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摘 要】近年来,到青海民族大学留学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这些留学生自身对于中国的学习环境以及授课方式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学校本身在教学生也遇到了一定的难题。文中,主要就对青海民族大学留学生专业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改善青海民族大学的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关键词】留学生;专业学习;培养要求
引言
青海民族大学地处中国西北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文化多样,民族传统各异。在教育资源方面,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还是存在差别的,其中教师资源不足是最大的问题。但是随着到青海民族大学留学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除了留学生自身对中国学习环境和授课方式无所适从之外,青海民族大学在教学上同样面临着未从遇过的问题。了解留学生的学业适应现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业困扰,
1被调查人员的甄选与考量
该部分基于方便性原则,选择研究者所在学院的两位老师进行反弹,特曼均参与过两个学期的课程教授,对留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适应情况感触最为深刻,且在授课效果在留学生的印象中最为深刻。最重要的原因是,被访谈者或处于管理岗位,其视角开阔、思维缜密;或有留学国外的经历,故其对留学生的求学经历和学业困难的了解更为深刻、透彻。
2研究进展与资料分析
2.1培养方式的设置
因为留学生选择跨专业学习并且面临着语言障碍,该种培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双向的质疑,一边是中国学生觉得知识能量太低不能满足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诉求,另一边是留学生无法跟上课程进度,不能消化课堂内容。任课老师需要同时兼顾中国学生对新知识渴望和留学生的无法跟上基本专业知识的教授进度。但青海民族大学将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一起进行培养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专业课教师A认为:我院教学资源配置情况、教学资源比较紧张,只能将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一起进行培养。学校里还没有形成对于他们专业课教学的独立安排,现有安排是将中外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集中教学。
专业课教师B认为:主要考虑的是留学生的中文水平;留学生要用中文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如果单独开班的话,那就跟留学生在本国学习没什么两样。这样能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可以看出,青海民族大学在培养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时,选择集中教授、共同培育的方式,既是出于对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不足的考虑,也是由于学制短暂的局势所迫。
2.2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的差别
具体区别表现为:课堂教学要求和毕业要求。
(1)课堂教学要求方面的差异:专业课教师T1指出:在日常教学中,针对留学生的授课方式更侧重于案例教学,实际应用多,理论少;而要求我们中国学生需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专业课教师T2指出:学校对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课程设置没有区别;但是适当的对留学生的考试要求作了降低。
(2)毕业要求方面的差异如下:专业课教师T1指出:中国学生的毕业要求高于留学生,中国学生毕业论文要求三万字左右,毕业论文需要查重、降重、盲审;对于毕业论文中摘要、引用文献的数量、质量都有要求;而留学生毕业论文只要求1万字左右,不需要盲审、降重等一系列要求。
专业课教师T2提出:最明显的是(毕业论文的)字数的限制,我们对中国学生要求不低于三万字,而对留学生是不低于一万字,是留学生将来的毕业论文不低于一万字就可以了,而且留学生的论文是不参加校外的盲审,只是针对校内评审,对留学生也算是照顾,主要考虑到的是留学生的中文水平要差一点。
考虑到留学生学习中文的时间比较短,完全以汉语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思考学术问题,这样的要求对留学生来说可能不合理,所以留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相对要低于比国内的学生。从培养结果来说,留学生质量达不到中国学生的质量,只要求他们课程结束后的能力略高于中国本科毕业生就已经是学院老师们普遍期待的理想结果。
2.3差别培养要求的考量
专业课教师T1提出:中国学生接受的是母语教学,是经历过考研才能继续进行硕士学习的,毕业后将服务于中国社会;而留学生是通过“一带一路”的交流渠道来到青海民族大学的,而他们毕业后大多选择回国,是现代的东渡使者,是来到中国的遣唐使,他们会将所见所闻、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到他们自己的国家。这也是我们国家希望他们做的。
专业课教师T2指出:强迫留学生去学习中文,然后跟着老师学习专业。这就跟在国外学习一样,国外教师不可能用中文来为留学生授课,我们也不可能用英文来授课。目的就是要促使留学生尽快提升中文,这也是国际的惯例做法。
人才定位不同,培养结果不同。中国教师不会要求中国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像英语体系的人一样地道,因为起点不同,道路不同,所以标准不能乱用。但是由于人才培养要求不同,很多任课老师都认为将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分开教学是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2.4日常教学差异的具体体现
在面对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时,专业课教师的课堂教學方式还是有所不同。
专业课教师T1:对本国学生和留学生进行分阶段讲课,根据中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加以实际案例的辅助解说,希望我们本国学生不仅要知道、了解,还要掌握、进行灵活运用;而对于留学生,根究对汉语理解和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授课,希望他们理解基本原则、原理,类似于通识教育。
专业课教师T2: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备课的时候会适当的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例如在查找文献的时候,不一定要求留学生去查中文,也可以查英文的或者留学生本国的(文献)。老师倾向于阅读英文文献。
如果说留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是个难题,那么中国教师在授课时面临着同样的语言障碍。教师们大多可以理解英语,但是对其他语种基本都了解不多,即便对其他语种有所涉猎,其他语种的掌握程度也难以达到自由交流的水平。这个问题目前准确地讲,还很难解决。
3促进在华留学生专业学习的建议和对策
院校在接收留学生的时候,应该将考察中国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测试环节同样应用到留学生的甄选环节当中。学校在招收留学生时要增加专业课考试,以测验出留学生所具有的专业实际水平。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建议学校实行一种通识性的、基础性的专业课讲授课程,要求每一个留学生都要参加,然后再根据留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来设置相应的专业课。
将第三方通用的语言运用到日常教学中。目前英语是通用的第三方语言。在教授留学生的过程中,吸收留学生的学校需要辅以英语教授,以促进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我们中国学生,部分主要专业课可以引入英语教学,这样在学习专业课、接受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可以提升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朴丁美.在华韩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MA].沈阳师范大学, 2013.
[2]邱珊.重庆高校外专外教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MA].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3]孙霞.在中国环境下的留学生学术适应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MA].华中科技大学,2012 .
[4]王妹.留德中国学生文化适应策略实证研究[MA].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5]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MA] .湖南大学,2013.
[6]尹菲娅.来华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MA].山东师范大学:2012.
[7]云嘉妮.在华非洲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调查[MA].吉林大学,2013 .
[8]朱国辉.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MA].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