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在推进广西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及实践途径研究

2020-04-18 23:43阳沐乎韧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国家治理

摘 要:统一战线的性质决定其必须成为国家治理的多元主体力量,其价值功能与国家治理所追求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统一战线推进广西治理现代化实践途径的选择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殊性,二是沿海沿江沿边的特殊性。统一战线应该把广西之治所需要的各种充满智慧的心智凝聚起来,形成政治共识;应该积极探索把“协商民主”理念引入民主监督中,发挥其在广西治理中的特殊作用;应该以铸牢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践基本点,把民族进步团结的精神转化为广西各族人民的治理实践行为;应该研究地方治理技术性理论,构建专属于统一战线之于广西治理的专门理论体系,为广西治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统一战线;广西治理;国家治理;民族区域自治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6.006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6-0028-05

一、引语

当前,统一战线在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即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在地方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回应此命题的逻辑思路是:寻求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特殊性和统一战线实践的结合点,从而获得有效的实践路径。本文遵循此逻辑思路,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之关系上回答“统一战线在广西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如何积极有效地作为”之问题。

二、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的逻辑关联

事物的关联性可为人们提供研究问题的逻辑遵循。基于此,应该首先精准把握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关联。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二者有许多共同因素,如团结、民主、合作、协商等。统一战线的组织构成和价值功能使其与国家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前者为后者提供特别的遵循原则

统一战线事业是在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中发展和前进,又在发展和前进中遇到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问题,这一问题贯穿于统战工作始终。这正是统一战线遵循“求同存异”原则处理问题的原因,是统一战线一贯坚持的工作方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存在诸多差异。国家治理必须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统一战线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为治理实践提供遵循。

(二)前者为后者提供独特的主体力量

从治理主体与治理实践的关系看,人是国家治理第一要素。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治理实践需要多元主体参与。“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机制、实践方式和主体力量,具有凝聚共识、协调关系、扩大参与以及价值引导等作用”[1]。

统一战线的性质决定其必须成为国家治理的多元主体力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四者”联盟涵蓋了统一战线的全部对象范围,他们正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的主体力量。统一战线涵括了各方面政治力量,可为国家治理输送多元的治理主体。

(三)前者为后者提供特有的实践场域

国家治理,从时间关系上看,它是发展民主的过程;从空间关系上看,它在民主场域中进行。统一战线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特殊场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制度都是国家治理在制度层面的体现,而这与统一战线关系密切。统一战线成员中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各民族群众和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等都是上述制度的实践主体。换言之,这些政治制度在实践中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中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之和谐,统一战线展现了我国国家治理民主发展之场景。

(四)前者为后者提供必要的民主工具

统一战线蕴含民主因素,其参与国家治理,体现了治理的民主性。统一战线具有服务国家治理的工具性价值,能够为治理提供民主治理工具。

协商是统一战线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手段。中国治理现代化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都是多元治理主体协商共治,而多元之间关系的特征是协商,这是中国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协商体现了民主的本质,成为国家治理所必需的民主工具。合作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态,也是特别手段;统一战线寓含着合作功能,此功能的发挥便是国家治理形态的呈现和治理手段的使用。

(五)前者为后者提供难得的治理模式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功能的实现正体现在协调五大关系上。“统一战线线长面广,涉及党内外、体制内外、海内外和社会方方面面,同时具有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独特功能”[2]。统一战线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重要的推进力量。五大关系“既是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关系,也是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政治社会关系”[2]。当前,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样,需要统一战线积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统一战线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为国家治理实践提供难得的治理模式。

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凝聚共识。大团结与大联合主题、求同存异原则、协商与合作内涵等,都是对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功能的真实而具体的表述。国家治理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与统一战线价值功能高度契合。这正是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逻辑关联之核心,也是我们寻求统一战线参与广西治理的实践路径之机理。

三、广西治理实践之特殊性

广西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地方篇章和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国家治理所具有的普遍性之外,还有自身实践的特殊性。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殊性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治理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广西作为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区域自治是广西之治最为突出的特殊性。

广西现有14个地级市,12个自治县,共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地区民情错综复杂,但各民族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铸造了和谐团结稳定的多民族大家庭[3]。广西治理实践是中央大政方针和广西具体实际的结合。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地位特殊,作用突出,尤其在维护边疆安全稳定方面担负着重大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各项文化社会事业。民族自治地方的普遍建立和职权行使,更加体现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主体的民族性[4]。广西之治的民族区域自治特色,决定了广西治理应该激发自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沿海沿江沿边的特殊性

广西是典型的“三沿”省份,同时具备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理特点,这种特别的“八桂味道”辐射到整个八桂大地。沿海使广西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和有较为广阔的战略发展空间;沿江使广西具备优越的交通运输优势,又在经济建设上起到承东启西的作用;沿边使广西具有对外开放的潜力,又注定广西要承担起维护国家边境安全、军事安全、地缘政治安全之重任。

广西拥有海岸线1 628.59公里,北部湾“一湾相挽十一国”。这里曾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曾是“海疆第一繁庶之地”,这些都使广西充满海洋文化元素。海洋的宽阔与包容孕育了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海纳百川”的人文特质,培育、铸就了广西人兼和宽容的性格特征。

西江横贯广西全境,生生不息,延绵不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八桂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江河文化,刺激了文明生长的积极力量,是八桂文明的源泉和发祥地。从经济建设角度看,它是广西建设新的战略支点。西江的河流文化铸造了广西人奔放、开朗和豁达的性格。

广西有8个县(市、区)与越南接壤,拥有12个边境口岸,具有门户与围墙的性质。友谊关是我国南大门,从这里出去是通往东盟各国的陆上便捷通道,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又处于守卫祖国南疆的前沿阵地。边关文化涵养了广西人的自强意识和包容性格。

海的宽阔、江的奔涌、边的多元奠定了广西治理的底色,使广西在与西南中南、粤港澳和东盟联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时也给广西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统一战线推进广西之治的实践路径

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根据广西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去探求发挥功能作用的发力点。

(一)在统战主题上发力,做一篇民族团结进步的美文章

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民族团结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习近平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统一战线参与广西治理首先应该把握团结这一主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广西之治奠定“民心”这个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争取人心、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最有效途径”[5]。统一战线要通过履职实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广西治理中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開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加强对各族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问题导向,处理好民族问题,让广西各族人民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之道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平等。

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寻找情感共鸣点和价值结合点,强化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入脑入心。“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德化‘教化三个方面”[5]。基于此,有效的方法应该是“三化”的有机结合。“德化”是从民族情感、信念和意志方面切入,“文化”是从民族理性、理智水平入手,“教化”是重于内心精神变化作用。通过建立民族团结博物馆、体验馆等教育基地,引导各族群众在视觉冲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体验,让民族团结、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的内涵积淀于心,使其深层次心理结构中的文化基因产生共鸣,进而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筑牢民族团结进步防线。统一战线要利用自身优势,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增强道路自信,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维护国家安全;用事实驳斥民族分裂主义,抵御西方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消除来自境外的对民族地区治理的危害因素和风险。

(二)在统战功能上发力,做一篇凝聚治理共识的妙文章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因素是人。统一战线要在其中发挥作用,就要凝聚治理共识,增强全社会的政治认同,凝聚起广西治理的力量。

一是把广西之治所需要的各种充满智慧的心智凝聚起来,形成政治共识。在履行职能中加强与群众密切联系,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反映各个社会阶层群体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并把它输送到党委政府的决策当中。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在调查研究中要注重了解和掌握民情,把调研议题指向民生领域,在建言献策中提高意见建议的民意含量。

二是营造形成共识的氛围。统一战线工作体系通过协商、合作等手段开展工作,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对话、协调和沟通,调动各种力量投入到治理当中。

三是开发民主价值及其潜力,用以激发统一战线参与治理的功能。首先,激发协商民主对于地方治理的功能。当前,协商民主是运用于国家和地方治理中民主价值含量较高的治理方式,制约其实践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过程的有序性、行为的理智性、结果的共识性。统一战线应该在解决这三个制约因素的问题上探索策略方法,增强协商过程的有序性程度,强化统战成员的理智性行为,充实协商结果的共识性内涵。在民主监督中引入“协商民主”理念。协商民主中蕴含着平等、包容、合作、坦诚等精神因素,要在民主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就要对蕴含在协商民主中的民主价值因素加以开发,将其注入到民主监督中,以协商式监督辅助广西治理。

(三)在制度功能上发力,做一篇巩固制度根基的实文章

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规则。在统一战线参与广西治理的问题上,国家层面的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巩固制度根基就是要夯实这些制度的基础。统一战线要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首先,开发制度价值功能,充分挖掘上述两个制度中对广西之治有强大的保障作用之潜力。对于政党制度,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中对广西治理具有合作和协商功能作用的潜力;充分利用政治资源,不断提升党际关系的和谐性;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政治资源,促进各种社会力量良性互动,进一步理顺党际关系,以此影响和带动广西各族人民和谐发展。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挖掘和利用制度在助力廣西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功能、对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保障功能以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之功能,激活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使制度充满活力。

其次,丰富制度的时代性内涵。对于政党制度,应不断丰富合作和协商内容,如把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安定团结、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作为合作的重要内容,把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重大决策等内容纳入协商范畴,进一步充实协商内容。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进一步丰富适应新时代的维护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内容。

(四)在心理情感上发力,做一篇民族文化认同的精文章

文化认同是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力量[6]。统一战线在增进文化认同方面,要对共同体成员进行引导,使其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心骨,使共同体形成向心力,为八桂之治奠定心理基础。

1.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精神家园建设的根基是文化认同。统一战线要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积极作为,引导广西各族人民对以“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庸”“和谐”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文化之认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将之内化为思想、情感、态度、文化和价值观,外化为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一战线要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践基本点,把民族团结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广西各族人民的行为规范。要用好用活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发挥敦品励行功效。要阐明“家国同构”的中华文化原理,使各民族认识到,“国”是放大了的“家”,“家”是缩小了的“国”,启迪广西各民族群众的思维,激发其感情力量,使之产生心理上的国家、民族归属感。

要以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撑相结合,增进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物质支持方面,制定实施适度倾斜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解决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困境。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不同民族之间社会财富的分配过程和结果上体现公平性、正义性,使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精神支撑方面,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求同存异、包容多样,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感情沟通,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五)在理论建设上发力,做一篇话语体系建构的新文章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统一战线参与广西治理,应研究民族地区地方治理技术性理论,为广西治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要通过研究探索,从理论上回答清楚统一战线在参与广西治理中有哪些功能、怎样发挥其功能等问题。系统回答统一战线参与广西治理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包括治理什么和怎样治理以及对之如何认识的问题,为八桂之治提供有效的“理论供给”。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西治理的思想舆论同向同行和同频共振。立足广西实践,不断总结、提炼、升华统一战线参与广西治理的实践经验,提升广西之治的话语优势,为丰富我国治理理论作出贡献。

五、结语

广西之治,治海治江又治边,突出的是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统一战线参与广西治理要围绕这一特点,更精准地运用法宝的手段,探索参与广西治理的有效路径,推进广西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林华山,罗振建.新型国家形态的独特道路 ——以统一战线为视角[J].理论与改革, 2019(6).

[2]杨卫敏.新时代统一战线新型五大关系论[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5).

[3]王志勇.新时代广西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路径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9(8).

[4]乌永胜,曲展.基于民族地区特殊性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机制创新[EB/OL].(2020-09-09)[2020-10-10].//http://www.cssn.cn/mzx/shwh/202009/t20200909-5180768.shtml.

[5]李敏,薛二勇,皮家胜,李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及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2).

[6]阳沐乎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蕴含的统战理念及其实践[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

责任编辑:朱   列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国家治理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