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英
【摘 要】目的:研究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变化。方法:对2018年6月到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住院医治的40例肿瘤手术后大量输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清电解质等血液检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经过大量输血后,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指标下降,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上升,输血前后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患者经过大量输血后,血清中K+、Ca2+、Mg2+等离子浓度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肿瘤手术患者来说,大量输血极为重要,通过对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清电解质等血液检验指标进行监测,可以有效预防肿瘤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血液监测指标;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107-01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大部分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对患者的部分大血管具有一定的侵袭能力,所以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开刀时,会因为对血管上肿瘤组织的切除而给自身造成大出血,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需要进行后期的大输血治疗[1]。本文主要探讨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变化,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结果研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住院医治的40例肿瘤手术后大量输血患者。患者在随机条件下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1.9)岁,平均病程为(3±1.5)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7±1.6)岁,平均病程为(3.7±1.6)年,对比分析两组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变化结果。
1.1.1排除标准[2]:
(1)恶病质患者
(2)WBC<3.0X10^9/L,血红蛋白低于50x10^9/L的患者
(3)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
(4)脏器溃烂穿孔的患者
(5)经足量剂量放疗后再次复发的患者
1.2方法
检测肿瘤输血患者输血前和输血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清电解质等血液检验指标。
1.3本文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本文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经输血后的部分血液检验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为:(1)血小板计数:对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监测。(2)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3)血清电解质:血清中K+、Na+、Cl+、Ca2+、Mg2+等离子浓度。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准确无误的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小板计数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164.68±83.33,1.18±0.34,对照组为:109.15±49.77,1.57±0.3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凝血四项
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48±0.33、1.18±0.34、16.19±2.69、33.47±7.28,对照组对应数据为:1.9±0.12、1.57±0.39、17.87±4.30、39.57±7.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血清电解质浓度
观察组K+、Na+、Cl-、Ca2+、Mg2+水平分别为:4.36±0.28、139.19±2.72、 104.62±3.37、2.21±0.37、0.73±0.02,对照组为:3.44±0.34、138.17±4.54、 104.33±4.88、1.74±0.09、0.61±0.01,2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大量输血后,需要对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尤其是患者在大量输血后,患者的体温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造成患者体内凝血因子的活性下降,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因此临床医生在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需要对血浆、冷沉淀以及血小板制劑的运用进行重视[3]。众多研究表示,当血小板计数<60*109/L时,就需要对患者的血小板进行补充,由于血小板计数会出现消耗性的下降并且同应激状态脾与骨骼的释放作用有关,所以不能由血小板计数结果简单的对血小板缺乏情况进行判断。此外,临床上对血小板计数的监测也是不够的,因为血小板的降低也会导致出血的现象。通过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经过大量输血后,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指标下降,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上升,输血前后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患者经过大量输血后,血清中K+、Ca2+、Mg2+等离子浓度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患者在输血前需要对临床指标进行检验,患者输血后的血清中K+、Ca2+、Mg2+等离子浓度下降,表明电解质的紊乱是患者大量输血的并发症,究其原因为患者在大量输血后血清中的镁离子浓度会出现下降,但是该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并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在大量输血后血清钾会出现升高,究其原因为患者的红细胞会出现破坏,细胞内的钾元素被释放出。
总之,对于肿瘤手术患者来说,大量输血极为重要,通过对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清电解质等血液检验指标进行监测,可以有效预防肿瘤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余明超,严莉.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变化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183-184.
[2] 闫芳,王春娟.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变化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5):198.
[3] 罗立.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常用检验指标的变化[J].医疗装备,2018(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