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蕾
【摘要】随着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热度的高涨,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也被摆上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学前教育中,专业舞蹈教学存在“舞蹈专业化”或“专业舞蹈课简化”的现象,不利于培养专业人才。站在幼儿园的角度,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为幼儿打造更好的发展前景,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以新型的教学方式为前提,进行学前教育改革。以广东省某校为例,对该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育技能的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舞蹈教育技能进行强化,进而提高学生对幼儿园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能得到更好的进步。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教育技能 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208-02
1.引言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通过日常的舞蹈训练,提升学生的体能,让学生能够维持最佳状态,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拥有专业的舞蹈能力,又因为幼儿的天性使然,形成他们爱唱爱跳的性格,在幼儿园开展活动,要想获得很好的成功,就要依靠教师良好的舞蹈功底,改编出富有新意的儿童舞蹈,这样一来,可以提升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又能让家长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改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善舞蹈教学内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维持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2.1培养目标
1)在舞蹈训练中,锻炼身体形态,保持自生条件的良好发展,并从中掌握东北秧歌、蒙古族、藏族等舞蹈动作的特点,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改编,让幼儿可以方便掌握其中的舞蹈技巧。
2)提高幼儿的舞蹈欣赏能力。
3)选择能够边唱边跳的歌曲,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动作。 4)拥有学前舞蹈教学的能力,能够对进行舞蹈表演,以及舞蹈创编。
5)具有辅导课外活动的教学能力,喜爱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浑身充满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学意义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音乐系开设舞蹈课,使其成为众多课程之一的必修课。在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占有一定比重,例如,舞蹈表演、儿童舞蹈创编、舞蹈动作讲解等,是每个学前舞蹈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学前舞蹈教师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学生的舞蹈知识加以教导,并对舞蹈的基本技能进行系统的训练,通过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舞蹈的律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1)强调针对性。舞蹈教学的重点的学前儿童,结合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考虑到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展开个性化的舞蹈活动。
2)强调普及性。舞蹈教学从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为每一位学前教师的专业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之能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强调可接受性。舞蹈源于生活,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一段舞蹈的背后,都有一段与之相关的故事,也有对景色进行描述,在舞蹈中表达出更多美好事物,展示出对生活的热情,让学生从中体会生活,进而提起学习舞蹈的兴趣。
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技能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3.1体育舞蹈的分类
按照舞蹈风格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现代舞和拉丁舞。从竞赛项目角度分析,可以分为现代舞、拉丁舞及团体舞三类。
1)标准舞。标准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等五种。源自欧洲,有着高贵、含蓄、稳重、优雅的风格和绅士风度。舞蹈动作流畅、温柔大方、优美有序、音乐节奏清晰、技巧娴熟,这是一个适合所有年龄的舞蹈体系。
2)拉丁舞。拉丁舞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其舞蹈风格热情、奔放,舞蹈动作粗狂豪迈,肢体动作丰富,拥有鲜明的音乐节奏,受中青年这个年龄阶段所喜爱,拉丁舞的种类有很多,如伦巴、恰恰、桑巴等。
3)团体舞(队型舞)。团体舞可以说是另类的混合舞蹈,其中就包括拉丁舞和现代舞。一共八队选手,通过所播放的音乐,将五种舞蹈在团体中各自展现出来,变换阵型,创编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并将音乐、舞蹈、队形、图案和运动员的和谐配合于一体,實现了完美的统一,使体育舞蹈的风格和特点更加生动。除了同一系列舞蹈在风格和内容上的共同特点外,每种舞蹈在步法、节奏、技术处理甚至风格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3.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技能培养的价值和意义
3.2.1生理学方面
1)心肺功能的增强。体育舞蹈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跳舞时,增加耗氧量、心输出量和血流量,有利于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有氧代谢。同时,随着心肌收缩的加强,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得到改善,血管壁细胞的供氧能力也会增强。经常参加体育舞蹈学习和练习,学生的心肺系统必须承受中等强度的负荷,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心肺系统,使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2)有助于学生运动动能的提高。目前,有十种体育舞蹈。根据每个舞蹈的不同技术要求和运动特点,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这就大大锻炼了人体肌肉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由于每一个舞步的技术特点不同,每一个动作都特别有利于从用力位置、步幅大小等方面提高髋、膝关节的柔韧性、踝关节的弹性和力量以及前庭器官的稳定性,前后交换,重心提高,稳定性和平衡性。因此,体育舞蹈可以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反复动作,促进身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有效地提高各种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
3.2.2心理学方面
1)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结合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可以改变肢体动作,对播放的音乐进行理解,并读出舞蹈所包含的真正含义,结合自身特点,对舞蹈动作进行创编。他们将追求更加完善的体育结构和协调性,激发体育舞蹈创作的积极性。这大大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自己的认识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育舞蹈拥有庄重而典雅的形式,从而培养出优雅大方的气质,塑造出优美的形体,增强自信心。此外,体育舞蹈的参与者应在环境、外貌、语言和行为上保持美观,让他们用手势向别人展示他们优美优雅的舞蹈、文明礼貌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文化水平。
3)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思想和肢体上的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通过协作配合,学生可以更好的与人交流,满足内心的渴望,进而改变那些害羞、胆小、自闭等多种交流障碍,通过交流沟通,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同时,通过交流有用的信息,丰富思想,增加社会经验的机会,我们可以掌握一些社会礼仪和社会技能,为今后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2.3美学方面
1)塑造形体美。体育舞蹈在跳舞过程中,男女舞伴必须保持最好的姿态,男人在跳舞时要保持良好的体形和绅士风度,而女人则需要优雅的举止和动作。这种严谨优雅的姿势锻炼,使身体各部位肌肉协调发展,有效地增强了全身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弥补了身体的缺陷,让身体姿态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2)提高审美能力。体育舞蹈作为一门动态艺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它拥有独特的魅力,能够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此提高审美能力。体育舞蹈不仅要求舞蹈者动作熟练、准确、优美,向人们展示自己动作的协调性和完美性,还体现了运动技术的美、体育舞蹈的和谐性和表演性,给人视觉享受和冲击。因此,通过体育舞蹈教学,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審美能力。
3)心灵美的教育。体育舞蹈美育是一种精神教育,直接反映了人类内心世界的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它通过生动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和常识,激发学生对内心世界美的理解。因为体育舞蹈中的人体美是自然美、综合美、和谐美、动人美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美的结合,呈现出多种“人体语言”。
4.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具体实施
4.1课堂教学情况
课堂上,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华尔兹的历史由来,然后与另一名教师搭档,进行华尔兹入门舞步的示范,在示范中强调了体育舞蹈对表现力度的要求。接着进行分步骤教学。
在分步骤教学中,两位教师每展现一个动作,学生就进行模范。在确保学生们将每个动作模范并有印象之后,给予他们时间,分组自行练习。在本堂课最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全体学生进行表演。
4.2课后反馈
4.2.1教师方面
两位教师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的热情度明显变高,学习十分认真,并且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变多,不再是单一的木头式教学。二位均表示有机会愿意多多尝试体育舞蹈的教学,有条件的话会支持将其加入到正式教学课程中来。
4.2.2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对这堂课也是赞不绝口,意犹未尽。他们表示体育舞蹈模式新颖,打破以前“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是靠同伴双方共同协助完成,加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联系;并且活动量加大,力量感强,这都符合他们的喜好。他们希望能把体育舞蹈正式加入到专业课中来。
4.3反思
作为教育方,学校要对这项运动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不仅要重视舞步本身,而且要从道德、知识、技术三个方面入手,使体育舞蹈成为一颗璀璨的新星,健康、科学地发展。因此,在学前幼儿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5.总结
通过具体实践课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提升舞蹈教育技能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舞蹈课程实践教学,可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在学前教育方面更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潜能,提升学前舞蹈教育的工作效率,能够达到预设的效果,在提升舞蹈教育技能方面,不光需要教育局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奋斗,这不仅仅是为了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更是为了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孙宏,王丹,李亚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5(8):79-80.
[2]孙玲.试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技能技巧[J].赤子(上中旬), 2015(1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