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对世界和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020-04-21 00:54赵小辉傅培瑜任佳宁
当代石油石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济体贸易世界

李 霞,赵小辉,傅培瑜,任佳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并迅速蔓延。为抗击疫情,全国各地采取了包括限制人员流动和聚集、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得到基本控制,但国外疫情正在扩散升级,意大利、西班牙、伊朗等多国确诊病例快速增长。世界卫生组织1月3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提升为最高的“严重”级别;3月9日警告全球性流行病威胁已成现实。目前全球包括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在内的至少有3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多国采取封锁交通、停学停课、关闭商业场所等应对措施。

1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此次疫情通过交通运输、旅游、贸易、消费和制造业等方面,对主要经济体带来巨大的冲击,严重削弱了企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对全球经济造成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更大的不利影响。

1.1 世界经济进一步加剧放缓,可能出现衰退

2018年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地缘政治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扩张步伐出现放缓势头。2018年世界GDP增速由2017年的3.2%放缓至3.0%,2019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3.1%、2.5%、2.5%和2.0%,全年平均2.4%,连续第二年放缓。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预计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蔓延,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产生叠加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增长造成进一步拖累。第一季度受冲击尤其严重,并且将会延续到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将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危险。如果主要经济体采取大力度宽松措施并见效,则2020年世界经济将继续放缓至2.0%~2.2%;如果下半年继续回落,世界经济将放缓至1.5%~1.9%,明显低于2019年。疫情严重的部分经济体不排除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图1)。

疫情爆发前,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在内的三大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较2019年小幅回升0.1~0.3个百分点。疫情发生后,许多国际投行最新下调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较2019年低0.4~1.4个百分点,IMF也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低于2019年。

1.2 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出现中断,贸易和制造业增速进一步下滑

2018年,美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宣布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世界贸易扩张步伐出现放缓势头。2019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温,世界贸易增速放缓程度加剧。2019年世界贸易量增速仅为1.0%,远低于2018年的3.7%和2017年的5.7%,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对人员、货物和服务流动进行限制,以及制造商关闭工厂等遏制措施,相关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行业和企业必然受到影响,对全球贸易带来进一步冲击。首先,疫情爆发以来,美国、日本、阿联酋、韩国、德国、英国等国相继实施旅行和入境管制,直接影响相关地区和国家的旅游业及航空业下滑骤降,继而影响餐饮、住宿、购物、交通、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出现收缩,对全球服务贸易带来巨大损害。由于这些旅行和餐饮与中国农历新年相关,将无法在未来弥补。其次,疫情造成中国、韩国、日本的汽车、电子、化工、纺织、金属等产业被迫减产或停工,导致全球商品供应链出现紧张甚至中断,抑制商品贸易和工业生产增速。在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下,预计供应冲击消退将非常缓慢。

目前,疫情的不利影响远超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有利影响,世界商品贸易和企业景气信心出现下降,世界贸易将继续呈疲软态势。WTO世界商品贸易景气指数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回落,连续6个季度降到长期平均线以下;全球制造业PMI指数由连续3个月扩张再次转为收缩,服务业历史上首次跌入收缩。预计2020年世界贸易量增速将低于2019年,不排除出现负增长,较前期预测的2.5%~3.0%大幅下调2.0个百分点左右。

1.3 主要经济体大幅降息和“扩表”,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疫情致使主要经济体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主要经济体进一步放松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方面,2020年2月以来,主要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韩国、日本等经济体推出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措施,未来欧盟国家还可能提高赤字支出限额。货币政策方面,发达经济体继续降息和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美联储率先于3月4日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至1.00%~1.25%,3月13日宣布5万亿美元回购操作,3月16日再次下调100个基点至零(0~0.25%),同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购买5 000亿美元美国国债以及2 0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国债持有量将超过2017年“缩表”前规模。欧洲央行虽然维持主要利率不变,但在上年年底前增加购买1 200亿欧元净资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动7 500亿欧元针对疫情的资产购买计划。日本也额外增加1 000亿日元的量化宽松规模。为增加流动性,预计未来主要经济体仍将加大财税刺激和“扩表”规模。

疫情快速蔓延影响商品需求放缓,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2020年1月初以来,初级商品价格由2019年10月初出现的逐渐回升转为大幅回落。截至3月16日,商品价格指数较1月17日高点下滑了30%左右,其中能源价格下滑了16%左右。反映全球原材料需求实时状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大幅下跌后有所回升(图2)。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影响主要经济体消费价格趋于疲软。

疫情蔓延和降息刺激全球股市、汇市、债市等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金融风险快速增大。2020年1月中旬以来至3月初,全球股市出现断崖式下跌,道琼斯指数、伦敦100指数等主要股指下跌30%左右或以上;美元指数由回落态势转为出现急剧回升,今年以来至目前对新兴经济体回升6%左右,对其他发达经济体回升3%左右;长短期债券收益率利差波幅加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连续4个月回升转为连续2个月回落至1.13%,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连续11个月回落至1.27%,长短期利差连续2个月倒挂,3月初以来再次转正。预计未来市场避险情绪增加,为(汇市、债市)上升和(股市)下行拉动力量,货币政策大幅宽松,带来(汇市、债市)下行和(股市)上升压力,金融市场震荡态势将继续加剧。

1.4 发达经济体受影响程度将超过亚洲新兴经济体

从经济结构方面看,美国发达经济体较新兴经济体严重失衡。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贡献率为70%左右,远高于工业的23%左右,消费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消费者和企业严重依赖亚洲经济体的制造商品。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服务业贡献率为50%左右,而工业为30%~40%,固定资产投资占经济总量的30%左右。由此可见,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和进出口大幅放缓,将对发达经济体带来较大不利影响,新兴经济体可以通过加大投资来弥补。

从货币政策方面看,发达经济体的积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的空间有限。目前多个国家的利率接近于零或负值,同时债券收益率也趋于零或历史最低位,同时,公共财政预算和债务负担沉重,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超过3%的赤字率警戒线,债务总额占GDP比重超过60%负债率警戒线,进一步实施大规模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亚洲新兴经济体货币和财政刺激的空间仍较大。

此外,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将拖累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疲弱。

2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1 短期影响:一季度受冲击最大

此次疫情较非典时期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更为剧烈。一是宏观经济运行背景更为复杂严峻。当前我国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化阶段,面临改革攻坚、中美博弈等内外部复杂严峻形势;而2003年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时期,加入WTO后受益于全球化红利,经济上涨动力强。二是经济结构不同。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较2003年提高12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为57.8%,较2003年提高22.4个百分点。从经济贡献率的角度来看,此次疫情对第三产业和消费影响首当其冲,严重拖累经济增长(见表1)。

表1 2003年与2019年经济增长结构比较

中国经济受到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一季度,后续影响逐季趋弱。从直接影响看,疫情从供需双向带来影响。需求侧短期严重抑制旅游、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消费需求;供给侧造成复工延后、生产降负、运输受阻等。从间接影响看,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加剧,面临金融风险。二季度以后,消费、投资、出口将渐进式恢复增长。预计全年增速将至4%左右。但目前海外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恐超预期。

2.2 行业影响:对第三产业和工业生产冲击较大

第三产业受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制造业,最后为第一产业。此次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举措远比非典时期严厉,对第三产业中的交通、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冲击剧烈。2020年春运全国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50.3%;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春节假期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超过1万亿元。2020年1-2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较2019年12月(增长6.8%)大幅下降。服务业部分需求错过春节旺季,后续难以完全回补,恢复较缓慢。

工业生产短期波动加剧。2020年2月工业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PMI指数超预期下滑至历史低点。2月制造业PMI指数为35.7%,为2005年采购经理调查开展以来的历史低点。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分别由上月的51.3%,51.4%,47.5%下降至27.8%,29.3%,31.8%。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较2019年12月(增长6.9%)大幅下滑20.4个百分点,创1990年公开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预计疫情对工业影响持续到二季度。制造业新订单可能被推迟或转移;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大,并通过产业链扩大不利影响。

出口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为防控疫情而暂停进口部分中国商品或者暂缓货物清关,提高进口检疫标准,加大审核或入境管制,对中国船舶加强停靠限制,以及上调关税,因此外贸生产企业除受制于复工复产、物流运输情况之外,受疫情影响更大。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但并未明显改变当前关税规模和水平。1-2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万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1万亿元,下降2.4%。目前疫情在海外扩散升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如果外需大幅下降,并冲击全球产业链,对外贸带来的不利影响甚至大于中美贸易摩擦。

2.3 金融影响:将造成短期资本市场和汇率直接冲击

一是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疫情使我国经济增长承压,投资者有可能减持人民币,对外贸和外汇储备的冲击都将使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二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将明显上升。由于停业、停产、消费下降、供应链中断等不利因素,不少企业还款压力增大,企业贷款逾期、企业债券违约等将明显增多。三是资本市场面临一定冲击。2020年2月3日曾出现了3 200只股票跌停的景象,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 746点。消费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未来业绩压力较大,企业一季度季报或出现大幅利润下降。四是短期内物价指数将出现上行。疫情导致部分商品供应不足,叠加恐慌性抢购,消费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五是跨境金融活动将显著减少。世界卫生组织把这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将对我国贸易和跨境旅游形成一定制约,加之海外疫情出现蔓延加速迹象,预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跨境金融活动将显著减少。

2.4 中长期影响:后续政策托底,不会改变增长趋势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政治局会议明确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政策前置”升级为“政策加码前置”;随着疫情形势防控向好,政策重心将逐步转向“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有力保障下,我国将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宏观政策“稳字当头”,主要措施包括:①货币政策将稳健偏松,释放流动性,保障资金供应,引导利率下行。2020年2月1日,央行、财政、外汇局联合出台措施,明确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2月3日、4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共释放1.7万亿元资金,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还推出了3 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向抗疫相关企业“输血”。②财政政策积极发力,提供财政支持。截至3月14日,各级财政疫情防控经费投入已达1 169亿元,并出台企业税费减免、社保推迟缴纳、专项贷款等政策。预计2020年财政赤字率将可能突破3%。③扩大内需政策,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万亿元,为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近期多省(市)发布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截至3月5日,已公布的项目总投资额48.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近8万亿元。投资主要聚焦传统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医疗、5G、电子科技等领域。④外贸政策深化强化,将加大出口退税、贸易融资、出口信保等政策力度。⑤产业政策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⑥人民币汇率预期有望回稳。央行、外汇局等部门将充分运用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稳定市场预期,从中长期看,疫情对汇率的冲击将逐渐减小,汇率水平将回归基本面。预计2020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将围绕6.9~7.2区间波动。

3 结语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虽然疫情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通过持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随着政策实施以及发挥效应,我国将如期实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经济体贸易世界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贸易统计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