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兰
摘 要:医学科普期刊是当代医学保健工作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传播预防医学新知识,推动医学保健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介。在编辑出版的流程中,编辑稿件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期刊的整体质量,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医学保健;科普编辑
一、医学科普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越越重视,医学保健、养生类图书得到广泛出版,而随着医学保健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交流的日益密切,人们对医学保健书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书稿校对在医学保健书稿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与一般科技期刊及文史类期刊不同,医学保健期刊的专业性更强,特别是药物名称、剂量等内容频繁出现,在编辑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错误,使读者产生误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医学保健期刊的编辑任务繁重,要求严格,责任重大。
近年来,随着医学保健工作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以及信息技术在编辑出版中的发展运用,医学保健稿件的编校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改变,特别是医学保健信息传播和交流速度的加快对编辑提出新的挑战。有人认为在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可以取代人工编校,然而,医学保健稿件的专业性较强,需要涉及大量的药物剂量以及外文和符号,既有黑体、白体、正体、斜体之分,又有大写、小写之别,这些都是计算机类“黑马校对”软件校对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医学保健期刊的编辑过程中,计算机自动黑马技术只能作为编辑工作的一种辅助手段,主要编校工作还是要靠专业的编辑人员来完成。
二、科学把握医学科普稿件的编辑方法
作为期刊出版的重要环节,编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期刊的出错率,以保证期刊的质量。然而,当前影响医学科普稿件质量的因素很多,编辑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全面、有效地把握好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医学保健期刊的质量和水平。概括说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能力素养
首先,编辑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的编辑能力。医学科普期刊,主要体现在期刊的内容能否给老百姓普及预防医学知识,是否反映了医学保健的最新发展动向。这就需要编辑在熟练掌握药物名称、医学术语、外文符号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等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关注医学保健研究的前沿动态,紧密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热点问题和发展动向,以便及时、系统地掌握医学保健领域的最新成果,跟上时代步伐。例如,学术界已审定用“白细胞 ”代替“白血球”,用“阿尔茨海默病”代替“老年前期痴呆”,用“脑梗死 ”代替“脑梗塞”,然而,在一些医学稿件中,作者仍然习惯性地使用不推荐或已经废除的医学名词。
其次,编辑还必须具备专业的素养,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具备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保健稿件编排格式和版式设计,知道稿件字体、图表等排版是否合理、美观,流程是否科学、恰当等。如酸碱度pH,文稿中常写成PH;在版面设计上,页面经常会出现由于松紧不匀而造成不协调现象,有时也会由于标点符号所占空间的大小不等;等等。这些都需要编辑从整体出发,对件稿的内容,特别是字体、字号、专业用语以及版面审美等细微差别进行认真细致地修改完善,保证稿件编排格式符合标准化、规范化。
“融媒体时代,编辑工作内容不仅是文字、校对、美工、排版等各项工作顺次进行,有些信息还是‘发散式、非线性的超文本信息以及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格式的数字资源的综合编辑和立体呈现”﹝1﹞﹝2﹞。这就要求做好科普编辑要不断学习“做不忘初心的学者、做精益求精的工匠、做与时俱进的潮人、做博学多才的杂家”﹝3﹞。只有这样才能推出高质量的医学保健知识,不断扩大医学保健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医学技术发展。
2.运用科学方法
修文辞。尽管医学保健稿件对文笔要求不像文学稿件那样有严格的要求,但准确的语言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一件事或一个病例必须言之有物,让读者一看就能明了。作为科普期刊,语言严谨、精确是必需的,词不达意的言辞会降低期刊的质量,表述不准确更会影响期刊的权威性。从这点来说就要求编辑针对此类内容进行修改和充分润色,对词不达意的段落文字部分进行准确表述,同时对语法、措辞、逻辑方面的问题也要进行字斟句酌的修改,对那些干涩的文辞润色后,使得文章锦上添花,让读者看后有如获至宝之感,也保证了期刊的可读性。
修规范。医学保健稿件对于格式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保健与生活》杂志社作为有着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出版单位,任何来稿在结构上有任何不规范都难以逃过杂志社的“火眼金睛”。医学稿件在格式上出版社有严格的要求,首先应条理性强,遵循层次清晰、内容符合逻辑。然而,有的作者在撰写稿件过程中,由于他们对出版物的要求不熟悉,来稿时随意性比较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如格式不规范、条理不清楚、逻辑混乱等问题。作为编辑就要对稿进行一次小手术,对症下药,消除这些问题,符合出版社对期刊的要求。
增减有度。医学科普稿件的第一大忌就是字数不规范。字数不够或字数太少可能导致一个问题无法表达清楚,无法达到出版要求,当然字数太多又显得烦琐、冗长、累贅,让人读不下去。然而,有的作者虽然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多余的句子,达不到书稿出版的要求; 这时专业编辑就需要给作者送上“定心丸”,无论作者的内容过短还是过长,无论它是表达重复还是表述不清,编辑要在不改变文章风格与作者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删减、专业扩充,化腐朽为神奇,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条理清晰地阐述作者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3.利用好大数据
融媒体时代编辑主要通过微信、电子邮件、QQ,与专家、作者进行沟通,还可以利用培训机会与专家、同行交流获取热点信息,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有针对性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变革公共卫生”﹝4﹞。大数据以海量、快速、多元、精确、价值等特性给编辑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可以了解多发病、常见病、罕见病,给老百姓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及时了解突发疫情,做好科普工作,“突发事件时进行应急科普” ﹝5﹞,如nCoV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时,老百姓缺乏对新疾病的认识和一些基本常识,由于没有预防和应对的相应措施,容易传播,这样带来的危害可想而知,还会带来恐慌心理。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科普,让老百姓及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的区域、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提高老百姓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范意识。要求科普编辑在第一时间要应急反应能力非常强,让老百姓看得懂、读得懂、听得懂科普知识。如上班族如何防控病毒、老年人如何防控、儿童如何防控等。
4.把握受众心理
首先,要倾听读者心声。通过阅读读者来信、微信公众号读者留言与读者心与心的交流,了解读者最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文章。因为期刊一旦失去读者就会失去方向,所以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策划稿件,如脑卒中患者的自我保健、预防老年性痴呆、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预防白内障等。
其次,要分析受众需求。由于《保健与生活》杂志的读者主要是中老年人,阅读的载体从纸质到以屏幕、手持设备的智能化工具,还针对特殊人群,与乐聆听书、喜马拉雅听书合作等多种方式,非常方便不同的读者需求。这些都要求科普编辑充分利用融媒体才能让医学保健期刊做得更好。
三、结语
作为一名医学科普编辑,要勤学、勤查资料、勤思考,在编稿过程中要细心、要多听同行的建议,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总结交流活动,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积极学习别人的长处,努力提升编校水平。
参考文献:
[1] 甄真.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型[J].科技传播,2015(2):131.
[2]庞达.论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角色与自我发展[J].编辑学报,2018,1(30):23.
[3]何洪英,葛亮,杨莉娟等.论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J].编辑学报,2018,5(30):541-543.
[4](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吴彬,丁敏娇,徐天士.科技期刊增强科普功能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路径思考[J].编辑学报,2019,5(3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