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艺慧
摘 要:现如今我国教育水平逐渐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了一些新的探究与改进,对于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课堂进行了一些符合时代需求的优化。对语文学科而言,想要熟练掌握学科内容,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准确的识别汉字,所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今的小学语文情景化教学与课堂识字教学相结合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产物,本文便就此谈论一些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景化课堂
0 引言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小学生们对于小学语文的认知初级阶段,也是对于他们语文综合素养培训的最高效率的阶段,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在小学语文的时候培养出良好的语文素养。而针对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需要结合他们的情况以及不同的年龄阶段去进行课堂设计,然后不断进行一些不同的改进与完善,从而逐步提升小学生们对于识字学习的兴趣。
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趣味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变阶段,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会有一种自己已经是小大人的感觉,渴望得到认同;但是从思想、心智等方面来讲,他们的个人能力,价值观以及判断能力却仍然不成熟。这个时候的他们可塑性极强,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同时又讨厌枯燥乏味的东西。他们眼中更向往的是五彩斑斓的新鲜事物,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便会显得有些缺乏吸引力了。
针对以上的状况,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便应该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课堂效率,由此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而趣味教学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容易的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分散,而情景教学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具体的情境,有效的给学生们一种代入感和参与度,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学生们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2 小学语文中趣味识字教学的具体应用
2.1 巧妙的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元素
对于还处于懵懂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一些陌生的事物很难理解,因此就需要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因素,这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于汉字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极大的减少对于他们对于语文识字过程的抗拒心理。如果教师能够从生活中不断的积累素材,当你需要的时候能够巧妙的把生活中的元素和你的授课内容相结合,相信学生们也能够很好的理解并且被代入课堂教学中去。
在学习最基础的一些汉字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的去告诉学生字形的写法,或许取得的效果杯水车薪,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循序渐进,在教学“预热”环节开始。
例如在学校六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瀑”字时,首先请同学们听一段关于春天的大自然中的瀑布声音,初步感受一下瀑布的美;随后,以“瀑”字的声音以及来源为话题打开“话匣子”,教师向学生进行讲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境氛围,然后告诉学生们瀑字的来源。这个时候就可以说:“同学们,其实啊,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出现过许多有趣的汉字典故,这就需要大家用心发现了”。这样就可以借用生活化元素为导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使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能够激发学生自身对汉字的乐趣。
2.2 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情景
想要用好趣味教学来教育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们培养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辨析能力、联想能力和自主创新质疑的能力。
所以,能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情景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老师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此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们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锻炼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汉字学习课堂的能力,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的思考,并且让学生们开始自主提问、大胆发言。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思考、分析、探究,培养学生们对于汉字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
例如教師可以找一些象形字来作为一种比对范本,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准备好的关于象形字的图片等,可以分组或者其他方面让学生们进行辨识,然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辅助引导学生们,然后帮学生构建出他们自己的汉字学习体系。
3 结束语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趣味教学法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受小学教师们的青睐,不断地展现着它蓬勃的生命力,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这种授课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能够让中国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再次盛开并绽放出更美的花朵。对于小学生的趣味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情景活学活用,从而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切不可生搬硬套,最终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1]阿尔达克·玛合孜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05).
[2]陈斗国,潘本康,龙飞,等.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探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2018,(03).
[3]徐孟花.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