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2020-04-17 09:13杨璐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

杨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学目的也不应该局限于考试分数的提高,而是应该更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养成。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要学好它光靠死记硬背是很难的,要想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了解的更加深入,就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学会自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总结物理教学经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問题能力,不断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培养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会感到枯燥乏味,只是机械被动的接纳这些知识,但是如果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去思考,所获取的知识也更加牢固。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首要的就是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比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采用新颖的课堂导入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等等,也可以与生活相联系,利用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知识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比如,在《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中,在课堂开始,可以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也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在继续前行?如果是在平地上,它为什么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信息去分析这些问题,思考问题的答案。经过问题的情境创设,引出摩擦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摩擦的学习兴趣,并自主思考什么是摩擦力?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探究能力不断增强。

二、利用教学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在物理教学中,单靠说教式的教学很难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那些深奥的物理知识和概念,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则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体验和学习,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考获得知识,感受到探究的氛围和乐趣,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因为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直射和反射的相关知识,因此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是光的折射。课前每人准备一烧杯的热水、一张白纸和一个激光发射器,然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直观的感受折射的概念,思考折射的产生规律,通过这种方式的探究,学生得出的结论远比教师演示得出的结论更深刻,同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牢固。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加浓烈,从而教学效果也就更好。

三、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尤其是对物理学科来讲,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霜和露水的形成原因?舞台上的干冰为什么会产生烟雾?水为什么会蒸发?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现象都是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大量的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首先利用PPT为学生播放大量的湖面倒影的图片、镜子成像的图片等等,然后让学生利用玻璃板、火柴、蜡烛、白纸和尺子进行实验,自主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设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种知识获取的方法远比教师讲课来得更加深刻和牢固。所以说,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过实验去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就能够不断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指導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众所周知,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发现问题,如果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要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其实,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可以找到问题的前提是学生可以认真观察,所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前提是正确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伽利略的单摆振动率,这是伽利略对教堂的吊灯摆动次数进行观察所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是牛顿仔细察从苹果上掉下来的苹果所得。同时,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最初是正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观察,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演示实验以及观察素材有效完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观察对象以及观察素材有充分的认识。

五、结束语

初中物理虽然是一门概念性较强的学科,但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大的学科,如果单纯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物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升物理思维和素养,有助于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启明.翻转课堂在初中教学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孙海玲.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蒋守霞.基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张路.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