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林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正常的站立、自然的行走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人们司空见惯,熟不知必须具有平衡能力才能协调地完成这些动作。动态平衡能力是指人体在运动时,身体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调节人体重心和控制身体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对国民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龄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提高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是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表现。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大约有6%的学龄儿童有发展性协调障碍,即平衡功能严重失调,存在运动障碍[1],需进行一定的锻炼,以提高平衡能力。当前,对提高儿童平衡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跆拳道、足球和健美操等领域,而作为学龄儿童普遍喜爱并易于接受的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对动态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却很少见,通过对比参与羽毛球练习和乒乓球练习的学龄儿童与正常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以探索羽毛球练习和乒乓球练习对学龄儿童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提升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越好,日常生活中学习中,跌倒的机会就越少,进而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小。对平衡能力的测试可作为预测跌倒风险大小的指标[3],同时,考虑到跌倒多发生于动态过程中,所以,动态平衡能力在评估跌倒风险时更有效。当前对平衡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中老年人,相对缺少对学龄儿童平衡能力的研究,而且在预防跌倒方面,多数研究也仅限于静态平衡能力,缺少对动态平衡能力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对羽毛球练习与乒乓球练习在改善6-9岁学龄儿童动态平衡能力的效果方面进行探讨,为6-9岁学龄儿童的跌倒干预以及选择最佳的抗跌倒项目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选取合肥市嘉和苑小学60名6-9岁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羽毛球组20人,乒乓球组20人,分别对其进行12周的羽毛球练习和乒乓球训练,每周训练2次,每次1小时;剩余20人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除学校体育课以外的其他体育锻炼。各组受试者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三个组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三个指标,P>0.05,无显著性差异,符合实验条件。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
1.2.1实验仪器
人们对平衡能力测试的研究历史悠久,但是人们将电脑和受力台相结合进行精确的人体中心摇摆测试只是近10年的事[10]。目前,平衡能力测试已经被很多人认识和接受,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应用也较多。本研究采用Balance-check动态平衡测试仪(如图1)进行测试,仪器属于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数字实验中心,测试仪器由德国Dr-Wofferss设备器械公司生产。该动态平衡仪由一个连接传感器的上下踏板、扶手和一台电脑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把数据传达到屏幕上,屏幕自内向外分为中心、4、3、2、1五个区域(如图2),受试者站于踏板上后,由于下肢不同的用力会使中心区域的红球发生移动,当红球在一个区域内超过50ms就会被记录一次,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越靠近中心得分越高,受试者通过下肢协调发力控制红球在中心位置,累计积分。Balance-check动态平衡仪可全面、详细、客观地反映出6-9岁学龄儿童的平衡功能,通过平衡仪器测得的数据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平衡测试仪的出现大大改善了平衡能力测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图1 Balance-check动态平衡测试仪
图2 受试者测试数据
1.2.2实验步骤
受试者测试前先进行3分钟的热身活动,受试者热身时测试员在实验仪器上录入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测试难度选择10-hard(测试等级),测试控制选择sensor+,测试选择赤足双足测试,测试时间为30s,受试者先集体讲解测试原理,为了数据准确可靠,受试者均光脚测试,开始时,受试者先借助扶手站在传感器双脚对应位置,测试员按键开始,10s后启动测试,受试者离开扶手开始测试,通过电脑显示屏尽量将红球保持在中心位置,30秒后测试结束,间隔5min钟后完成第二次测试,取两次测试最好成绩。测试全程保持仪器位置不动,尽可能运行测试自动化。
1.2.3测试指标
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四个指标:动态平衡等级(Grade)、最大旋转角度(Max Rot.Speed)、平均旋转角度(Rot.Speed)、动态平衡总得分(Score)是4个反映人体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Grade、Max Rot.Speed、Rot.Speed三个指标越小证明动态平衡能力越好,Score平衡总得分越高,表明人体的动态平衡能力越好。
1.2.4统计学分析
实验测得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进行处理,测试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对于实验前、后不同组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实验前、后的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为了体现本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对羽毛球组和乒乓球组进行运动干预前,测试各组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由表2可知,测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0.05,实验前三组学龄儿童动态平衡能力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条件大体一致,分组合理,同时实验结果具有可对比性。
表2 实验前三组学龄儿童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
表3 实验后羽毛球组与对照组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
羽毛球组受试者进行12周羽毛球练习的运动干预,主要进行羽毛球步伐、高远球和放小球的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干预,维持现状,然后测试两组的动态平衡能力。实验结果如下:由表3可知,实验后羽毛球组动态平衡四个指标:动态平衡等级(Grade)、最大旋转角度(MaxRot.Speed)、平均旋转角度(Rot.Speed)、动态平衡总得分(Score),P<0.05,有显著性差异,且动态平衡总得分(Score)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乒乓球组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的乒乓球练习,主要进行乒乓球步伐、发球和接球的训练;同样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干预,然后测试两组的动态平衡能力。实验结果如下:由表4可知,实验后乒乓球组动态平衡四个指标:动态平衡等级(Grade)、最大旋转角度(Max Rot.Speed)、平均旋转角度(Rot.Speed)、动态平衡总得分(Score),P<0.05,有显著性差异,最大旋转角度(Max Rot.Speed)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4 实验后乒乓球组与对照组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
表5 实验后羽毛球组与乒乓球组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
表5反应了实验后羽毛球组和乒乓球组各动态平衡能力的具体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羽毛球组受试者12周羽毛球练习后,相较于乒乓球组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在Score、Rot.Speed和Grade三个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表5可知:没有P<0.01的情况,两组不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可见羽毛球训练对动态平衡能力的改善略优于乒乓球练习。
图3到图6是在不同状态下各组数据的均值经过标准化处理得到的,图3和图4主要是实验前后羽毛球组动态平衡能力的差异,反应了羽毛球组实验前、后各平衡指标的具体情况,图5和图6主要是实验前后乒乓球组动态平衡能力的比较,据下图可以看出,羽毛球组和乒乓球组在Rot.Speed、Grade和 Max Rot.Speed三个指标上,实验后较实验前都有所降低,而在Score这个指标上,却有很大的增长,这说明两组的动态平衡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羽毛球训练和乒乓球练习都能改善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
图3 实验前后羽毛球组平衡指标对比
图4 实验前后羽毛球组平衡指标对比
图5 实验前后乒乓球组平衡指标对比
图6 实验前后乒乓球组平衡指标对比
动态平衡能力是通过控制人体重心位置、维持稳定支撑的能力[12],对6-9岁学龄儿童来说至关重要,能防止跌倒,同时预防运动损伤。动态平衡能力是维持人体运动和姿势稳定的重要保障,既能保持人的身体平衡,也能预防运动中的损伤,人体的所有运动几乎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5]。良好的动态平衡能力是保持身体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适应复杂坏境的重要条件。学龄儿童阶段,经常发生跌倒的现象,前人研究发现:羽毛球运动对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动态平衡能力提高,对预防学龄儿童跌倒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纪仲秋、孙丰远、姜桂萍在《羽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得出:长时间、有规律的羽毛球运动能够比较全面的提高人体平衡能力,能使人们调节自身平衡能力和抵抗平衡干扰时的能力加强,长期的练习使得人们能更好的调整身体重心,调节身体平衡[2]。乒乓球是很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运动项目,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速度快,变化多,能提高人们身体的协调性,可以调节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经常从事乒乓球练习,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整个身体机能水平,有研究表明,乒乓球练习对学龄儿童动态平衡能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张博在《乒羽网三项运动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对比分析》一文中得出:三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移动击球,大部分动作是在动态中完成的,三项运动均有利于测试人员的平衡能力的提高[8]。
6到9岁学龄儿童处于动态平衡能力发展的敏感时期,动态平衡能力对儿童动作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可保持其身体重心的稳定性[6]有助于预防学龄儿童摔倒的情况,在学龄儿童平衡能力敏感期对学龄儿童进行相应羽毛球或者乒乓球训练尤为关键且效果显著。在本研究中,羽毛球组6-9岁学龄儿童通过12周羽毛球练习,其动态平衡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可见,进行相应的羽毛球练习能有效的提高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乒乓球组12周乒乓球训练后,6-9岁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也显著高于训练前。羽毛球和乒乓球动态平衡等级(Grade)、最大旋转角度(MaxRot.Speed)、平均旋转角度(Rot.Speed)三个指标的值都显著小于对照组的值(P<0.05),这说明羽毛球和乒乓球训练均能显著提高6-9岁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对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有良好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羽毛球和乒乓球都是学龄儿童喜欢且参与较多的运动项目,长期的规律性的练习,能很好地增强动态平衡能力[7]。
平衡能力对学龄儿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动态平衡能力,通过训练提高身体的动态平衡能力能有效的减少学龄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受伤情况[8-9]。本研究发现,羽毛球练习和乒乓球训练都能显著改善6-9岁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且羽毛球练习对学龄儿童动态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乒乓球练习,这是因为羽毛球和乒乓球运动主要是在移动中击球,整个运动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长期的训练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训练者的动态平衡能力,因羽毛球是一项全身性运动,运动幅度大于乒乓球,而且羽毛球练习还要求训练者经常单脚支撑,这就造成了羽毛球组在对重心的控制上表现出了优势[13-14],所以乒乓球对动态平衡能力的提升略弱于羽毛球。实验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学龄儿童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大多动态平衡指标值,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且羽毛球组动态平衡总得分(Score)大于乒乓球组的值,从实验所得结果也可以看出,羽毛球练习对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羽毛球运动因具有"快、准、活"的特征,需要在场地上不停地移动脚步、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在场上将球往返对击,具有运动强度高、对抗性强的特点,这些羽毛球特点使得羽毛球训练者前后稳定指数高,动态平衡能力强。乒乓球相对于羽毛球来说,强度弱,活动幅度小,对人们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略弱于羽毛球,但乒乓球灵活性强,人们可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运动项目,提升平衡力。研究证实,舞蹈,太极拳、跳绳都能提高训练者的动态平衡能力,但从搜索到文献来看,鲜有羽毛球和乒乓球对动态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袁空军、吴加弘在《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均能提高中老年女性的动态平衡能力,且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要略优于太极拳锻炼[4]。徐飞、谢浩、徐玉明在《跳绳训练对少年足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影响》一文中发现:10周跳绳训练能有效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可考虑在传统的专项训练模式中安排适当的训练内容,以利于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11]。本研究针对羽毛球和乒乓球在动态平衡能力提升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详细阐述,丰富了动态平衡能力提高的项目和理论体系,为6-9岁学龄儿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提供了理论参考。
(1)羽毛球练习和乒乓球练习均能有效提高6-9岁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
(2)羽毛球练习比乒乓球练习对改善学龄儿童动态平衡能力的效果好。
(3)可对学龄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羽毛球教学,科学系统地改善学龄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以利于学龄儿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