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近年来层出不穷。分析特色小镇的类型,在不同的产业类型和区域经济体系中所带来的影响更是诸多学科的热门课题。浙江省作为国内特色小镇的源起之地,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也是最受瞩目的。自2015年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开始,浙江省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小镇生态体系,以“培育一批、创建一批、验收一批”的方式进行建设和发展,每年以“特色小镇”为主题举办的峰会、论坛在浙江亦是常态化。特色小镇的确在多方领域中都带来巨大的影响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时下其主要原因还是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可能性,或者说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道路方向。本文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仅在于探讨其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是由某些客观因素所驱动的,其代表的涵义在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和面临的客观问题。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地方产业园区转变而成的,由多方面因素促成与推动的,也是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浙江省来说,特色小镇的发展其实是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联动关系,并非单独发展。从政策层面讲,时间线上承浙江省“八八战略”,下接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计划;从经济层面讲,浙江省原有八大万亿级产业分布,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布局和产能结构以及供需的产业资源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产业本身角度考虑,被淘汰的落后产能,可以视为是供需的产业资源被解放了一部分,在原产业中可能是过剩与落后的,但是其中的部分资源通过产业需求和政策调整进行重新分配,于是新型与新兴产业可以借助这一部分资源进行发展。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正是基于上述三个主要因素的促成与推动。比如云栖小镇,以“云计算”这一新兴产业作为核心,其前身为杭州市云栖工业园。因为距离不远就是杭州灵山风景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对于周围环境的保护有严格的要求,传统工业园区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导致云栖工业园面临转型的选择。云栖工业园之所以能够转型为以“云计算”为产业核心的云栖小镇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家首批云计算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导向下,加上产业发展的自身需求,比如云栖工业园拥有的建设用土地资源和大量工业用电指标,最后便由代表行业领军企业的阿里云计算中心落户到云栖。
让人所疑虑的是,云栖小镇从云栖工业园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政策因素起到的作用。但这只是一种引导,能够吸引到云计算产业落户的根本原因是产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也就是相应的供需资源,土地资源和电力能源并不是特别稀缺的资源禀赋,但是还有一项产业发展所需求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并不稀缺,而在常规范畴的理解中,云计算作为互联网相关的高科技产业对于人力的需求并不大,更多的是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个理解是片面的。笔者援引来自美国的研究,城市中1个高科技产业的就业,可以带动5个其他行业就业岗位,因为其工作需求配套的相应服务性工作岗位。在大企业里技能互补是正相关关系,低技能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会因为这个企业的高技能劳动者数量提高而提高,反之,高技能者的生产率也会因为这个企业的低技能劳动者数量提高而提高1梁文泉、陆铭撰,〈城市人力资本的分化:探索不同技能劳动者的互补和空间集聚〉,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03期,第185-197页。。
所以,云栖小镇的诞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恰逢其会。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其需求相对应的供需资源是促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要素。
浙江省的区域经济一直是呈现一种以点带面的性状,这是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特性所决定的。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自然环境分布,使得浙江的区域经济一直以来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密集的带状分布。相应的,在浙江西部丘陵与南部山区则以稀疏的点状分布。
区域经济结构的分布不均和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围绕着浙江,其具体社会现状反映就是生产资料与资源重点倾斜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受限于丘陵与山区交通条件影响,西南部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较为单一,多以文化旅游、传统农业两种为主。这带来社会经济的局部差异,体现就是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且人口密集,而西部和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甚至贫困且人口稀疏,而特色小镇在这一现象中起到缓冲和分流的作用。因此,浙江省特色小镇中有不少是以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甚至有些特色小镇的前身就是旅游景区。
以仙居神仙氧吧小镇为例,依托仙居神仙居景区,作为国家5A级景区,自然风光的资源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成为特色小镇以后,在传统景区旅游之外,引入民宿经济、文化产业、休闲养生等新元素,不仅增加了游客的数量,而且其所附带的服务业需求,还极大的促进了临近白塔镇的经济发展。服务行业所需的大量劳动力与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人口聚集的缓冲和分流作用十分显著,而其社会表现就是仙居白塔镇的社会综合治理和城镇化水平提升。
特色小镇并非真的是“小镇”,不仅没有远离城市喧嚣,浙江省的许多特色小镇恰恰就扎根于城市。
以余杭艺尚小镇为例,作为2015年6月入选的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距离杭州市主城区20公里的距离,使人初闻有地处城郊之感,但其所在的具体位置其实是沪杭高铁线和杭州市地铁1号线交汇处,而杭州市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促使城市人口大量集聚,2019年统计杭州市常驻人口为1036万。艺尚小镇的区位选择可以说是由许多种条件合并筛选的结果,不论是本身的产业功能需求还是交通枢纽位置,都是围绕市场的需求。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伴随的是城市形态的变化,大型与特大型城市正在逐步演变成一种具有生命气息的特殊环境。城市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产物,是在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形成,将环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要素,有机和谐的统一2刘玲撰,〈城市生命体视角:现代城市和谐建设初探〉,2010年。。城市生命体是具有新陈代谢、自适应、应激性、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等典型生命特征的复杂巨系统3姜仁荣,刘成明撰,〈城市生命体的概念和理论研究〉[J],载《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4月刊,第112-117页。。理所当然的,特色小镇其实更像是城市生命本身的代谢需要,因此伴随着城市的发展驱动,扎根于城市的特色小镇犹如城市的器官,为城市发展提供生命的活力。
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借鉴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历程,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两个较为矛盾的问题:其一,有限空间使用和日益增长的人口,促使城市趋向大型与特大型发展;其二,大型与特大型城市不可避免的陷入环境污染、生活资源与生产资料的巨大供需、拥堵的交通、人均紧张的公共资源分配等问题,从而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生存压力提升,引发人口外流。有些城市的生命就在这两个矛盾中慢慢逝去,当然也有个别的城市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如我们所熟知的北京、上海或者是东京、纽约。目前特色小镇在这样的城市生命体或者说城市生命周期中起到的作用,是类似于城市生命的延伸,将城市中某一种产业或相关产业链区块从城市中迁移出去但是又保证其建设和发展不会远离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求,是促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全国各类特色小镇中,文旅类的特色小镇占据半数以上,这是由地方客观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同时在土地产出的经济均值上,文化艺术赋予的经济附加值较高,资源投入成本较少,属于投入少、见效快的类型。
以浙江丽水古堰画乡为例,其本身是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发源地,也具备自身的人文历史资源沉淀,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通济堰,而小镇所在地碧湖镇堰头村又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落,因此发展文旅类特色小镇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条件的。目前,古堰画乡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古堰画乡分校等,另有全国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基地”和丽水九龙巴比松写生创作基地,通过艺术带动旅游经济不仅极好的保护了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同时旅游产业对于弘扬地方文化、促进文化复兴和传播也有积极作用。浙江省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丘陵山区密集,导致其产业发展一直以农业为主,但是区域内拥有大量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文旅类特色小镇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改善地方区域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所以文化复兴也是驱动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要素。
2015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安排的土地改革试点为代表的第四次土地改革就此拉开序幕。与此同时,特色小镇从浙江走向中国。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第四次土地改革以确认与明晰土地权益为主要目标,对于土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以土地确权为改革方针,将土地益权确权到户。通过土地导向政策改革,在符合规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者通过出让、转让、出租、转租等形式,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让与其他经济主体使用的行为4文枫、鲁阳、杨庆媛、周桂芳、王成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进展〉,载《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30卷第9期,第1193-1200页。。通过土地改革明确权益,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高度集中,城市的建设面临地方政府存量土地紧缩,中央政府又明确规定地方财政依赖土地政策中增量土地使用的限制导致。除建设用土地外,关于农村宅基地的权益和流转政策仍在试点运行和研讨中。
本次土地改革的原因除了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外,与人口增长集聚和流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由农民向居民的转变过程中,在人口非农化的政策前提下,出现两种社会现象:其一,失地农民。其二,失耕土地。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郊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用地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征收,这是由地方财政依赖土地政策中增量土地的使用导致的。失耕土地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这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与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产生的人口迁徙导致的。特色小镇建设在非城镇化区域上,某种程度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某些地区借助农村宅基地流转进行的民宿经济发展,配合特色小镇,又可以有效拉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以巧克力生产制作为核心产业,小镇园区内还建设巧克力主体公园,结合所在地浙江嘉善大云镇本身的农业种植资源,打造碧云花海等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同时带动小镇周围大量农村民宿经济发展。
本次土地改革对于特色小镇发展有着直接促进作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缓解了土地资源使用紧张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于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相关政策又补充了不足部分,使得特色小镇发展有所保障。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缺乏产业支撑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能够吸引人口集聚,缓解失耕土地问题,所以土地改革也是驱动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要素。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体现了浙江省在政治、经济、文化、产业、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通过政策指导和市场调节、社会发展推进上的努力和尝试,是深入改革的一场伟大实践,也是对社会主义未来发展道路的一种探索。
以2018年数据来看,浙江省共有7个省级命名特色小镇和115个省级创建小镇。2018年特色小镇总产出8742亿元,镇均71.7亿元,同比增长14%;上缴税收582亿元,镇均4.8亿元,年均增长44.6%。20个小镇总产出超过百亿元,11个小镇税收超过10亿元。命名和创建小镇已入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84家,其中108个小镇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或建有省级以上研发院,共有“国千”398人,“省千”368人,“新四军”创业人才2.7万多人。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体现了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多元化选择趋势。上述的五个驱动因素,实质是社会建设和发展面临的五方面客观问题所在,其中有些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中已经解决或有所缓解,但是诸如以特色小镇为名,实际进行房地产商品化开发销售的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仍有待于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