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霞
摘 要:为了让初中生在兴趣中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及培养基本素质技能,教师需要从校园集体课入手,建立趣味化的初中舞蹈社团,让学生们在对舞蹈感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更高质量的实践教育和德育。与此同时,教师在社团活动过程中要保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及课堂设计进行“有力”的审视,从而更加“有力”地进行关于“美的体会”的精心教学。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农村地区初中舞蹈社团中打造趣味化课堂和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希望可以通过笔者的研究为中国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舞蹈社团;趣味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B-0040-02
基于我国地域面积广大、教育资源分配难以均衡的特殊国情,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往往不注重艺术课程的培养,为了提升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艺术能力,积极践行素质教育,舞蹈社团的开展就变得势在必行。农村地区初中舞蹈社团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学习到更多的舞蹈技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以保证每个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在日常舞蹈社团的课程安排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观点及想法,要让学生爱上舞蹈课,并在舞蹈活动中吸收相关的知识文化。
一、从易到难,打造兴趣化课堂
众所周知,兴趣的产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进行舞蹈教育的第一阶段应该发展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这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一个关键阶段。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对于舞蹈这个科目往往没有真实、具体、合理的了解,首先,要给学生建立合理的“科目观”,舞蹈学习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特别是对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舞蹈中的基础教育,例如下腰、横竖叉、跪转等,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同时也是极为考验学生心智的过程,巨大的疼痛感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退却感”,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积极劝导,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的不良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可以在社团中组成舞蹈学习小组,将学生们两两分组,从而让孩子互相学习,在互相监督、帮助中快乐成长。另外,教师在刚开始教授舞蹈时不要让学生们做有难度的动作,比如下腰、下叉,而是要让学生们先从简单的动作学起,比如仰胸腰、踢腿,在肯定和鼓励的氛围中,增加学生们对于舞蹈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坚持下去。通过鼓励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使舞蹈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为中学生们打造一个有趣的舞蹈社团。
二、在鉴赏过程中激发学生舞蹈学习欲望,培养韵动性
音乐和节拍是舞蹈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没有音乐的舞蹈就像没有灵魂的歌手,在日常排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音乐中的“情感”,以提高排练舞蹈的兴奋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在日常排练过程中,教师如果培养学生多听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情绪和高潮的体现部分,那么在长时间的教学引导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情绪爆发力必然会得到一个有效的锻炼。以维吾尔族舞蹈為例,维吾尔族舞蹈继承了古老的欧亨河谷和天山维吾尔族的音乐与舞蹈传统,同时吸收了古代西方音乐与舞蹈的精髓,所以在这类舞蹈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这类舞蹈先进行历史介绍,再给学生们多次播放舞蹈配乐,让学生们在音乐环境下进行自主的情感分析,让他们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最后给学生讲解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舞蹈的兴趣。可以想到,如果学生掌握了音乐中的节奏和要领,那他们所呈现的作品自然而然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在一定角度上完善舞蹈教学的评价
在舞蹈课上,表演训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信、更广大的表现舞台,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舞蹈社团教师,我们应该在舞蹈教学中始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性变化,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我们都知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批评往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受批评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在怀疑中一步步降低对于科目的兴趣,从而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对舞蹈方面的学习动力,彻底丧失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自身的评价体系就急需完善,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中深化自身的文化内涵,将健康、合理的教育心态和教育措施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去,做到“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受教育地位。
四、改变中学课程设置机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当前,农村地区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就非常少,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提高舞蹈精神、审美素质和综合能力。
笔者认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格外重要。教师可以在舞蹈社团中进行“反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由发挥,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要尊重每个同学的兴趣和发展,做到心灵育人,当发现某方面的问题时,应该在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理,不打击学生,不拿其他的同学做比较,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节奏中成长,坚决杜绝“拔苗助长”行为。教师还可以制作视频,让学生观察每一个动作,看到自己与别人在动作、节奏方面存在的不同,通过视觉体验传递出“知识”与“错误”。教师还可以示范两组不同的动作,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中理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然后巩固正确的动作,以“春风般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多给鼓励和表扬,少给批评,进行和乐的师生互动,在增进师生、生生情感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让中学生们在轻快的环境中与舞蹈做伴,从而健康成长。
五、给予表现平台,激发学生信心
只要通过合理的展示方法及教育引导,笔者认为,中学生们在舞蹈社团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能大大激发自信心。例如,通过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使中学生们实现心灵上的“自我满足”,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更大胆地迈入艺术的“殿堂”,让他们在“花”一样的年龄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青春“美”。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班级竞赛、学校竞赛、区县竞赛、城市竞赛等活动来充分展示自己,笔者更偏向于在农村中进行舞蹈社团的集体表演,在学生们熟悉的环境中,通过给他们熟悉的人进行舞蹈表演的方法证明他们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别人的夸赞。不仅如此,笔者认为,在这个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也希望可以“掘弃”老一辈农村民众对于艺术和舞蹈的偏见,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舞蹈、喜欢舞蹈并投入到舞蹈社团的学习之中;而且,在面对大众表演时,通过化妆、服装、灯光等一系列表现手法,可以给学生们带来全新的从未触碰过的新奇体验。表演时台下热烈的掌声更是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的无限动力,从而让学生们共同成长,将“艺术”和“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且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及舞蹈的鉴赏能力和高雅兴趣,从而让学生未来的“路”越来越“宽”,未来的“选择”越来越具有“多样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建设趣味化舞蹈社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以教育為本,一切为了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根本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实时更新教学观念,根据教师所擅长的舞蹈技能来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教导,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舞蹈社团教学的发展,所有的“兴趣化教学讨论”只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舞蹈社团和我们的学生来说,上好舞蹈课,学好舞蹈,认真对待自己的演出,排练好自己的节目,是一种学习成长方法,是一种舞蹈生活态度。笔者真诚地希望能帮助农村中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成长,也让他们真正拥有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郁媛.儿童舞蹈社团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
[2]柳喻花.论“舞蹈社团”如何打造趣味化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6,(4).
[3]李趁趁.农村小学学生舞蹈社团建设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8).
[4]尹桂霞.谈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