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较少,尤其是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匮乏,對非上市中小银行而言,一般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二级资本,中小银行迫切需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加快资本补充力度。
关键词:金融机构;补充资本;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5-0158-02
近年来,受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不良资产核销等多种因素影响,商业银行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压力,在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承压背景下,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加大。为掌握山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债券补充资本情况,近期,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对山西省已发行债券补充资本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山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债券发行补充资本基本情况
目前,山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已发行的债券主要是二级资本债和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发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银行附属资本;金融债发行募集资金用于优化中长期资产负债结构,增加稳定负债来源。2014年山西尧都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了二级资本债,开创了山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债券发行补充资本的先河,实现了金融机构债券发行零的突破。截至2019年6月末,山西辖内存款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已有13家进入发行债券的程序,11家机构成功发行债券135.5亿元,其中:11家机构发行二级资本债券85.5亿元,1家机构发行金融债券50亿元。增加信贷投放空间近8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1.从发行债券机构地区分布看13家机构分布在9个地市,已发行的地市分别是太原73亿元,晋中22.5亿元,大同5亿元,长治3亿元,运城5亿元,临汾17亿元,晋城10亿元。
2.从发行债券机构性质看全省13家已具备发行资格的机构,其中4个为城市商业银行,分别是晋商、晋城、晋中、大同银行,发行金额占比75.19%;9个为农村商业银行,发行金额占比24.81%。
3.从发行的时间看2014年9月至2019年3月,其中核准发行全部在2018年度之前。2014年1家发行7亿元,2015年1家发行20亿元,2016年0发行,2017年3家发行20亿元,2018年6家发行68.5亿元(1家发行金融债50亿元),2019年2家发行18亿元。
4.从募集资金的饱和度看2017年前核准发行资金都能在1年之内全额发行;2018年二级资本债券发行难度加大,募集发行资金占核准发行额度的40.22%,其中2018年9月前核准的6.5亿元额度至今未发行。
二、山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债券发行补充资本取得成效
调研显示,近年来,山西省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适应形势,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资金运用呈现多元化特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管新规发布之前,山西省内部分法人机构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推动自身业务“扩表”,做大业务规模;二是资管新规发布之后,山西省内法人金融机构适应形势的变化,主动去杠杆,压缩资产规模,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来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增加信贷投放空间。
1.通过补充资本进行资产“扩表”,做大业务规模
在资管新规发布之前,部分商业银行为做大业务规模,通过发行债券补充资本的方式,推动本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以尧都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该行于2014年9月第一次发行二级资本债7亿元。根据2016年6月调查结果显示,二级资本债成功发行后,该行资本净额增长明显,资本充足率快速提升,资产规模实现快速扩张;但信贷资产占比有所下降,存在一定的“脱实向虚”倾向。
具体来看,2016年6月末,尧都农商行资产余额649.63亿元,是首次发行二级资本债前一个季度(即2014年6月末)的1.22倍,年均增长11.00%;资本净额44.56亿元,是首次发行二级资本债前一个季度(即2014年6月末)的1.23倍,年均增长11.79%。资产余额、资本净额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信贷资产增速相对缓慢,在资产中的占比甚至有所下降,反映该行更多将资金投向了同业资产,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内“体内循环”的现象。
出于整体资本规划考虑,尧都农商行拟于2019年9月24日对2014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行使赎回权。为保证流动性充足,该行于2019年3月第二次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券10亿元,在推动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进一步改善的同时,降低了整体融资成本。预计行使赎回权后,该行资本净额较2018年年末增加3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4.83%,较2018年年末提升0.51个百分点。
2.通过补充资本拓展资金来源,压降同业负债比例
《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银发〔2017〕302号)出台后,对同业负债进行了严格限制,进而对部分商业银行流动性造成了较大影响。为达到监管要求,山西省内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拓展资金来源,降低对同业负债的依赖程度。以晋中银行为例,该行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3月两次发行了18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流动性以压降同业负债。2019年3月末,该行同业融入(含存单)金额188.97亿元,较2018年11月末(二级资本债发行前)下降25.94亿元,二级资本债的发行替换了存量负债,压缩了同业负债比例,提高了抗风险能力,推动全行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3.通过补充资本来扩展资金来源,支持实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落地,商业银行努力“回归本源”,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信贷业务快速增长。加之大量表外资金回表带来比较大的资本消耗压力,信贷资产的资本占用明显增加,资本约束已成为制约部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缓解资本约束,山西省内一些法人机构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来扩展资金来源,进而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清徐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前一个月贷款规模为73.4亿元,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后一个季度末贷款规模为77.2亿元,当年净增长4.3亿元;2018年年末资本充足率较发债前一个月提高1.2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发债前一个月末减少1.29%,多项监管指标保持良好,符合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各项要求,年均资本扩张速度为3.8%,低于所在区域年均GDP 8.7%的增速。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中小商業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评级低,发行难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四、三十五条规定,对于购买二级资本债的商业银行,根据投资实际情况要扣减一定比例的核心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评级低,一般为A+,规模小,国内大型银行都不愿购买,而小型银行却受资本充足率等诸多投资限制,大部分无能力购买,造成中小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难度加大。
2.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券流动性较差
近期在M L F 接受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券、A A A 级公司信用类债券等作为担保品的政策基础上,2018年6月,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了M L F 担保品范围,新增不低于A A 级的小微、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 A +、A A 级公司信用类债券(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以及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作为合格担保品,进一步促进了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增强了对小微企业和绿色经济的融资支持。但二级资本债却未纳入范围,造成中小金融机构二级资本债券市场流动性差。
3.缺乏二级资本债券做市报价机制
近年来,做市机构在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完善价格发现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针对二级资本债券的做市报价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二级资本债券估值曲线不平滑的原因之一。
4.合适的减记条款或触发事件约束不利于投资者信心建立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强调,要发行二级资本债需要有合适的减记条款或者触发事件等约束,因为全额减记条款显然不利于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而对于触发事件的监管目前并没有明确说明怎样的情况下触发事件发生。
四、相关建议
1.商业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只能补充二级资本,不能补充核心资本,而发放贷款或对外投资时均增加风险资产消耗资本,中小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成本大,而且补充资本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增资扩股增加核心资本却增加股东分红压力。建议给予中小金融机构发行二级资本债可在债券存续期间一定比例计入核心资本的优惠政策,以增加中小金融机构补充核心资本的渠道。
2.将二级资本债券纳入M L F 担保品范围。如果将符合一定资质要求的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纳入M L F 担保品范围,可以缓解金融机构尤其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M L F 担保品不足的压力,提高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的市场吸引力。
3.建立二级资本债券的做市报价机制。可以鼓励部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银行间市场做市商成员开展主动做市、现券撮合等做市业务,激活二级资本债券的做市报价,完善二级资本债券的价格发现机制。
4.丰富投资者债券购买品种。从二级资本债券的风险、收益及保险公司投资需求来看,二级资本债券实质性风险较低,收益率较高,期限较长,与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较为匹配。建议将二级资本债券纳入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既有利于满足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促进资本补充工具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可为保险资金提供风险收益较为平衡的可配置资产。
5.出台二级资本债减记条款配套细则。目前发行二级资本债减记条款或触发事件只停留在文字上,可操作性不强,需要有合适的减记条款或触发事件配套细则,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极端情况下二级资本债的后续业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文静.加强金融财务监管确保地方财政金融安全[J].全国流通经济,2019,(03):130~131.
[2]本刊评论员.加强金融财务监管防范财政金融风险[J].中国财政,2003,(3):1~1.
[3]周洁.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5):80~81.
[4]盖月强,王志军.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1):52~54.
[5]宫慧杰.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8):65~66.
[6]刘子泰.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21):77~78.
作者简介:
杨堃,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