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传雷牛传琼吴娟华李从春
1.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41
我国新增长动能的形成,需要更高效地配置资源,降低环境影响,不断提高生产率。而释放新动能实现我国创新体系转型面临挑战,对区域创新服务提出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区域经济兴起促使学者研究经济与技术创新问题的对象从“国家单元”转向“区域单元”[1-2],如美国硅谷产业园、英国剑桥科技园、印度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上海张江科技园等。区域单元是指在开放式区域范围内,区域创新活动参与者,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培训机构等主体,以各种基础设施为硬件环境,以制度、文化、习俗等为软环境,通过各个节点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结构[3]。区域单元扩大化和复杂化,服务创新成为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和创新绩效评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区域创新要素是指创新必须具有的实质或本质组成部分[4],区域创新体系转型发展需强化自下而上、市场导向、包容的以及更多基于需求的创新支持方式和项目,同时扩大服务,转变传统政府服务模式,创新和优化服务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供给。区域创新通过创新要素投入,为企业提供良好创新环境,如提供技能培训、融资渠道和融资平台、技术中试平台等,进而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5];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提升企业、机构对区域的信任,激发企业、机构员工创新动力,进而提高区域企业创新水平力。服务创新要素是区域创新各种创新活动中与服务创新绩效最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包括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6]。区域存在满足创新发展所需服务要素,对区域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服务创新是指发生在服务过程中,应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改善和优化已有产品及其服务流程,为客户创造新价值、新体验,从而提高服务创新效率,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活动。服务创新不仅发生在服务业,也可能出现在在其他产业和部门[7]。关于服务创新内涵的界定大多从其创新行为和创新活动角度出发,即“服务的创新”。很少有学者将服务创新基于“服务于创新”角度理解。“服务的创新”和“服务于创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后者是指在企业、机构、个人创新过程中,通过提供企业、机构、个人创新所需的资源、环境、资金等要素,以支撑和推动企业、机构和个人完成创新活动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基于服务创新要素投入,以安徽省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方法探索区域服务创新质量影响因素,为促进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乃至安徽省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1.创新型人才投入与创新服务质量。只有创新型人才才能推动和实现将创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8]。通过实施一系列多层次、多行业的人才专项工程,不断加大和持续优化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投入和跟踪扶持,吸引和培养各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彭丽华等认为创新型人才能够给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创新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9]。创新型人才是企业效益直接相关者,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越能推出高附加值产品,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发展就会充满动力。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创新型人才投入对创新服务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2.技术创新平台与创新服务质量。技术创新平台是在特定领域中为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技术扩散全过程提供各种技术设施的创新单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不断融合背景下,现代生产性服务投入有利于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10],现代生产性服务相比较于其他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素投入为更高级要素,现代生产性服务内含人力、技术和知识资本能够提升先进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11]。现代化生产性服务内含的人力、技术和知识资本都离不开先进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b:技术创新平台投入对创新服务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3.科技金融投入与创新服务质量。科技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创资本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科技创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支撑,金融发展和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12]。Chowdhury等及Po-Susan Hus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积极发展金融市场能够促进研发投入增加,进而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与金融是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对区域创新服务具有积极影响[13-14]。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c:科技金融投入对创新服务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共生网络内涵界定为共生环境中企业、高校、机构等共生单元,为实现相互间优势互补和自身组织价值提升,通过投入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和彼此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资源,采用一定的共生形式,以开展研发投资、研发过程与商品市场化等共生活动而形成的合作共赢互利关系的组织[15]。张雷勇等详细鉴别共生网络中的单元、能量、界面、环境概念以及划分共生网络类型,从共生方法和网络方法给出促进产学研共生网络发展建议[16]。王庆金和田善武基于共生理论,以共生行为为中介变量,分析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认为共生行为在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较强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强度为共生行为提供持续动力[17]。共生行为将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资源呈现给企业人才,为提升企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契机。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共生网络在创新服务要素投入与创新服务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
区域创新体系是非线性耗散结构系统,其基本条件是开放性[18]。李晓娣和张小燕认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开放性越强,系统的作用机制对创新绩效正向效应越显著[19]。开放性相对较强的系统可以通过与外界交流互动,有效促进本地区创新发展。Asheim B T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获取外部要素,包括对区域外创新资源的获取、创新政策及外部主体的进入等,为区域创新活动提供更多要素条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创新发展[20]。从输出角度阐释系统开放有利于对外技术和产品输出,外部市场可以为区域创新的商业化提供便利,拓宽创新绩效渠道。系统开放性越强,系统内外物质、信息、知识等流动越频繁,越有利于区域创新发展;系统开放性越弱,创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及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系统开放性在创新要素投入与创新服务质量之间起调节作用。
区域创新的边界应该是开放的,构建跨区域的区域创新模式,要注重区域间分工合作。刘洋等探索创新追赶问题,发现后发企业研发网络拓展地理边界和组织边界对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21]。在系统开放性高的区域创新中,外部各类创新服务要素通过系统边界进入区域,区域内企业可根据发展需求选择创新发展必须的创新服务类型。有足够的创新服务要素可供企业满足需求选择,不管企业处于初创时期还是转型发展时期,均倾向于利用这些服务要素,企业发展就会降低对共生网络的依赖性:在系统开放性低的区域创新中,区域与外界交流较少,区域内创新服务要素缺乏,创新服务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企业对区域内所提供创新服务不会产生正面评价,共生网络间共生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系统开放性负向调节创新服务要素投入与创新服务质量关系,系统开放性低时,共生网络中介效应随之增强。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研究构建的创新服务要素、系统开放性、共生网络与创新服务质量所构成的有调节的中介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借助Likert-5级量表,结合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和企业样本,形成测量量表。具体创新要素投入主要参考刘骏等和陈向东等的测量方法,从创新型人才投入、技术创新平台投入和科技金融投入三个方面测量,共有10个问项[22-23];共生网络主要参考Inigo E A的测量方法[24];系统开放性主要参考Eisingerich A B等的测量方[25];创新服务质量主要参考杨震宁等的测量方法[26]。
图1 理论模型框架图
研究聚焦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创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以线下企业实地调查和线上两种问卷发放方式,向安徽省区域内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员工共发放问卷318份,设定时期内收回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52份,问卷有效率达86.3%。样本中本科以及上学历者占本次调查问卷答复对象的76.6%,男女比例分别是52.40%、47.60%,园区企业数量在101~10 000之间不等,被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政府及其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各类企业中,样本企业所属产业类型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运用SPSS25.0对问卷调查结果作信度分析,分别计算各影响因素的Cronbach’s α值,见表1。一般来说,量表的Cronbach’s α>0.7说明量表具有较好信度。通过检验发现,各个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7,具有较高内部一致性,且总体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76,信度检验通过,显示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可信。
运用SPSS25.0和AMOS17.0对问卷调查结果作效度分析,分别计算各因素的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值以及AVE值,结果见表2、3、4。一般而言,量表KMO值大于0.7说明量表具有较好效度。从表2和表3中可见,各因素KMO值均大于0.7,总体KMO值为0.959,各指标变量适合因子分析。
表1 各影响因素的可靠性分析
为保证问卷效度,使用AMOS17.0软件对涉及核心变量开展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AVE值均大于临界值0.5,且各变量AVE的平方根均大于此变量与余下变量的相关系数,具体参见表4对角线数据,表明变量具有较好区分效度。表4显示所有变量均值和标准差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见创新型人才投入、共生网络与创新服务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初步检验前文假设,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假设。
表2 各影响因素KMO、Bartlett检验
表3 总的KMO和Bartlett检验
表4 描述性统计变量和相关系数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创新服务要素投入与创新服务质量之间作用机理主效应,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
如表5所示,拟合指标CMIN/DF为1.71,处于1~3之间;拟合指标GFI达0.937,数值大于拟合数据标准0.8;AGFI为0.91,也大于拟合标准0.8;拟合指标IFI为0.982,高于拟合数据标准0.9;而CFI值大于0.9,RMSEA仅为0.053,小于0.08。可见所有拟合指标均在预设数值标准以内,拟合结果良好,结构模型整体的拟合度较好。
采用标准化回归系数说明变量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型人才投入、技术创新平台投入和科技金融投入对区域创新服务质量存在直接效应,由表6可知,创新型人才入、技术创新平台、科技金融投入的Beta值分别为0.45、0.26、0.36,均在路径系数0.001水平上显著,假设H1a、H1b、H1c被验证。
图2 创新服务要素投入与创新服务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
表5 结构方程模型整体拟合度统计结果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分析共生网络在创新服务要素投入对创新服务质量作用机理的中介效应,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见图3。
如表7所示,拟合指标CMIN/DF为1.520,处于1~3之间,拟合数据标准0.8。拟合指标GFI达0.920;AGFI为0.896;拟合指标IFI为0.982;RMSEA为0.046。可见,所有拟合指标均在预设数值标准以内,根据拟合结果,结构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
如表8所示,创新型人才投入、技术创新平台投入、科技金融投入对共生网络影响的Beta值分别为0.49、0.25、0.26,且P值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创新服务要素投入对共生网络影响显著。共生网络对创新服务质量影响的Beta值为0.29,且P值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共生网络对创新服务质量有显著影响。
图3 共生网络的结构方程中介效应模型
表6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表7 结构方程模型整体拟合度统计结果
表8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系统开放性调节效应直接检验,结果见表9,其中共生网络与系统开放性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31,且在P<0.05水平上显著,说明调节关系成立,系统开放性在共生网络与创新服务质量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假设2得到验证,且系统开放性负向调节共生网络与创新服务质量关系。
表9 分层多元回归模型结果
采用Bootstrap内置模型14以检验系统开放性通过共生网络传导的创新服务要素投入对创新服务质量负向效应,结果见表10。
由表10可知,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达到P<0.001下显著性水平;创新服务要素、共生网络、系统开放性以及共生网络与系统开放性交互项对创新服务质量作用显著,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2724,0.5496)、(0.4017,1.8995)、(0.3904,1.8222)和(-0.435,-0.0688),均不包含0,说明共生网络的中介创新服务要素投入和系统开放性对创新服务质量交互影响,假设3和假设4得到验证。
表10 系统开放性作为有调节的中介检验结果
创新型人才投入、科技金融投入、技术创新平台投入均对创新服务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创新型人才投入、科技金融投入、技术创新平台投入,其绝对效应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45、0.36、0.25,且均在P<0.001水平下显著。
共生网络创新服务要素投入对创新服务质量影响的中介效应,结合创新服务要素投入与创新服务质量主效应模型结果可知,创新型人才投入、技术创新平台投入、科技金融投入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 0.29、0.17、0.28,分别小于 0.45、0.25、0.36,说明共生网络作为传导机制在创新服务要素投入与创新服务质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系统开放性调节共生网络对创新服务质量的影响作用,调节项系数为-0.31,且在0.05水平上显著,验证系统开放性的调节中介效应交互项结果显示在(-0.435,-0.0688)置信区间显著,即系统开放性强化共生网络对创新服务质量影响。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人才是将先进科学技术转移到实际生产中再到市场化过程的重要推动力。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现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培育和打造创新型环境氛围,营造促进创新型人才培育环境,实行差别化技能和绩效评价,激发创新型人才创新潜能,以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支撑区域实现创新发展。
注重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技术创新平台能够使企业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高质量创新产品,在企业生产创新产品过程中新创新技术,从而提升技术创新平台质量。技术创新平台质量提升意味着技术创新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连贯和顺畅的服务,缩减企业技术创新时间成本,使企业抢抓创新机遇,获取创新资源,丰富区域创新服务要素。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科技金融资源在创新活动中合理分配和使用,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高效率产出和转化;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使市场科技金融主体获得高回报收益,高投资回报率能够持续吸引更多科技金融机构加入科技创新体系,区域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扩大。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活动良性互动可持续提高区域创新服务质量。
加强共生网络环境建设,区域内部共生氛围较好,可推动区域集中企业、机构优势资源,使共生网络单元共同分担研发风险、共享共生发展成果,以提升企业、机构的合作创新能力。区域内企业、机构共生意识不断提高,能够主动对接共生发展与协同创新,将其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围绕共生系统顶层设计,以吸引更多共生主体加入区域共生网络,提升区域创新系统价值。
注重提高系统开放性,推动更高水平、更加融合、高效的创新。系统开放性较高表明该区域创新注重与外界环境交流、合作。在与外界环境交流合作过程中,区域获得向外部市场展示发展成果机会,区域内企业可及时并且准确获取外部市场最新消息,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加速创新过程,完成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