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0-04-19 10:10宋晓慧
乡村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作用现状

宋晓慧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导高校大学生返乡就业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而且可以帮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新型农村,促进人才流动。基于此,本文主要概述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探究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及作用,为助推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返乡就业;现状;影响因素;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2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制度鼓励与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然而,大学生就业意愿仍然普遍偏重于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城市,选择到农村就业的人数仍然偏少。但是,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对社会、家乡、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包括缓解就业压力、转变教育观念、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等。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作为接受基础高等教育未毕业或已经毕业的一群人,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大学生同样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性高级专门人才,也是年轻有活力的一代,是时代进步、创新及最具创造性的栋梁之材。大学生分为普通全日制、非全日制的学生(统招生),不含自考生。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生一般称大学学历。大学入学方式通常有多种,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为主,还有高中学校保送、大学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多种入学方式。

然而,当前摆在大学生面前的是非常严峻的就业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逐渐从重视物质消费转为重视精神消费,高中毕业步入大学课堂的学生逐年增加。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逐年飙升,2019年达到了834万毕业人数,虽然同比增数较2018年略有下降,但是大学生毕业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提升。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多数大学生选择考取公务员、出国留学与继续深造,以缓解毕业后所带来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压力,然而仍然无法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失业率高的就业问题。因此,返乡就业成了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1]。

2 大学生返乡就业影响因素

2.1 就业机会

当前,返乡就业会给大学毕业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城市虽然可以给予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给大学生提供较为优越的薪酬待遇,但是在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生活成本和压力非常大,如高房价、高消费等。而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由于消费水平较低、工资水平较高以及一切生活费用支出都可以满足大学生毕业后的各种预期,进而保证大学生未来发展更好。总之,就业机会是影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就业的关键因素。

2.2 收入水平

当前,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多,薪酬水平相对较高,致使大多数大学生希望能在城市获得一份职业,以獲取更高的薪资。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薪酬水平是非常重视的。薪酬水平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影响指标。对某一地区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就业意愿的调查发现,当家乡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相关的大学生返乡就业政策及较高的薪酬水平时,则会转变大学生最初的就业选择,使多数大学生纷纷转变原有观念,选择返乡就业。而且家乡的生活成本远远低于城市,因此大学生会理性选择返乡就业。

2.3 乡土情结

中国传统的乡土情结是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繁华的城市虽然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及高昂的薪水报酬,但竞争激烈、人情味淡泊等原因导致多数大学生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因此,家乡较为优越的经济环境与浓烈的乡土情结,促使部分大学生选择回到家乡就业。另外,一些乡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选择返乡就业是子女尽孝的方式之一。

2.4 社会保障

虽然国家在大学生返乡创业上出台了大学生创业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实际调查发现,不管是大学生自身还是学校都对这些大学生就业政策没有足够的了解。原因在于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宣传工作,没有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政府、社会等层面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为返乡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真正让大学生认同返乡就业理念,进而更愿意投身乡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2]。

3 大学生返乡就业作用

3.1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提升。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急剧增加的情形下,大学生返乡就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大学生返乡就业可以选择支教、务农等参与家乡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加之,政府不断落实相关政策与制度,提供就业相关的公共服务,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其良好的择业观与就业价值观,完善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思想建设,促进大学生积极返乡参与家乡建设[3]。

3.2 转变乡村教育观念

大学生返乡就业可以改善部分乡村教育观念,承载了乡村人民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寄托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大学生返乡后从事教育行业,可以帮助乡村学生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开拓学生的眼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更加自信、自强。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返乡就业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改变自己,并对未来生活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持续激发自身发展潜力。另外,大学生通过投入乡村扶贫与“三农”建设,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思想。

3.3 农业产业升级与调整

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对于乡村教育、农业产业升级、乡村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教育角度来看,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可以传授给乡村学生,转变学生传统的理念。而且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眼界,并满足其对外面事物的好奇心。从农业角度来看,大学生通过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与市场信息等传递给农民,不断带动、引导当地农民规范化种植农作物、经营农产品等,促进乡村农业产业升级,进而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质量与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从乡村建设角度来看,以大学生村官身份积极投入乡村扶贫、扶智工作,为民众带来更多更好的福利政策,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等,为农民谋福利、谋幸福,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进而实现家乡脱贫。

3.4 助力乡村建设

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逐渐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并富有激情,但是需要广阔的平台来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返乡就业,不仅能很好地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也能在基层实践中施展才华、检验所学、锤炼自我,同时能助力发展乡村产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4 结语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大学生返乡就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返乡就业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毕业后的生活压力,而且有助于实现家乡建设。而且通过整合家乡现有资源,实现自身创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家乡建设,促使家乡经济不断发展。因此,政府要重视大学生返乡就业,给予更多政策、制度方面的支持,提供更多资金补贴,满足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各项意愿,更好地服务家乡。社会层面要不断营造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社会氛围,当地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支持与财政补贴,并通过舆论宣传、引导等为大学生返乡就业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增强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高校层面,要将返乡就业教育融入课堂,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返乡就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潘秋予.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4):63-64.

[2]潘文庆.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4(4):40-46.

[3]陈永华.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78-179.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作用现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