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执行编委、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序)。
吴宝林:《“理想主义者时代”的新剪影——青年胡风若干史实考辨》(第1期)
文章以“带着日期思考”为基本方法,对青年胡风诸多史实进行考辨,不仅是对其历史形象的深描构图,更是构造内在于现代中国革命文艺的复杂历史脉络,具有基于史料发现而来的澄清历史之功,而且有力反思了以往学界将外部政治事件与历史人物转变转折直接勾连的习惯性做法,提升了胡风研究的历史品格。
杨辉:《总体性与社会主义文学传统》(第10期)
文章史论结合,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反思性的视野下探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总体性与社会主义文学传统的赓续问题,并提出以《讲话》以降具有质的规定性的社会主义文学传统为核心,融通中国古典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文学史观,体现出浓厚的现实关切和历史意识。
姜涛:《“打开一条生路”的另外路径——以朱自清对1940年代新文艺的接受为线索》(第10期)
论文聚焦于抗战胜利之后京津知识分子基于1940年代战时文学与思想的不同脉络,重点分析了朱自清对“一条生路”的构想,论述这一构想背后的问题框架、所依托的个体感知状况,及其内在张力与尚未展开的面向,从而深入到1940年代后期的具体历史语境,呈现了更为丰富的思想光谱。
岳雯:《生活与历史中的好人:平民中国的道德想象——梁晓声〈人世间〉论》(第11期)
文章敏锐质实、爽利明快,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梁晓声《人世间》的内部,指出小说描摹工人阶级的生活和精神肖像,重新将其纳入社会分析方法的意义,同时肯定小说的“好人”基调并重申善的价值,以及以史诗化的叙述方式重建历史图景的努力,全面呈现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丛治辰:《偶然、反讽与“团结”——论李洱〈应物兄〉》(第11期)
文章从“杂乱有章”的日常生活叙事出发论述李洱的《应物兄》,深入阐释小说在偶然性细节与反讽效果等方面的建构,通过小说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批判和省察呈现其冷峻而深沉的抒情,以及与反讽性现实对抗的可能性,彰显了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沉重的责任感,呈现了这部小说的丰富、驳杂的多重空间。
路 杨:《“斗争”与“劳动”:土改叙事中的“翻心”难题 》(第12期)
文章对土改叙事中的“翻心”难题进行了深入透辟的剖析,揭示出“斗争”与“劳动”作为两种实践方式,以及翻身者如何建立主体性的问题,为重新打开土改文艺的历史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问题空间,既呈现出革命理念受到的现实制约与革命史的复杂光谱,也揭示了文艺可能为革命提供的现实感与主体感所在。
杨庆祥:《对现代文学研究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第12期)
文章梳理了1990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的研究脉络,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文学研究的静态化、整体性和当下性的关系、根本性观念论等,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重建消失的整体性命题,在理论和方法上给出了重新激活现代文学研究新可能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