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娟
儿童被性侵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美国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其名作《伤心咖啡馆之歌》中曾说:“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个人如果在儿童阶段遭受性侵犯,其身心会受到极大创伤,甚至成为一生的阴影。
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性侵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的,很多家长也不知道如何预防性侵,更不知道孩子遭受侵害后该怎么办。因此,让女童和家长了解如何科学系统地预防和应对性侵害,就显得越来越必要和紧迫。读了《女童性侵防范理论与实务》(作者系南宁师范大学教授杨素萍,科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一书后,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目前,国内关于性侵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已受伤害的女性展开,且集中在探讨性侵害所造成的影响,而从理论、实务两方面针对女童保护进行系统探讨,仍是一个研究的新方向。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是,在研究视角上,以女童为中心,系统探讨女童性侵害的问题,包括女童遭受性侵的危害、女童遭受性侵害的罪与罚、女童性侵害的防范以及女童性侵害后的心理干预问题。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对性侵类型进行比较科学的划分,系统探讨国内外关于性侵女童的法律惩治和预防措施,首次提出包括防范内容、防范技术、防范理念三个维度的整体防范模型,并对女童遭受性侵害后的心理干预进行实操性探讨和分析。三是,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既有中外文献的梳理与归纳,又有对丰富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升了研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女童自我保护知识贫乏,反制性侵害、性骚扰等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能力低下,这是女童极易受到性侵害的根本原因。构建以女童个体为核心的性侵防范机制,对保护女童免遭性侵、保护女童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作用,是解决女童性侵害问题的有效途径。该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从性侵的危害、性侵的罪与罚和性侵防范知识、理念、技术、性侵害后的个体心理干预和家庭心理干预等维度,深入浅出地对性侵防范进行讲解。希望更多的教師、家长能看到这本书,希望更多的女童不再受到伤害!
该书以一个儿童遭受性侵犯的具体案例为主线,详细讲述了儿童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让人触碰等方面的知识,并针对如何预防、处理性侵犯事件进行了深入讲解,对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自我保护工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美]珊蒂·克雷文等著,刘敏译,青岛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定价为45.00元)
该书针对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早期儿童、青少年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这些年龄段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征兆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教师、父母帮助孩子培养安全感和安全意识提供详细方案。([美]斯坦利·格林斯潘著,张东宾译,华夏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定价为39.00元)
随着近年来各种儿童安全事故的频发,儿童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该书以“小黄鸭”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各种儿童安全知识,如家居安全、幼儿园安全、交通安全、与陌生人相处安全等,有助于教师、家长做好儿童安全教育工作。(风信子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定价为4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