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路径探究

2020-04-20 11:09鲍自强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社会治理

鲍自强

摘    要:随着国家治理格局不断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参与,逐渐由政府一元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变,这是保障改善民生水准的据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合理格局,因此政治治理尤其是在基层政体改革中,当前采用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方式来实现社会治理格局的共建、共治、共享是趋势---整合各方力量,发挥治理能力,真正的从地方基层实际的角度,进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方案的探索。本文就围绕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践案例进行相关论证,对基层进行社会协同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进行论证。

关键词:多元主体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

随着中国特色主义的不断建设,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增长,在协调发展的状态下,逐渐适应经济体制和人民需求变化新情况,担当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下,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探索,治理模式由政府一元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形式转变。

一、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模式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彰显的是党的战斗力和组织力,有效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领导作用。当前在基层是强化政治建设,不断改革创新的目标,打造全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格局首先要坚持党委主心骨作用,基层单位群众利益诉求较多,社会二元化严重,通过工作站、居委会、企业、群众合作运作,组织社区发展资源和手段,将党组织功能容易发生弱化的情况加以扭转。

第一, 新时期党建工作重点难题就是要强化党组织统领社会建设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要整合社区资源,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1]。这是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新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要求。社会治理的共建关键在于党要在基层发挥引领作用,进行社区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在决策部署上认真落实基层党委权利创利创建党委统领的组织架构,由社会力量共同强化党组织力量,民生微实事,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将各类问题进行审议落实,推动组织公监共治。

第二是要给予社基层治理科学化保障,解决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的问题。通过动态的及时调整,强化居民资质良性互动,实现社会调节和政府治理,完成參与性治理模式的创建。新型的治理体系中围绕基础建设,大力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并且要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提供组织走上制度化、专业化轨道。推广基层治理改革,重在重心下沉、分片管理资源整合责任到位,让基层人民群众有归属感,激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第三,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善治。要让社区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治理成果,专业化、职业化、有责任担当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选聘管理、教育招聘、资源认证、职级评审,强化队伍建设,创建党的以民为本的组织方针将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予以补充和延伸,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立体化的服务体系,以群众需求为半径在基层有效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将服务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形成基层管理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构建一个强大、安全的社会服务体系[2]。

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治安协同管理实践案例分析

某省市治理的社会公益生态圈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加社会参与的思路,搭建平台,吸引社会力量,撬动社会资源,增强基层造血功能。

1是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着力发展社区治理水平,建立专门机构负责进行顶层设计、资源整合、统筹协调、重点突破。通过政策体系的建立,注重社区发展改革力度,配套具体的文件,健全治理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工作计划制度、信息报送发布制度、重点任务督办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创建综合平台,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构建管理规范、运作专业的资助性的基层多元化参与平台,搭建多类互助平台,以基金会为载体,助力企业开展品牌推广,引导企业开展公益赞助,构筑合作共赢之路。一批社会企业在这一模式下获得了社会公益发展的动力。通过内外结合,不断将涉企合作土壤加以夯实,不断出现了政府企业合作的工作亮点。

2该区组织了志愿服务组织6万多个,组织规模和参与公务的人数不断增加,表现出志愿力量的发展,基层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中,志愿力量责任分明,分工明晰,经过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群众力量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实践中,在基层社会协同治理中,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政府和社区部门主动把群众力量纳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环境中,并制定出相应的奖励办法,也鼓励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全区治安防控效果凸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浪潮中被强化,公共事务由公共治理的理念被得到实践,有力发挥人民主群中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群众参与政治公共事务的能力,公民意识得到了发展和深化,体现出了我国民主法制的建设健全的优势[3]。

3通过大数据在基层社会协同管理中发挥出技术优势,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应用,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共用,将各自形成的相关数据进行汇集,社会治理服务,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加科学更加精准。如智慧城市联动、智慧社区运营、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将区域性的事故频发的情况予以减少,同时提供给志愿者智能报警服务、社区治安智能培训,构建陌生群体进入社区的治安、安检和识别系统。

结束语:

进行多元主题协同治理和治安协同治理,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叠加一主多辅服务阵地,邀请社会力量群众基础进入到基层社会协同治理、多元参与到治理模式创新中,这对于构建一个强大的基层服务和保障体系是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委统领基层各类组织实现共建共治,也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治理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卢艳.多元审计主体协同作用下资源环境审计服务生态文明的路径研究[J].当代会计,2019,前沿(23):75-76.

[2]王璎熳,易宏宇,陈思, 等.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研究 ——以湖北省赤壁镇A村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15-17.

[3]王清河.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研究——以B广场发生的多主体冲突事件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4):117-120.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社会治理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青海省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