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范明喜
结合党在十九大中提出的重要纲领,坚持加强校企合作,以此发展实现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联合。在中职教育学校内,与汽车维修相关的专业是当下的重点专业,能够为社会培养汽车方面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解决传统教学工作中的显著性问题,本文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施展开研究,深入挖掘教学行为实施的可行性与传统教学行为实施存在的不足。结合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向,将企业参与教学的行为引进中职学校素质教学改革工作中,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现代学徒制作为产教融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为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点在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聘请企业师傅的方式,以中职学校学生为学徒,开展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方面的经验传授。由此可见,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开展教学改革行为,是十分有意义的,但综合目前教育市场的调研研究,可以看出当前中职学校的组织性教学行为不仅与市场需求脱离,还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为:校企合作不规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动改革落实不到位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中职学校为例,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施现状,对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展开实践与研究,为培养一批应用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提供正确的指导。
在中职学校中,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通过引进现代学徒制教学行为提升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为此,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起组织性教学改革行为的意义,并加大单位、社会企业、认证机构等单位与中职教育学校的合作力度,提升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行业发展的匹配性。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若学生在汽车企业实习中的表现优秀,则可获得直接入职的机会。
在完成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增设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育人模式,引进学徒教育制度,对汽车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施提出指导。在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应依照市场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的需求量,基于现代学徒制度开展校企联合育人模式,如图1 所示。
如图1 所示,由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领导人与中职学校洽谈,签订双方协同发展协议,成立企业育人“师傅”小组与试点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团队,根据企业员工的教学能力,出台联动教育机制,与中职学校建立合作联盟,制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在满足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基础上,要求计划可对企业发展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整合传统育人模式,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目标,将具有相同职业发展规划的学生划分至相同培养小组,为其分配不同的企业“师傅”。在完善校内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校内实践基地,引入企业规范化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生产流程,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有助于对学生的多维度评价。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汽修企业工作模式,汽修企业可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企业生产文化,积累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项目从接车、维修工单填写到实车维修和交车的整体流程,优秀学员可直接留在实习岗位,实现应用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改善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以此证明现代学徒制开展是当前面向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针对上述增设的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育人模式,中职学校可选择成立一个专门的现代学徒班,以此作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核心,重构开展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如图2 所示。
如图2 所示,根据企业内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提出的就业标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将理论课程调整至综合课程的50%—70%,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主线方向,布置教学工作任务,在学生完成课本教学要求后,由企业带领学生完成国务院近期推行的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1+X 证书的考评,将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岗位能力的新标准。其一,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将北京中车行1+X 职业技能考证方案中的初级、中级资格证考试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指导学生在完成中职学校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参与企业全方位的入职培训,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上岗资格及工作中必要的岗位能力。其二,延展学生学习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拓展方面由企业提供中职学校学生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喷漆等实车维修工作岗位和任务,以此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维修能力,学生可随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班,培养自身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其三,引入企业正在生产或早期已完成的生产任务,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关键指导,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实车维修时正确的故障排除能力,并将维修思路递交给学员,同时对汽车故障现象进行风险分析,指出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思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重构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在完成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校企合作教育背景下提出的多方联合教育进行需求定位,发现目前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育过程中多方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实施尚不完善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校企专家合作建设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多元化交流平台,构建多元化教学平台的交流方式。在此过程中,为了满足教学平台的可持续运转需求,应确保互联网在校园内的全覆盖,并采用局域网的网络方式,避免外界环境对平台的可持续运行造成干扰。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门要求,在平台上设置多个功能区域,并根据课本需求,布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方案。将具备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上传至教学平台,由市场一线指导教育机构与合作企业单位就教学大纲与方案进行初期审核,审核通过后的教学方案才能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同时,将教学方案中与产业发展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与价值,确保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方案在使用后可取得显著成果。此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与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者均具备调整方案与发行教学方案的权力。遵循校企合作教育指导方式,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学生在参与实践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实践掌握自身喜爱的专业,并选择此专业课程作为学习的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或生产管理人员,参与到对学生的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与技术指导,为学生积累实操经验。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将企业的工作项目与业务实施范畴作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这一教学方法不仅摆脱了传统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信息交互的限制,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资源与社会发展脱轨的问题。总之,采用搭建多方联合教育平台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域,也实现了为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信息交互提供交流渠道。
综合上述提出的现代学徒制实践途径,针对共建校企合作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联动实训基地方面,以校企合作为前提,通过共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联动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项目。以往的现代学徒制主要集中在中职学校内部教学,由于中职学校内的教学设施有限,且存在一定的落后性,与市场中发达的汽车设备制造领域相比存在明显缺陷。这就导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对于市场中发达的汽车设备存在陌生感,无法将在中职学校中学到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在市场中。这就需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与中职学校的共同配合,选取一部分汽车资源投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联动实训基地中,作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硬件资源,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切实开展现代学徒制提供帮助。中职学校也可以聘请汽车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作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特约教师”,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能力教授给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帮助学生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水平上提高一个档次。
为充分体现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性,需要重视师资力量对现代学徒制的促进作用。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对其教师队伍的建设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根据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中职学校的在职在编教师提供在企业学习工作的岗位,要求教师切合实际地参与到汽车企业的零部件生产或汽车产品的销售工作中。通过此种学习方式,可使教师掌握并感知汽车产业在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同时,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参与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搭建工作中,并在校内成立专门的市场调研小组,由具备市场实践经验或具有企业学习经验的教师担任小组组长,对汽车行业在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规划指导。此外,在校内成立教师志愿者协会,鼓励教师参与到协会中,由组长带领教师到市场中参与社会行业调研,并免费为企业提供生产劳动力,此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为教师教学积累社会经验的过程,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建设教师队伍时,可遵循以上原则与方式,实施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工作。
通过本文所提方法可弥补传统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但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未选取试点学校进行实例分析。因此,为保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能够顺应市场发展潮流,后续研究可以对现代学徒制实践途径在现实应用中的可行性加以分析,进一步提高本次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为改善该专业教学水平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