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摘要】 目的 探析高渗盐复合液治疗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 应用随机计算机表法分为甲组与乙组, 各40例。甲组采取高渗盐复合液治疗, 乙组采取甘露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脑动静脉氧含量差、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 两组的颅内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甲组的颅内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分别为(22.29±2.51)mm Hg(1 mm Hg=0.133 kPa)、(58.49±6.58)%、(59.53±6.85)ml/L, 均优于乙组的(26.44±3.05)mm Hg、(53.15±5.49)%、(68.44±7.17)m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甲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分别为(9.77±0.74)、(62.44±6.88)mm Hg, 均高于乙组的(5.16±0.52)、(54.95±5.12)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恢复良好率77.50%(31/40)高于乙组的40.00%(16/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接受高渗盐复合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有效, 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颅内压、脑动静脉氧含量差、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水平, 建议在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予以应用、推广。
【关键词】 高渗盐复合液;急性颅内高压;失血性休克;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8.044
急性颅内高压也可以叫作急性颅内压增高, 为较多疾病所致的脑实质、脑实质液体量增加引发的发生率较高的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和较多因素有关, 例如脑缺氧、颅内出血、脑肿瘤及感染等, 临床常见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视觉模糊等表现[1]。失血性休克指的是大量失血所致的休克, 一般多在外伤引发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以及食管曲张静脉破裂等患者中发生。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失血后是否休克与失血量、失血速度有关, 如果在失血量大、失血速度快的情况下未及时补充, 则会产生失血性休克状况。其发病原因有心排出血量减少、四周血管收缩、血压降低等, 临床表现有皮肤苍白、心动过速、尿量减少等[2]。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 重点分析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通过高渗盐复合液、甘露醇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 纳入标准:通过手术/CT检查确诊严重脑挫裂伤[3];未形成脑疝;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血管病变;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应用随机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40例。
甲组男女比例23∶17;年龄38~70岁, 平均年龄(54.3±5.5)岁;致伤原因:挤压伤3例, 坠落伤10例, 交通事故伤25例, 其他原因致伤2例;损伤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26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14例。乙组男女比例24∶16;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55.2±5.6)岁;致伤原因:挤压伤2例、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27例、其他原因致伤1例;损伤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25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实行中心静脉置管, 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数变化加以观察。甲组采取高渗盐复合液治疗。于30 min内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555), 给药剂量为4 ml/kg。乙组采取甘露醇治疗。于30 min内输注浓度20%甘露醇[回音必集团(江西)东亚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6020157], 给药剂量为1 g/kg。结合患者病情通过常规晶胶体扩容、输血, 如果必要建议采用活性药物处理, 使平均动脉压保持在60~80 mm Hg。
1. 3 觀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脑氧代谢指标(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②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为0.5年,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判, GCS评分≥12分, 表示预后恢复良好;GCS<12分, 代表重残、植物生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对比 治疗前, 甲组的颅内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分别为(32.66±3.72)mm Hg、(45.99±4.05)%、(97.03±9.44)ml/L, 乙组的颅内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分别为(32.35±3.52)mm Hg、(46.24±4.67)%、(98.95±9.04)ml/L,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8、0.2558、0.9291, P>0.05)。治疗后, 甲组的颅内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分别为(22.29±2.51)mm Hg、(58.49±6.58)%、(59.53±6.85)ml/L, 乙组的颅内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分别为(26.44±3.05)mm Hg、(53.15±5.49)%、(68.44±7.17)ml/L,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448、3.9411、5.6828, 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 甲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分别为(2.23±0.26)、(50.13±5.24)mm Hg, 乙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分别为(2.19±0.25)、(50.16±5.27)mm Hg,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14、0.0255, P>0.05)。治疗后, 甲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分别为(9.77±0.74)、(62.44±6.88)mm Hg, 乙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分别为(5.16±0.52)、(54.95±5.12)mm Hg,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2370、5.5236, P<0.05)。
2. 3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甲组中恢复良好31例、重残及植物生存6例、死亡3例, 恢复良好率为77.50%(31/40);乙组中恢复良好16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3例、死亡11例, 恢复良好率为40.00%(16/40);甲组恢复良好率高于乙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54, P<0.05)。
3 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 颅内高压、低血压均容易引发脑灌注不足, 产生继发性脑梗死、脑缺血。所以, 治疗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休克、降低颅内压。对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使用甘露醇, 然而过度应用该药物容易诱发低脑灌注压、低血压以及肾功能衰竭等情况, 且抗休克期间液体输注易致使颅内高压、脑组织水肿的发生[4]。针对于此, 本次研究采取了高渗盐复合液治疗, 以此实现抗休克的效果, 很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情况, 使颅内压水平下降。与此同时, 合理运用高渗盐复合液对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 在扩容方面效果理想, 特别是对颅内高压伴休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研究人员表示, 这一药物在抗休克的同时, 还可以切实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其中高渗盐水的使用利于增加患者尿量, 促进患者微循环、血流动力学, 使得氧的运输增加, 在改善患者脑组织供血方面效果也比較显著。高渗盐水为晶体液, 当Na+进到机体后能在较短的时间渗透于组织间隙, 这使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受到影响, 无法维持较长的时间。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中, 羟乙基淀粉通过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 维持血管内的容量, 重新分布液体于血管中的停留时间, 以此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缓解患者组织水肿症状。在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治疗中, 及时补充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便于及时纠正组织低灌注, 减少输液量[5-7]。值得一提的是, 在原发损伤、继发损伤条件下, 对于脑损伤转归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是重度颅脑受损患者会直接产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在进行脑氧代谢时, 通过监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和脑动静脉氧含量差能明确脑氧供需情况。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为55%~75%, 脑动静脉氧含量差正常范围为45~90 ml/L, 当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和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分别为<50%、>90 ml/L时, 可判定为脑氧供需无法保持平衡的状态[8-10]。建议定时严格监测患者颅内压和脑氧代谢指标, 从而为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照。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 创伤失血、复苏期间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中采取高渗盐复合液处理, 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组织低灌注, 使患者颅内压降低, 同时能加强对患者重要器官的保护、降低脑损伤, 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 高渗盐复合液应用于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 临床效果较好,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颅内压、脑氧代谢、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预后等, 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会琴, 颜学滔, 张婧婧, 等. 不同浓度丙酮酸盐透析液用于失血性休克大鼠腹腔复苏效果的比较.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9, 39(1):101-104.
[2] 孙文波, 张立民, 张冬雪, 等. 海马ERK1/2在外源性CO改善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12):1500-1504.
[3] 陈小红, 朱毅, 高文莉, 等. 复方苹果酸林格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7):874.
[4] 喻文, 王吉文, 陈亮, 等. 口服丙酮酸盐糖液对45%血容量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的影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 12(5):331-336.
[5] 周琪, 黄淮, 许沛, 等. 高渗盐复合液治疗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4):426-429.
[6] 罗小川, 刘雪萍, 李海荣, 等. 高渗盐复合液治疗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效果及对颅内压脑氧代谢影响. 临床军医杂志, 2018, 46(10):149-150.
[7] 李铮. 高渗盐复合液与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的对比研究. 现代实用医学, 2017, 29(10):1331-1333.
[8] 王育胜, 黄正华, 蔡少明, 等. 高渗盐溶液及高渗盐复合液在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16):6, 21.
[9] 梁桂芳, 纪汉杰, 庞捷, 等. 高渗盐水在急诊科抢救脑损伤所致急性颅内高压患者首次降颅压中的临床疗效.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8):145-147.
[10] 刘小年, 黄家福. 高渗盐水治疗创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30例临床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24):68.
[收稿日期: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