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语的创新设计

2020-04-20 10:43邱海丽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论述创新课堂导入语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几个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展示游戏活动导入、“抖包袱”式导入、学科融合导入、实验演示导入、前置性作业导入等创新导入语设计实例。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入语设计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16-02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做好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优化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当前,大部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且能够落实该环节,但仍沿用老旧、刻板的模式,经常一句话带入,或者根据课文主题随意发起话题,这样的导入显得敷衍、无新意,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达成更好的导入效果,教师应该勇于创新导入模式,用心做好导入设计。

一、创新课堂导入语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仍在持续推进,许多教学理念随之更新。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重要组成环节,其设计更要与时俱进,原因在于: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如果教师能切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在课堂伊始的导入环节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教学起来便会事半功倍;新颖、有趣的导入语,紧跟时代潮流,透露出许多贴近学生认识的信息,既能增加学生见识,也能拉近课堂与时代的距离,推动教与学的融合;跟随课程标准进行导入语的创新,更易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二、创新课堂导入语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设计一节课的导入语需围绕教学的主题进行,即要有明确的目标,这要求教师课前要深入研读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清楚本节课具体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进而设计出贴合本课的导入语。切忌为了创新而偏离教学目标,这样既无法自然进入教学主题,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误解。

(二)时间不宜过长

部分教师为了使导入显得贴近时事和热点,会选择一些关联度不大的新鲜事例进行导入,如此会用时过多,拉长导入环节,不利于整节课的统筹安排。设计的导入语要简洁、贴合,用时控制在3~5分钟内为宜。

(三)形式不宜过于花哨

导入设计的创新包括形式的创新,部分教师试图通过创新导入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将导入环节设计得过于花哨。例如,同时运用或穿插运用多问题讨论、小组即兴演讲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这样既浪费时间,还过多消耗学生的精力,等到正式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导入环节,不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

三、创新课堂导入的设计实例

(一)游戏活动导入设计

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提到“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的观点,这表明游戏活动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游戏活动中,学生边玩边学,不知不觉便能掌握许多新知。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应融入一些游戏活动,以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时,笔者便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准确重量,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生(齐答):用秤称。

师:好,现在我们来开展一个“称重量”的活动。

(师依次拿出一台电子秤、一个苹果、一颗棒棒糖、一本教科书。师指名数名学生,让他们上台参与游戏,并将称得的重量记录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亲身参与了称重活动,体会到用电子秤称物体,能方便快捷得知重量,而且很精确。可是古代没有电子秤,那古人想知道一头大象有多重,要怎么做呢?

生(齐答):不知道。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很快就会知道答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创设出具体的称重情境,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感受电子秤称重的便捷性。接下来话题一转,教师提问“古人是如何称大象的”,以疑问激起学生追寻答案的欲望,让学生迫不及待进入课文。这样的导入水到渠成。

(二)“抖包袱”式导入设计

“抖包袱”是相声术语,主要指把之前设置的悬念揭出来,或者把之前铺垫酝酿好的笑料关键部分说出来,那就是所謂的“包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推动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导入阶段设置悬念迎合学生的好奇心,抖出包袱引起学生哈哈大笑,有利于减轻学生对新课的畏难情绪,顺利进入新课学习。例如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

师:现在社会上流行“哭穷”,比如“哎呀,刚发的工资还没捂热就没了”“新款的手机没钱买,我太难了”等。难道这年头大家都这么穷吗?

生1:反正我是很穷,零花钱完全不够用。

生2:我更穷,我还欠着爸妈一屁股债。

……

师:老师也经常跟朋友“哭穷”,但其实我有不少存款哦,我“哭穷”只是为打消朋友们找我借钱的想法。

(生哄堂大笑)

师:现在大家“哭穷”也许不是真的没钱,但是在很久以前,生活水平比较低,如果人们说穷,那就是真的穷。不信的话,我们翻开《穷人》这一课,去看个究竟吧!

这一导入设计的巧妙、新颖之处在于先故布疑云,对事物的假象层层蓄势和渲染,让学生误以为是这样,然后再抛出“令人意外”的答案,即抖出包袱——“哭穷”不是真穷,是不想借钱。前后的强烈对比使学生心理产生落差,让他们感到意外、惊喜。运用这种技巧引入课题,给课堂增添了波澜,更引人入胜。

(三)学科融合导入设计

目前,学科融合是教育的趋势,其目的是打破学科堡垒,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使各学科的知识互为补充,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由于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比较突出的学科,它与其他文科科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共通性,甚至与理科科目也可能产生共鸣。例如,语文中的汉字具有美术的形式美、古诗词诵读具有音乐的韵律美。如果能结合课文内容,将语文与这些学科融合起来,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长城》一课时,笔者利用《长城谣》这首歌曲进行导入。

师:这首歌主要歌颂了我国哪一个古建筑?

生(齐答):长城。

师:这首歌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1:听起来很悲凉。

生2:纯朴自然、感情深切。

师:你们的感受很细腻。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工程,它气势恢宏,修筑过程十分艰辛,可你们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吗?它又是怎样修筑完成的?

生(齐答):不知道。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长城》。

在导入中融入音乐,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视听兴趣需求,迅速引起其关注的兴趣;另一方面纯朴自然、感情深切的歌声,符合文本的基调,营造出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值得注意的是,从其他学科选取切入的点时,内容、风格及情感基调均要与课文主题相符,否则导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融入内容的量要适宜,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四)实验演示导入设计

实验演示法是语文课堂使用比较少的导入方法,因为语文学科中许多内容不适宜进行实验操作。但是该法操作直观,让人一目了然,较易于学生理解知识。在语文导入的设计中,对于部分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也可以别出心裁地采用现场实验演示方法设计。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笔者这样设计导入语: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先演示一个实验,大家可要仔细观察呀。(往一个盛有半瓶水的瓶子里慢慢地放入小石子)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吗?

生(齐答):水面变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乌鸦渴了,可它只有半瓶水,最后它就是用这个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一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导入阶段,用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迅速理解乌鸦喝水的原理。

(五)前置性作业导入设计

前置性作业也叫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指教学新课内容前,教师根据课文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进行的一种尝试性学习。其与以往所提的预习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预习主要看着新课进行课文大意、生字新词等内容的自学,学习程度比较浅显;而前置性作业相对更开放、自由,强调“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体现“以学定教”理念。教师采用前置性作业的形式设计导入,能使学生学习新课的目的性更明确,且学习程度更深、范围更广。一般而言,探究性较强的课文才适宜采用这种导入形式。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母鸡》《白鹅》等课,这些动物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探究素材,因而适宜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在课外找到这些动物,去观察、去探究,然后采用觀察记录、习作练笔、拍录视频等方式完成作业。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围绕作业的情况进行导入,十分贴合教学内容。笔者对《猫》一课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的作业完成情况。

(多媒体展示多幅猫的图片、一段猫的视频、一篇猫的观察记录,生观看得非常认真)

师:从这些作业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几个信息:猫的种类很多;猫喜欢吃鱼;猫的性格是懒洋洋的,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同学们认识的猫,那在别人的眼里,猫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在《猫》这篇课文里,会有不一样的描述哦,一起去看看吧!

根据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新课导入,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导入环节充满各种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其进入新课学习。

导入语设计是否新颖、具备吸引力,对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打响第一炮,用心做好导入设计,才能将课堂引向生动、趣味、高效。

作者简介:邱海丽(1968— ),女,广西藤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创新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