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构建与运用研究

2020-04-20 10:43唐承新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建构支架

唐承新

【摘要】本文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内容和理论依据,常见的支架式阅读教学的类型,提出在语文阅读中建构支架体系应注意掌握学情、搭建支架、情景化的合作探究、效果评价的教学建议,从而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支架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28-02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必须重视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更新,而支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以及教师的引导价值,非常适合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内涵,选择最佳的支架形式和教学流程,设计科学的支架体系,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支架”一词来源于建筑行业,在教学中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即为学生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所构建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在难易程度和逻辑性方面具有递进性,能够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该教学思想受到两种经典理论的支持。

首先是“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其中包含儿童智力水平的两个维度,一是基于儿童身心状态和后天发展所形成的现有智力水平,二是儿童借助于科学引导所能到达的潜在智力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称之为邻近发展区。该理论强调教学要先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也就是不能被动地适应儿童应对问题的已有水平,而是要借助于支架设计来开发其潜在的智力发展空间,不断扩展儿童的智力维度。

其次是“建构主义”理论。其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现有水平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但是必须要有学习资料和教师引导作为支持,而且学生要在支持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该理论强调教学中的协作和交流,鼓励学生在情境互动中实现意义建构,达到提升技能和扩展认知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依据学情来建构教学框架,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意义建构。

二、支架式阅读教学的类型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关键内容,是通过师生以及教材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帮助学生达到积累知识和扩展认知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师生间教与学的界限非常明确,学生必须要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需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语文阅读中构建教学支架,必须尊重小学生的身心状态和认知水平,并且结合教材内容与授课目标,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常见的支架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式支架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钥匙,借助于问题来建构支架非常契合学生的认知模式,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避免过多的无效提问[1]。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教师需要对学情有基本的掌握,能够借助于“临近发展区”的理念来建构问题框架,确保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问题间要具有逻辑性,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式支架

虽然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但是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因此,可以让他们通過实践掌握知识。构建实践式阅读教学支架,有助于学生快速体验文章内容,进而达到理解知识和提升情感的目的。这个环节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素材资料,或者是鼓励学生演绎文章中的情景,通过强化体验和感知来获取新知。

(三)影像式支架

语文阅读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部分文章所描写的景色和事物远离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圆明园的毁灭》《彩色的非洲》《威尼斯小艇》等文章,单纯依赖于教材图片和教师讲解无法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借助于影像资料作为支架来辅助教学,在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提升的基础上再开展后续的教学。

(四)范例式支架

为了实现支架式阅读法的最佳效果,必须要维持清晰的课堂状态,避免由于冗长的解释而导致学生思维混乱。所以对于某些复杂的知识点,就可以忽视无效的逻辑解释,直接使用范例加以说明。比如,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例句仿照就是发挥了范例的支架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提供的范例必须契合于目标知识,包含关键的成果形式和逻辑过程。

三、建构支架的要点分析

(一)以学生为阅读主体

虽然阅读教学强调师生和教材间的互动,但是必须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要点,即彰显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和潜在发展之间的距离建构教学支架,并且将学生本位的思想落实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清晰地界定自己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发挥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引导、支持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协作式的情景中实现认知和情感的提升[2]。

(二)支架之间的逻辑性

这主要是针对问题支架的建构而言,要求问题之间具有层层推导的关系,在逻辑顺序上足够流畅和连贯,并且问题的设计遵守由浅入深的原则,契合人脑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由于问题支架的杂乱而降低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逻辑性必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宏观维度的逻辑性,也就是整堂课的支架建构要具有逻辑性,能够体现文章的教学目标和关键内容;二是微观层面的逻辑性,也就是在具体教学中要维持故事情节和时间等要素的逻辑性。

(三)支架的数量控制

这是建构有效支架的关键因素。过多的支架设计会压缩学生的思考空间,而过少的支架设计则会限制支架的作用,所以支架设计的数量控制至关重要。为了彰显支架式阅读法的最大价值,必须重点考虑通过以下内容来优化支架数量:一是遵守支架教学中的“临近发展区”理论,基于学情来构建支架。二是着重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据此来增加或者减少支架,达到优化支架设计的目的。由此可知,支架式阅读教学必须具有灵活性,即教师要预先建构科学的支架结构,但在实际授课中也要依据学生状态,结合自身经验与教学环境来优化支架设计。

四、支架式阅读教学的运用实践

(一)掌握学情

阅读教学必须体现严谨性和科学性。在确定教学要素以及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守实际状况来开展教学过程,要避免“想当然”式的思维。支架建构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即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习惯、兴趣需求等,这些要素决定了支架体系的起点和终点。支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学情分析,教师可以用下述方法来明析学生的“临近发展区”:一是回收学生预习的导学单,掌握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的情况;二是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情。这样的方法较为便捷,但是由于时间限制而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所以教師需要将其与导学单结合应用,全面而客观地掌握学情,为阅读教学的支架建构奠定基础[3]。

(二)搭建支架

基于学情分析,教师能够确定支架教学的起点与终点,而支架模式的选择则需要依赖于文章的实际内容。如偏感情类的文章往往需要构建情景化的支架,需要借助于插图或者影像资料达到情景创设的目的;偏方法类的内容往往会借助于范例支架,省略复杂的解释过程,直接向学生呈现方法、知识的成果和逻辑结构,再让学生通过仿照练习来学习新知。另外,在支架建构中,教师也要关注阅读教学中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比如课堂内的教学设施与和师生关系等。

(三)情景化的合作探究

情景和协作是建构主义的关键要素。在支架式阅读中,教师必须借由教学情景将学生引入预先建构的支架体系中。常见的创设情景的方法有记忆回溯、气氛渲染、故事代入等。在创设教学情景之后,就要展开合作探究环节,这是学生自主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环节,能够发展学生的多元化能力与素养。教师需要设计可靠的探究机制,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探究;需要始终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课堂巡视,观察各组学生的探究过程;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支架,保障学生的思维顺着支架体系逐步攀升,在集体思维的支持下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最终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效果评价

在支架式理念的支持下,教学评价的机制也需要优化更新。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的互评与自评也非常关键;二是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除了对结果的评价之外,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参与度与合作能力等[4]。另外,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较不稳定,教师要秉持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尽量正向支持和肯定学生,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

综上所述,支架式阅读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价值,重视教学中的协作和探究,鼓励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与我国当前的教育理念比较契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运用价值。教师需要遵循学生本位的理念,结合学情和认知规律来建构适宜的支架体系,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技能和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信东.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支架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9(2)

[2]向爱平,湖北省仙桃市沔州小学“优课”骨干研修团队.“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变革行动研究案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9)

[3]胡萍,小学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4]陈安琪,小学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唐承新(1980— ),女,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建构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