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为例

2020-04-18 13:37隋鑫悦
文艺评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孔院白俄罗斯孔子

○杨 亮 隋鑫悦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9 月与10 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沿线国家给予了积极响应。而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尤其是政策的引入,使得“汉语热”持续升温,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各国已建立541 所孔子学院和1170 个孔子课堂。作为汉语教授与汉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一带一路”这一“稳定器”的调和之下营造出了良好的汉语文化氛围,随着时间的发展其作用愈见成效,不可替代。

白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之一,处于欧洲腹地,1992 年与我国正式建交并逐步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着经贸交往愈发频繁、深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也应运而生,于2007 年1月29 日正式揭牌成立,负责协调全白俄罗斯所有孔子学院的工作。现任院长托济克曾任白俄罗斯驻华大使、白俄罗斯副总理兼任白中经贸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白方主席,在他的管理下,白大孔院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09 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成为合作伙伴,开展多方位的文化交流及语言教学活动。

一、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事业发展现状

(一)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概况

白俄罗斯目前有三所孔子学院,分别是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及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科技孔子学院。它们均坐落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①而笔者要描述的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权威的一所——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简称“白大孔院”。

成立之初,白大孔院占地450 平方米,2016年获批示范孔子学院之后,由于发展需要,次年孔院自费搭建3600 平方米的四层楼建筑,位于革命大街11 号明斯克历史中心。除此之外,孔院还内设专门的图书馆、多功能厅、语音室等,满足教师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为语言教学及文化传播提供了稳定的前提和保障。

白大孔院现有40 位在编人员(18 位中国籍工作人员),教师总数为27 人。目前在白俄罗斯各地下设4 家孔子课堂与6 家教学点。班型简单分为儿童班与成年班,学员数量每年都在上涨,HSK 五级的通过率超过50%,并在逐年提高。

(二)孔院文化传播活动开展现状

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是孔子学院的重要功能之一,尤其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更是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现形式去提供语言之间沟通的窗口,要知道,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第一步,就是用新鲜与好奇去打开那扇“大门”。而白大孔院所举办的各项活动,规模大、种类多,无论在汉文化传播的广度或是深度上都走在前端。

白大孔院在2015 年到2020 年间,举办了很多中国文化推广活动。比如竞赛类的“大学生汉语奥林匹克竞赛”“‘我眼中的中国’儿童艺术作品竞赛”“硬笔书法大赛”……竞赛是一种短时高效的文化传播途径,不仅仅是参赛者本身会更深刻地体验到汉语、汉字、中国画、剪纸等的艺术特点,观众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下直观地感受到汉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或特殊纪念日的活动,比如2015 年举办的“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庙会”,以“茶”“花灯”“中国结”这样颇具代表性的实物,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具体、可触,又以“品茶” 的程序、猜谜的经历和剪纸的过程使传统文化动起来。诸如此类的还有“元宵节晚会”“中国电影节”、线上“讲述七夕故事”等等。“孔子学院日”“汉语夏令营”也都已成为常规活动,年年不落。

除了竞赛和节日这种较为活泼的体验类活动,还有很多更为理论性的文化传播途径,如公开课、教学书籍编纂、科研及调研活动、学术会议等,而这也是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的一大特色。

自白大孔院成立并形成规模以来,除了其下属的孔子课堂与汉语教学中心以外,还与明斯克市多所中小学合作举办过系列公开课,旨在通过教学形式在白俄建立一个组织网,以便加强各地的沟通与联系,更好地普及中国文化。而一些汉译俄双向口译和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计划,也为中俄文化有机地融合创造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另外,由白俄罗斯本土汉语教师本土出版发行的教学著作,如《汉字教学法》《汉字基础教学》《汉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等,更是对于汉文化“深耕”之后,凝聚心血的产物,这对于写作者本身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他们也是我们在国际汉语教学及文化传播中亟需的人才。2017 年,白大孔院在未来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信息分析与科研中心,于是次年起就陆陆续续开展了许多科学实践研讨会与学术会议。如2018 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研讨会”“‘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白高等教育领域合作发展研讨会”,2019 年“全共和国汉语教师科学实践研讨会”“‘现代中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不难发现大部分会议探讨的核心都是中国现有的政治模式,由于中国与白俄罗斯均属于人民共和国,意识形态相仿,白方愿意积极学习效仿中国模式,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而言,更是开辟了新的“天地”。无论是小型的校内研讨会还是大型的地区性的学术会议,都无疑是中白思想与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尤其是集合了白俄罗斯境内优秀学者的大型学术研讨会,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文化传播途径。

通过以上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白大孔院文化传播的特点。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其文化传播的方式十分多元。既有轻松活泼的节日庆典、体育赛事,也有理论化正式的科研会议、书籍编纂等等,基本可以满足文化传播对象多样的需求,达到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但在传播内容方面,它仍具有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孔子学院的通病,那便是文化传播内容缺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学习者参与过后是否可以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感知中华文化浓厚的底蕴呢?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削弱了孔子学院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的功能。

二、孔院文化传播事业的机遇与挑战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孔子学院在中国文化传播上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白大孔院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孔院文化传播事业的机遇

中白交往的日渐深入使得孔院文化传播持续向好。自1992 年中白建交以来,双方一直秉持“合作互信”原则,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深入交流,共同发展,双边关系愈发稳固。尤其是近些年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正与白俄罗斯“加速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所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也切合白方一直以来遵循的理念。尤其是近几年在白俄罗斯境内举办的大型研讨会几乎都与学习中国发展模式相关。政治互通,经济往来频繁,这为人文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广阔的空间。在此良好态势的基础上,中方为白方不间断地输入优秀的教学资源,其中包括优秀的师资队伍与汉语人才、新兴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以及资金支持。白大孔院在这样好的发展态势中,应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积极开拓汉文化传播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孔子学院建设为汉文化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与丰富的资源。现如今,文化传播已经与科学技术、互联网密不可分,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既可以丰富汉文化传播的渠道,又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将文化传播主体(教师)与文化传播对象(学生)连接起来。而白大孔院在这一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如精品课件、图片新闻等,为学习者营造一个文化信息沉浸式的体验环境;汉考信息、学习网站等,为备考者提供便捷的服务;而海量的教学视频也为文化传播者提供全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从而提高文化传播的质量。白大孔院的网站与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在疫情期间通过“讲述七夕故事”“配音还珠格格”“讲述书画情缘”等线上文化活动展现中华文化的别样风采,让学习者以这种特殊的形式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这也是白大孔院文化传播策略的一大特色所在。

科研工作的开展为语言教学及文化传播提供更加稳固的支撑。2016 年白大孔院转为示范孔院,逐步将工作重心向科研方面倾斜,力图将自身建成一个信息分析与科研中心。随之开始建设新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立中西方教育教学一体化实验室,就文化传播的各个方面深度开展合作。同时白大孔院也举办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主要针对新形势下中白大学教育体系合作的可行性进行讨论研究,双方探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将文化有机渗透其中,开拓更多行之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诸如此类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都为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提供了可靠的“大后方”支持,使汉文化传播活动得以纵向拓深,也可以提高应对困难与问题的灵活性。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中,许多国家孔子学院的发展步调被打乱,白大孔院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重视科研这一大特色,也能让它在浪潮的冲击下站稳脚跟。

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项目为白大孔院培育了更多的本土汉语人才。教师是孔子学院这一机构当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传播的主体。他们承担的不仅仅是课堂教授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文化传播的责任。因此,师资建设是文化传播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2018 年开始,白大孔院启动了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项目,为文化传播培养当地的教师资源,而不仅仅是依靠于中方的输入。本土教师与中方输入的师资相比,更能设身处地地为汉文化学习者考虑,理解他们在接受汉文化的过程中持有何种期待与兴趣,又存在哪些障碍。同时,这也意味着在白文化传播任务的部分转移,由白俄罗斯教师传播中国文化,许多文化传播活动真正可以落地生根,为更多人所接受,传播效果也更好。

(二)孔院文化传播事业的挑战

文化传播内容有限,缺少与“一带一路”的联系与融合。“孔子学院不是为‘一带一路’而生的,”而是“与‘一带一路’携手同行”②的。孔子学院作为一个向世界各地展现中华文化精髓的组织,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传播环境制定适合的文化传播策略。“一带一路”项目落地以来,给白大孔院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但从现状看来,白大孔院仍然缺少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口,许多文化传播的内容较为单薄,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中国结、剪纸和木雕等,缺乏新意,与“一带一路”关联不大,对于中国文化平台的搭建与展现工作也做得不够完善,中华文化的“品牌效应”没有打出去。

汉语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培养缺乏国内外的联动配合。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是白俄罗斯成立最早的孔子学院,本土教师数量与当地其余孔院相比已算是相对充足,但即便如此也仍然呈现短缺的趋势。这一点白大孔院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2019 年开始的两年制白俄罗斯本土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计划,为各合作点输送了许多教师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土汉语教师资源的空缺。另外,中方汉语教师数目也明显不足。2019 年45 名教职工中中国教师有18 名,这一数目与当地其他孔院相比已经十分可观,但仍然无法满足白大孔院发展的实际需求。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匮乏,人才队伍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③师资素质参差不齐,中白双方配合得也不够紧密,传播主体的力量积蓄不足,储备不充分,汉文化传播就没有后劲,传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针对于文化传播对象的研究成果匮乏。纵观白大孔院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其对于白俄罗斯汉文化学习者的研究重视程度不高。而同样作为文化传播链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学习者的专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使我们在教学和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找准定位,有的放矢。白大孔院将大部分精力倾斜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忽视了对于传播对象具体情况的深度分析,也没有针对其需求来选择或设计文化传播的活动形式。他们与绝大多数的汉语学习者相比,具备哪些优势,存在哪些不足?抑或是怎样挖掘更多的潜在的汉文化学习者?白俄罗斯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人士对汉语学习有什么不同的需求?对于汉文化的接受程度如何?这都是白大孔院需要补足的功课。

三、未来白大孔院文化事业发展策略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之一,白俄罗斯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策略对沿线其他国家的孔子学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作为白俄罗斯孔子学院的核心,是具备引领与示范作用的。笔者描述白大孔院的发展现状、文化传播策略,分析其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以期对白俄境内的其他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启示,为“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建设提供思路。

从文化传播主体出发,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材编写水平。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汉语人才的培养是从头至尾不能放松的重要环节,而教材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样有着不可轻视的地位。种类匮乏,适应度较差是现有汉语教材的通病,白大孔院的教材也是如此,作为示范孔院,其现有教材的权威与指导性不强,也缺少趣味性与多样性。因此,应当在教材编写工作上多下功夫,充分了解汉文化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做好前期的信息采编工作与后期的严格审查,全面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为学习者提供符合其自身需要的汉文化学习工具。

白大孔院在现有文化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应大力培养“汉语+”人才,在笔者看来,“+”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深挖”,二是“另辟”。“深挖” 型人才指的是有着广博深厚的汉语言与汉文化知识的精细型人才,他们不仅是中外文化沟通的使者,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人。“另辟”型人才指的是除汉语外掌握另外一门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白俄罗斯孔子学院而言,应着力培养与“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如“汉语+IT”“汉语+ 铁路”“汉语+商务”等等。开设多种特色课程,特别是能够与白俄罗斯本土国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促进汉语与当地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为文化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在“三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无论是对于教学、科研还是文化传播,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所以应提高汉语教师从业的选拔标准,加强岗前培训的力度,多途径培育师资,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跨学科进而融学科的教师团队。一个好的汉语教师是文化沟通交往的过程中最直接有效的媒介,因此,也应该建立有效的津贴奖励机制,适当提高汉语教师的薪酬补贴,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加入进来,为汉文化的传播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挖掘线上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文化传播途径。随着5G 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教学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对于线上资源与教育技术的使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今年,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飞机停飞,边境关闭,学生无法坐在教室里上课,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受到极大的阻碍。这时线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CMC(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教学模式、Moocs、远程汉语教学以及DingDing、TikTok、Zoom 等直播平台,冲破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以线上实时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开展文化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网络技术的巨大潜力与发展空间。其实,即便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挖掘线上资源,拓展网络教学的空间,多利用互联网的效力积极开展线上文化传播活动,如“云画展”“云歌会”“云聚餐(一起来吃中国菜)”“线上辩论赛”等等,勤于创新,顺应潮流,寓教于乐。当然,很多平台是通用型的,对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提供灵活、精准的服务,仍然需要不断研制开发,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区域间学术交流,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对此,我们应加强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一个地区的思路与成果毕竟有限,只有多多交流,才能了解自身短板,吸取他方长处。如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实行的“一院四堂多点”的文化传播模式就与白大孔院相仿,④该模式在当地受到了民众广泛的欢迎,我们便可以与其展开合作,择其善者而从之,从而扩大白大孔院文化传播的受众面,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此外,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是希望向世界展示一个和平、民主、文明、先进的中国,是希望世界各国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我们筚路蓝缕的革命文化、建设文化以及全面崛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孔子学院真正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平台。

①李宝贵、李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6 期。

②王海兰《孔子学院助力“一带一路”建设》[N],《中国科学学报》,2016 年6 月15 日,A006 版。

③李茜、曾洁《“一带一路”背景下泰国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 年第6期。

④董郁倩《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孔子学院发展研究》[D],2012 年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孔院白俄罗斯孔子
孔院武术,想说爱你真的不太容易
孔子的一生
白俄罗斯召回常驻欧盟代表
孔子的一生
白俄罗斯收获750万吨粮食
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的一点新思
非洲孔子学院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墨读中国”
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诞生记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