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促有效数学课堂构建

2020-04-20 10:43赵水红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情境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创设情境以促进有效数学课堂构建的策略,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有真实性的情境、有数学味的情境、有发展性的情境,避免情境的形式化、低效化等,使情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实践操作等,从而助力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35-02

创设适合的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需要,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举措,更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供动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情境的创设,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使其真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同时,教师要让这些情境有“根”,即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思维发展水平等,进而使情境成为学生学习的推手,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稳步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

一、创设有真实性的情境

数学课堂上需要怎样的情境,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情境呢?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情境,它的首要前提都是真实。试想一下,一个天马行空的情境,它能给学生熟悉感吗?它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或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数学教师应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创设情境,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和学习现实,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能满足数学知识探究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单元时,教师应遵循求真的原则去创设适合学生探究“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情境,既让学生在熟悉的、自然的情境中快乐地进行观察、分析等,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学习活动平稳有序地向纵深处推进。

首先,教师要准确解读教材,为创设情境理清知识脉络。解读透文本是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进行教学情境预设的根本性前提。审视“表内乘法(一)”的例题1、例题2的教材构成,可以发现教材编写意图:依托例题1的主题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发现整个画面中只有2种小动物,一种是小兔子,另一种是鸡。主题图中没有繁琐的点缀,更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就连中间的大树也变成一个光秃秃的树桩了。可见,此处的情境设计要做到简洁,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感知和学习观察等。

其次,教师可围绕教材的主题图,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可以把主题图中的两种小动物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入场,同时设计一些情节: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小兔子代表队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请看,它们2只、2只地列队前行,是多么的整齐,多么的协调啊!

这样创设情境,能够把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画面,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学习融于森林運动会入场式之中,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丰富精彩,更有利于学生的观察与感知。

二、创设有数学味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情境设计,得有浓浓的数学味道,这份独特的数学味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之中,促进学生数学感知、思考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等方面的素养有效发展,最终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智趣共生、活力四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应紧扣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积累,创设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简洁、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地观察、思考和交流,并在真切的学习体验活动中建立元、角、分的数学概念,使学习活动更加务实、有效。

首先,教师可创设超市情境,一方面指导学生观察商品并说出自己曾见过的家人买东西付钱的过程,进而说出自己对付钱的感受,使人民币的表象得到回忆再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照有关商品,说一说自己对物价的认识,进而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

其次,教师可展示人民币种类图像,然后引导学生:(1)认识1元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认识1元人民币,弄清1元纸币的形态、样式等,并引导学生在信封中(教具,提前发给学生)找出同类的1元纸币。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认识1元纸币,进而有效建立1元纸币的表象。接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1元有这种样式的纸币,你还见过它的另一种形态吗?”教师的追问,诱使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及时地唤醒记忆中的“1元硬币”。再引导学生找出1元硬币,相互说一说它的形状、大小等,使得1元硬币的表象得到强化。(2)认识1角纸币和硬币。可以采取直接认识的方式,使得学习过程更简洁。(3)认识1分纸币和硬币。因为1分纸币已经退出了市场,教师可选择回避,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也减轻学生学习新知的负担。因为1分硬币使用频率极低,很多学生还不知道有这样小的分币存在。教师可让学生在比一比、认一认、议一议等活动中感知1分硬币,建构1分硬币的表象。

再次,教师可以创设用钱情境,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其初步建构1元=10角、1角=10分的数学概念。可以让学生在付钱购物、找零钱等活动中深化对1元、1角、1分之间十进制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得到强化,也使得元、角、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建构。

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应该以数学知识为核心,也正因为如此这节课才会具有浓厚的数学味。一个情境如果没有数学味,那么这样的情境往往是华而不实的,会喧宾夺主的。

三、创设有发展性的情境

课堂情境创设要有发展性,因为情境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审时度势,科学地、灵活地选择恰当的素材、资源等创设适合的情境,让学生更快地感知数学知识,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等。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校园绿地面积”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尝试、实践等体验中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

首先,教师可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提问的情境:“李师傅将要为我们的绿地进行除草和修整,他先要了解些什么呢?”简单的问题情境,不繁杂,但它直指问题的本质。学生会在问题的引领下,开动脑筋、联系生活,梳理出绿地面积有多少,哪些是需要除杂草的,哪些是需要修剪等。

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实地测量树木占地面积、草坪面积、花圃面积等。同时,引导学生测算学校绿地人均占有量等,使得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再次,教师可组织“美丽校园绿地设计活动”,指导学生用学习过的图形或自己创造的图形勾画校园绿地蓝图。让学生在具体的设计中更好地巩固对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及其面积计算方法,进而巩固对多边形面积知识的学习,也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情境创设作为重要任务去完成,努力通过设计合适的、有效的情境,使之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等,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体验,让数学学习变得更精彩,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简介:赵水红(1981—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鹿塘小学副校长,曾获玉东新区优秀教师、玉东新区教育质量优秀教师、玉东名师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情境小学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