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建,谢冰莹
(攀枝花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规模庞大,培养层次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人才供给关系深刻变化,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趋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态、心态和状态不平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心高等教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此《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的推出,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的具体措施之一,为地方普通高校转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政策和推进机制,关于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文件提出“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攀枝花学院始终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16年被遴选为“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作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土木工程等3个专业入选100个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AutoCAD绘图技术以及在AutoCAD软件基础上二次开发的土建类专业软件,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已成为土建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加速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变革,高校土建类专业必须加快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新的课程体系为基石,逐步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适应建筑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提出“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结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这就要求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必须在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根基上,加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的转变,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和新发展。
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土建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需要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特点,提出创新该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培养和强化,促使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政治觉悟的新时代接班人。二是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为导向,抓牢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与变革的新时代建设者。三是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夯实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基础,培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时代引领人。四是坚持以理论和实践并重原则,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培养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探路人。
3.1.1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完善课程教学计划及安排
课程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摆在首位,理顺课程育人、授业、解惑三者间的关系和定位,充分发掘课程蕴含的思政素材和资源,例如在大国重器、中国路、中国桥及超级工程中,土建工程师的重要角色以及课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计划、大纲、教案及讲义等教学资料中,调整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内容体系。
3.1.2坚持全课程思政原则,做好课程思政内容讲授环节
课程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方向,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政意识和素养[1-3]。专业教师应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和安排,在每章节思政内容的引入和讲授时,必须做到思想正、信念坚、行动实、效果佳,避免生搬硬套思政理论和内容,最终实现从课程思政理论到全课程思政育人的良好局面。
3.1.3护航课程思政实施,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指标
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不能简单的以考试分数为重心,应形成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科学评价体系[4]。应将学生课内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实践教育活动成果列入平时成绩考核中,重点考核学生知识内化和价值认同。具体来讲,可以在课程考试环节中增加思政内容,并将思政平时成绩折合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逐步探索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指标。
3.2.1紧跟建筑信息化技术,融入BIM教学内容
BIM既是模型结果,也是建模过程,其服务于建设项目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到改建的整个生命周期[5-6]。通过BIM理念和方法,能够轻松实现建筑设计三维空间表达,而AutoCAD软件通常用作建筑设计二维平面表达。实现BIM模型结果的基础是基于AutoCAD软件二次开发的专业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融入BIM基本概念及理论,实现AutoCAD教学与BIM内容的有机融合。
3.2.2把握建筑行业变革趋势,融入装配式建筑内容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装配式建筑既是我国传统建筑行业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课程应结合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引入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理论及制图标准等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如何通过AutoCAD和BIM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图、过程安装和后期管理。
3.2.3构建行业生态文明,融入绿色建筑内容
在我国建筑行业变革的今日,唯有不断提升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标准,构建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绿色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实现建筑能耗总量控制的目的,是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发展的必然趋势[7-8]如图1所示。课程应该紧扣我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合理融入绿色建筑内容,为建筑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图1 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图
3.3.1提高实践内容比例,夯实理论基础
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教学目标,转变课程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的应用技巧,实现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等,推行理论知识实践化教学方式,广泛实施上机实验教学与训练,即通过实践演示教学,融合理论知识讲解,提高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和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3.3.2引入工程实例,实施案例式教学
在课程综合训练阶段,采用工程实践项目设计图纸,进行综合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又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经验与知识。
3.3.3落实课后练习与指导,实施全过程教学
本课程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内教学与训练时间受限,应坚持布置课后训练内容,任课教师应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及时进行课后指导,并遴选优秀学生课后补充指导,最后统一对训练成果进行点评,互相学习补充,实现全过程教学。
3.3.4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转变课程传统理论考核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如图2),采用以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模式,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AutoCAD软件的掌握程度。采用一人一题的考核内容,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AutoCAD软件完成对考题内容的训练复制,最终学生提交考题电子成果,任课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及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图2 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导示图
3.4.1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构成同行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建立适合课程特点的听课评课制度,形成以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为主导,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为主体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坚持贯彻落实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以专业课程组为单元的听课评课制度,同时结合各级教学竞赛及教学练兵,广泛开展课程评价,构成课程同行评价体系。
3.4.2利用实践教学环节,构成企业评价体系
本课程具备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做好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充分利用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结合企业具体工程项目,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尽量将实践教学内容实战化,直接与工程项目挂钩,为企业开展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利用为企业服务的机会,让企业专家对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构成实践教学项目化、企业评价专业化的评价体系。
3.4.3构建课程在线教育平台,构成线上评价体系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提出“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结合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背景,充分利用幕课、微课等数字教育资源和平台,借力翻转课堂、混合式课程改革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在线教育平台,形成课程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二维教学模式,并构成本课程线上评价体系。
图3课程多维度评价体系图
3.4.4建立学生评课制度,构成学生评价体系
教学的直接受益者为学生,学生对教学效果具备最为真实的评价权,要构建课程多维度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必不可少。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课程研讨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生评课,主要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广泛听取学生建议,逐步建立学生评课制度,构成学生评价体系如图3。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创新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通过合理融合课程思政内容,调整课程教学目标;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创新课程教学内容;着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构建课程多维度评价,创新课程评价体系等路径,能够实现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加速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能够为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石,能够服务和推动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