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旭
2020 年3 月17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研究确定了22 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推荐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名列其中。《最美的乡村》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为时代背景,讲述了脱贫攻坚的基层驻村干部、女性第一书记和返乡创业大学生助力乡村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故事,是一部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精品好剧。
《最美的乡村》以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实践为底色,用三个扶贫故事把“脱贫攻坚”这一宏大的时代主题融入剧情,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扶贫路上的乡村巨变。产业扶贫、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大病医疗、“空心村”等话题都有所涉及,剧情全覆盖,是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美丽乡村”建设的全展示。前十集讲述的是军队转业的扶贫干部唐天石挂职青山镇副书记,到上河峪和那家沟驻村扶贫的故事。故事从那家沟村赵凤仪因不满自己没有被评上“贫困户”而大闹镇政府开始,剧情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中精准识别的开展而向前推进,建档立卡、实地走访,哪个该算,哪个不该算,唐天石都能一一说明。这些工作看似是一件件小事儿,但却关系着扶贫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影响着国家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力度,更直接与脱贫工作的成效相挂钩。
第二个故事以知名节目主持人辛兰作为电视台扶贫队的队长,挂职三道河子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为起点展开。辛兰刚到村里,就有村民举报关来喜不符合“贫困户”条件。辛兰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关来喜确实不符合“贫困户” 的认定标准。辛兰先后与村书记、副乡长进行反映和沟通,但他们都觉得灵活运用国家政策给关来喜一些福利待遇,是对其子关长河为家乡捐款修路、帮助乡亲发展蘑菇养殖致富的一点儿回报,全体村民都同意,无可厚非。在辛兰的坚持下,事情不断发酵,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辛兰的坚持让错误使用政策的问题被矫正,让当事人明白了“贫困户”政策不是“待遇”,同时,也让自己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精准施策,对于国家的扶贫政策要用准、用对、用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真脱贫、脱真贫。《最美的乡村》就是从众多这样的小矛盾入手,不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让观众从更加立体的角度认识了扶贫干部,从更加深入的维度了解了国家的扶贫政策。
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青年大学生石全有回到家乡创业,充分发挥当地的文化特色帮助父老乡亲致富的事。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八亿多农民,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道路硬化了、变宽了,越铺越长,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很多村民住进了楼房,小汽车也开进了村子……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石全有作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虽在外打工,但始终心系家乡,思念亲人,对奶奶的牵挂是他回乡创业的动力。他和年轻的小伙伴们运用现代的经营理念,让仓子沟美丽的景色和古老的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成为体验经济的内核,让更多的城里人走进乡村,享受慢生活。无独有偶,唐天石女儿带来的摄影家们用相机记录下了秀美燕山、水库碧波、长城日出等美景,让农庄文化旅游成了上河峪崭新的名片。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从年轻人离乡打工到信心满满返乡创业……小故事有深意,蕴涵着满满的正能量,激励和鼓舞着全体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最美的乡村》全剧共30 集,充分响应广电总局精简电视剧集数的号召,是一部“小”体量的电视剧,张弛有度的节奏推动剧情发展。全剧摆脱了以往农村剧家长里短、卖惨哭穷、土味爱情的套路,把重点放在书写脱贫致富路上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乡村的美丽样貌上,进行了多样化开掘,细节之处彰显了主创团队打造精品好剧的态度。
全剧在整体框架上使用了单元剧的模式,全剧由三个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的故事单元组成,这是在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少见的,是一种新颖的尝试,让本来取材狭小,时尚元素少的“扶贫”剧,多了几分新意和看点。导演“传奇剧王”郭靖宇在接受采访中谈到创作构想时说:“三个单元包含的故事容量,其实随便单拎出来都可以做成一个30 集长度的电视剧。我们也曾经试图用一个贯穿的故事,把所有的扶贫中精彩的事都放在一起,后来发现有点儿矫情。几经权衡,最终采取了单元剧的形态,在三个故事里把农村扶贫的不同样子,各种各样的类型都写满写全。”①三个独立故事衔接设计巧妙。在第一个故事中,唐天石是参加过护航任务的退役海军、卢振兴是退伍转业的陆军士官、老支书也是曾经当过兵的人,三个人的“老兵烤羊”成为了上河峪农庄体验的一道美食,三位老兵成为了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辛兰主持的《紫塞儿女》的采访对象,三位老兵合唱的画面从演播室的大屏幕上播出,剧情也自然而然地转入了第二个故事。当辛兰圆满完成了工作队的扶贫工作,回到电视台后,新节目《最美的乡村》开播,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石全有成为了第一期嘉宾,第三个故事从石全有的回忆开始。三个故事,两次衔接,顺畅自然,毫无违和感;此外,剧情随着故事发展,设置了层层铺垫,老兵的故事、老兵的情怀在剧中多次出现,为衔接之处做好了情感铺垫。这些细节的处理,足见主创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
《最美的乡村》主要是在河北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和平泉市取景,剧中绿水青山的现代农村、长城脚下的潘家口水库、长城上的日出、丰收的麦浪、非物质文化的窗花、满绣、“巴大碗”炖肉、平泉羊汤、漏粉儿……都是新时代农村传统文化的美学承载,正如片尾曲的歌词“新墨旧韵满春色”。全剧紧扣“最美” 二字,走进了燕赵大地生活深处,寻找创作灵感,将新元素注入农村题材的扶贫剧里,体现了主创团队力求创新的态度。
《最美的乡村》是一部题材严肃、节奏明快的农村轻喜剧,演员杨志刚、贾宏伟、王奎荣、何政军、岳丽娜等在剧中都有出色的表演,把“扶贫剧”演得很有温度。杨志刚扮演的唐天石是众多扶贫干部的一员,小人物有大智慧,质朴“接地气”,做事不急不躁、耐心细致。他熟悉国家的扶贫政策,又准确掌握每家每户的情况,面对那文斌岳父装病,他去医院探望,当被老人误认为是病友后,他将计就计陪老人聊天,让老人自己说出实情;因地制宜发挥政策的优势,灵活施策,为广大老百姓服务,当遇到那家沟村发展养蜂产业资金不足时,他充分利用国家对贫困户帮扶补贴政策,给每家特困户两箱种蜂,又动员那文斌回村投资,成立养蜂合作社,帮助乡亲们养蜂脱贫致富,让国家的扶贫制度和政策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了温暖人心的温度。
第二个故事主人公辛兰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代表,她带领工作队刚进村就遇到质疑和误会,但这些没有让她退缩和畏惧,她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用女性特有的坚韧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实现了对三道河子村“志智双扶”,使外部“输血”式扶贫转化为内部“造血”式脱贫,让观众为小女人也能成就大不凡而感动。
跟唐天石和辛兰一样,刚刚回到金山岭的石全有开发体验式农庄,请老手艺人加盟颇费一番周折;农庄经营,又遇经济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冀瑞丰……这些困难没有难倒年轻又有热情的小伙子,他凭借自己在外打拼积累的经验,带领村里的年轻人想点子,找路子,把仓子沟传统文化融入新农村体验经济之中,通过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等途径打通营销上的“最后一公里”,让传统的乡间文化走入大众的视野,别样的农家体验给农村、农民带来了商机和财富。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中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和真实的脱贫攻坚故事中寻找素材、激发灵感,要用富有感染力的人物、故事、情节、细节打动人,防止生硬空洞地喊口号、贴标签。”②《最美的乡村》扭转了过去创作中丑化农村形象的问题,抛弃了依赖外形缺陷来制造喜剧效果的人物模式。在人物塑造上,全剧亮点颇多,除了三位主角外,发挥“余热”的老人也让人动容。上河峪村的“老兵烤羊”的主厨老支书、三道河子村“科技扶贫”的周教授、退休支教的贾老师和左老师,他们为“扶贫先扶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农村广阔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仓子沟的于铁匠、高木匠、粉匠刘、窗花陈,人老心不老,用传统的老手艺传承着非物质文化;还有“慢热”的人,让全剧热度不减,他们都曾因为某种原因给扶贫工作人员找“麻烦”。因误会扶贫干部、第一书记来村里是为了镀金而不服的“村委”,偷懒、耍滑、思想保守的“懒人”,条件稍好但思想觉悟不高,甚至有点儿自私的“能人”……这些角色作为剧情发展的冲突对立面,慢慢地被扶贫人员的热情所带动、实干所触动、真诚所感动,不再以自己是“贫困户”而沾沾自喜、不再为自己的懒找理由、不再等靠要,而是积极投入到脱贫致富的“战役”中,为全面脱贫奔小康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们是有缺点,但他们也是真实、可爱,有喜感的村民。
脱贫攻坚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全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们的安居乐业之所,是文学创作者创作农村题材电视剧取材的“富矿”。《最美的乡村》主创团队把小人物、小故事融入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大时代背景中,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农村脱贫致富路上的美好图景和当代农民的精神面貌。
①《“传奇剧王”郭靖宇:恪守& 创新,解锁扶贫故事的另类表达》[DB/OL],http://news.sina.com.cn/o/2020-06-18/doc-iircuyvi9100736.shtml.
②《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DB/OL],http://www.nrta.gov.cn/art/2020/3/17/art_113_5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