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鲁 媛 谢芸蔚 刘 梦 迟学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2019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便借鉴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在这项建议中提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两者同样重要。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2019 年,在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行,离不开办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因此,要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督导机制,提升监督力度。只有以教学督导为抓手,走科学专业化的道路,才能真正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
自20 世纪90 年代末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个波浪式上升的历史时期,俨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2018 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418 所,在校学生达1000 多万人。2019 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 万,高职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教学质量却未能跟上,教学的质量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它的核心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飞跃,教育质量的发展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而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是提高教学质量、协助制定教学决策和实现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教学质量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引导。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作为教学质量监控手段之一,它能够客观地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供解决措施和建议。在高职教育中,虽然高职院校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实践积累仍然很欠缺,教学督导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仍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教学督导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我国的教学督导制度建设起步相对较晚,20 世纪90 年代,国内才开始有部分高校确立了教学督导工作制度,返聘资深的退休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检查。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使得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受到重视,教学督导工作也逐渐常态化,并推广到高职院校。
本研究是以Z 卫生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17 名教师和21 名教学督导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教学督导人员主要为25—55 岁,占90%(见图1)。117 名教师中,有96 人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教学督导,占82%(见图2);21 名教学督导人员中,有17 人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教学督导,占81%(见图3)。117 名教师中,仅有39 人认为学校制定的政策是有利于教师把精力投入教学之中,占33%(见图4)。教学督导人员中仅有少量的人员参与了学校教学督导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并认为学校教学督导有成效,只有不到一半的教师希望教学督导员经常听课,占41%(见图5),但大部分教师又认为学校听评课制度对教学工作有帮助。
由结果可知,教学督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督导人员构成不合理。教学督导人员年龄大多为25—45 岁这个年龄段,大部分为在校教师。优点在于易于接受新鲜思想,缺点在于其职称相对较低,教学管理和教学经验方面相对不足,缺乏一定的威信。督导成员工作量大,除了要开展日常教学工作,还需要兼顾教学督导工作。
2.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督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长期坚持。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有其自身特点,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Z 卫生职业学院刚刚起步,教学发展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一些传统的经验对我院的教学管理机制存在制约,相关部门对工作的指导性、监督性、管理性和统筹性不健全。因此,必须有中长期的具体规划,建立健全适宜的教学督导管理制度。
3.教学评价体系不全面。教学评价中对教师评价主观因素过多,量化方案不系统;对学生评价仍然与专业需求有差距,很难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4.教学督导工作制度不完善。Z 卫生职业学院有相关的工作章程为教学督导工作的依据,但在具体工作实施中,缺少相应的制度,导致缺少一定的规范性。
5.教学督导内容不全面,督导形式相对单一。教学督导中,督导人员主要通过随堂听课的形式进行,对其他方面,如师德师风、学生德育等方面涉及较少。
6.教学督导后整改情况追踪不足。教学督导人员督导后与督导对象进行了交流,并将问题反馈给各系部,但对督导对象是否进行整改没有进一步追踪。
7.部分教师思想观念固化。部分教师对教学督导存有抵触情绪,让督导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Z 卫生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可以实施以下几点措施:
1.对于督导人员的构成,结合专兼职形式开展,建立一支多元化教学督导队伍,保证教学督导人员的结构多样性。可以增加退休返聘教师的人数以及知名院校专家来担任教学督导人员。这样既能解决教学督导人员教学管理和教学经验方面相对不足的问题,又能解决督导成员工作量大的问题,同时可以进行公开选聘,不断完善选聘制度,保障督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2.对督导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督导工作培训,统一思想,才能有效帮助教学督导人员树立正确的督导观念,提升督导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加督导人员之间的交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学校层面的督导与系部层面的督导应加强沟通协调,让系部督导成为学校督导的有效补充,同时可以与其他同类型学校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3.进一步完善督导制度,加强一线探查,完善督导成员的工作职责与权利,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提高督导员的待遇水平,进一步发挥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只有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各种教学工作情况,才能辅助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使教学督导人员对教学督导框架有总体把握,进而提高教学督导质量。
4.转变教师观念,将督导结果与对教师的日常考核、考评挂钩,督与导二者并重,注重实事求是,变革督导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完善督导工作的相关奖惩措施细则。教学督导作为一项长期持久性的工作任务,既要着眼于制度的长远效果,又要努力营造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既要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又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既要建立科学的目标机制,又要保持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充分的保障机制。以持久、长期的制度教学督导的常态化进展,在潜移默化中铸牢全校教职工自我督导意识,提升教学督导的实效性,以求功效最大化。
5.合理完善教学督导内容及形式,教学督导工作除了随堂听课,还应当包括收集和教学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推广优秀教学经验等。教学督导形式应该多样化,除听课外还可以抽查教案、教学计划、作业等教学基本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座谈会等,这样既可以了解个别教师的授课情况,又可以了解学校教师的整体情况,为优化督导制度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