损进行反复剥脱,同时使用湿棉签清理皮损表面皮屑,直至皮损完全清除,皮损基底显露正常肤色或粉红色或有少许点状渗血;强脉冲光组根据患者肤色及皮损颜色选择515~1200 nm或 560~1200 nm 滤玻片,脉宽 15~25 ms,能量 8.0~15.0 J/cm2,冷却温度 15 ℃,先进行面部全覆盖照射2遍,再使用相应大小配适器对局部皮损加强治疗,治疗终点为局部轻微红肿或治疗区域皮损颜色加深。(3)铒激光组治疗区域术后1周内避免接触水,外用夫西地酸软膏1周防止感染。强脉冲光组术后使用抗菌功能性敷料冷敷20~30 min。所有患者严格防晒。(4)根据病情每4周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4周,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均由专人在相同条件下采集皮损图像,治疗结束4周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
1.2.3 疗效判定 痊愈:皮损消退>90%,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皮损消退>60%,皮损颜色明显变淡;有效:皮损消退>30%,皮损颜色变淡;无效:皮损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
1.2.4 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治疗后有无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感染或瘢痕形成。
1.2.5 疼痛评分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以0~10分记录,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2]。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治疗次数、疼痛评分采用秩和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次数比较 铒激光组平均治疗(1.11±0.31)次,强脉冲光组平均治疗(2.86±0.96)次,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铒激光组有效率为100%(图1、2),强脉冲光组有效率为 96.23%(图 3、4),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图1 左面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
图3 左眉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组均无感染或瘢痕形成,铒激光组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7例,点状色素减退2例,强脉冲光组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2例,无色素减退。铒激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高于强脉冲光组的 3.77%(χ2=4.821,P<0.05)。
2.4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铒激光组疼痛评分为(3.28±1.45)分,强脉冲光组疼痛评分为(2.38±1.16)分,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多种激光或光可用于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如调Q 532 nm激光、调Q 755 nm激光、铒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强脉冲光、光动力治疗等。2940 nm铒激光以水为靶色基,组织中的水吸收激光能量,瞬间汽化剥脱皮损,其热弛豫时间小于皮肤的热弛豫时间,对周围组织产生的热损伤区域小,达到逐层精细剥脱的目的[3],其治疗效果受皮损厚度影响小,治疗次数少,面部脂溢性角化病经铒激光治疗有效率可高达100%[3-5],其缺点是如治疗深度过深,会增加色素减退或瘢痕形成风险,在治疗眼睑、鼻翼等皮肤薄嫩部位皮损时应尤为谨慎,且术后遗留创面,有一定感染风险,需加强护理。强脉冲光是连续、多波长、非相干性的光,多为500~1200 nm,以组织中的色素、血红蛋白、水等为靶色基,用于治疗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嫩肤、脱毛等。脂溢性角化病是表皮内肿瘤,皮损往往伴随不同程度色素沉着,研究表明在治疗表皮色素性疾病时,强脉冲光可以取得同激光相似的疗效[6]。强脉冲光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为皮损内的黑色素吸收光的能量,破坏靶组织表皮细胞,同时增加角质形成细胞再生速度,通过形成微结痂及脱痂过程消除坏死细胞[7]。脂溢性角化病与紫外线照射有关,是皮肤老化的标志之一[8],患者往往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等其他光老化症状,使用强脉冲光治疗可同时治疗多种光老化症状,更能满足患者的美容需求[9]。强脉冲光光斑大,可快速全面覆盖治疗区域,采用接触式冷却方式,能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治疗过程中无开放性创面,患者治疗后可直接接触水,无感染风险。其缺点是需要反复多次治疗,且治疗效果受皮损厚度影响较大,仅适用于厚度较薄或面积较小皮损的治疗。
该研究显示两组均取得较好疗效,铒激光组总有效率高达100%,强脉冲光组总有效率为96.23%,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3-8];铒激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强脉冲光组,考虑有两方面因素可能造成这种差异,首先,铒激光治疗为有创操作,局部炎症损伤较强脉冲光治疗重。其次,强脉冲光具有可调节温度的接触冷却装置,治疗过程中可实时有效地降低治疗区域温度,减轻炎症反应[10]。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次数是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显示强脉冲光组治疗次数多于铒激光组,但强脉冲光组治疗过程中疼痛评分更低,患者舒适度更高。
综上所述,铒激光与强脉冲光均可有效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实际临床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皮损部位、厚度、大小、治疗目的、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