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春凤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民族精神的载体,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充分结合如今大学思想教育工作都进行情况做深度研究,探索两者相辅相成的办法。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两者之间进行更好的结合的问题,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求更好地解决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状况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而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多年的沉淀而形成的结晶,是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不断传承下来而形成的,对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融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炎黄子孙风貌。而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而具体的主客体、目的性、内容的规定性、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项庄严而紧迫的任务,它关乎着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诸多理念,符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应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说,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中华传统的文化进行充分的体现至关重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将会取得更显著的教育效果。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陈旧、方式单一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有较大局限性,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这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传播的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只有少部分大学生选择会经常参加宣传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会越来越大。以上表现都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其教育方式存在局限、发挥的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
1.2 大学生对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兴趣、态度消极
比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更有话说,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更有兴趣、态度相对积极,例如:他们更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中国传统节日会被带上“无趣”的帽子;他们喜欢去看其他国家的文化展览,觉得更有新鲜感;他们注重自我、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因此,也有很多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主张“以洋为美”,这些大学生在逐渐淡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 学校缺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目前大学生主要依靠学校开设的各项课程来获取相关知识,可看出学校教育依旧是大学生获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方式,只有极个别选择学校具有浓厚的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如何打破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化、薄弱点,使当代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引发我们更多思考,仅仅完善学校教育就能够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吗?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
3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建议
3.1 课程体系要完善,教学模式需创新
就目前的大学教育情况来说,许多学校并没有设置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课堂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应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作为学生大学生涯中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来防止现在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淡漠的情况发生,积极进行相关教材的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学等政治课程形成合力,来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这样一来才能达到设置大学课程的目标,除此之外,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同样为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做出极大的贡献。
3.2 师资建设要加强,人才基础需夯实
要想有效的加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项任务的实施主体,同时也肩负着学生教育与培养的重任。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相映的教学知识,更是生活中的行为和思想表率。所以,要想让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能力,教师就应当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行为的端正,言谈的适宜等等,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将传统文化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切实的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做出行为和思想的表率,从而在教学时更加具有影响力。当然,大学也应当充分注重这方面的培训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储备优质资源。
3.3 校园文化作载体,营造浓厚的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同时,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硬件上,可通过校园广播、校宣传栏、校园展板、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筑装饰等形式,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感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软件上,可以校园文化节、社团巡礼月、主题班会、演讲与辩论比赛、知识竞赛、讲座报告等为载体,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还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大数据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打造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众号、微博号、APP客户端等,更好地让高校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发挥更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 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其能够生生不息且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对其他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的深入和完善自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充分的与其他理论和文化相结合,极大地影响着当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培育着越来越多的思想工作者,使得国家的文化力量愈加雄厚。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至关重要。
參考文献
[1]胡万年,伍小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归与融合[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2).
[2]汤菊平,吴朝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研究与实践[J].长江丛刊 ,2018,(4):33-35.
[3]马中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体系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29(04):116-121.
[4]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8):56-61.
[5]张玉梅,徐迎,孙其林.基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优质对接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