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颖 梁忠环 于振邦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行业合作式经营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用人需求也由单一专业化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尤其对于跨境电商企业,不仅需要电商人才同时需要具备多语言能力的人才。本文将根据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工作室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创新,提出基于工作室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跨境电商;工作室;人才培养;本科生
引言
随着“互联网+”新型经济模式的发展,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跨行业合作式经营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用人需求也由单一专业化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尤其对于跨境电商企业,面对跨国际的电商贸易,不仅需要电商人才同时需要具备多语言能力的人才。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目前高校应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1、跨境电商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分析
目前多数高校对于跨境电商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主要为开设跨境电商课程和跨境电商实务的实训课两种形式。在实训中学校会通过跨境电商模拟平台,让学生通过操作系统,掌握跨境电商的部分实际操作内容。
近年来随着教育方式改革的趋势,高校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逐渐重视。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旨在深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教育合作机制,创新教育合作模式。现代学徒制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教学,通过技能培训来培养现代人才。2019年6月,山东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针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智能制造、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部分高校积极引进跨境电商培训机构,通过引进企业项目的方式,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从中得到锻炼,极大灵活了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位于沿海地区外贸生意较多城市中的高校,更应当重视通过教育深入城市建设,推动社会发展。
2、基于跨境电商工作室的培养模式
跨境电商工作室是由我校国贸专业教师带领电子商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成立的实训基地。一般由教师引进跨境电商企业业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企业的跨界电商业务,是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转变过程。
2.1“多院合一”的跨专业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是集电子信息技术与商务为一体的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商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外语能力。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各行各业都加入电商平台,因此跨境电商不仅限于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专业,还包括物流、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会使更多的行业运用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注重跨专业的融合,可以支持学生跨专业选课,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群,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都应掌握电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运营方法。
2.2“院园合一”的实践型人才培养
“院园合一”是高等院校的专业院系和专业园区的一体化。其本质是以校企协同为手段,校企协同为路径,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从而有效地解决学校体校企合作中学校育人公益性与企业营利性之间的双重矛盾,达到“工学结合”。
2.2.1“案例教学+工作室实训”人才培养的途径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多以列举案例的方式使讲授知识点深入浅出,方便学生的理解。但对于跨境电商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举例传授知识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因此“案例教学+工作室实训”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带入跨境电商实验室中,直接使用实验室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对知识点进行强化和理解,让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理解知识的运用。
同时在工作室运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课本以外的更多实际问题,打破了纸上谈兵的现象。学生在工作时运营过程中,还可以掌握制作商品详情页面、客服服务、上传商品信息、商品拍照等实操技能。通过学生在跨境电商工作室的反馈发现,学生非常满意“案例教学+工作室实训”的教学模式,甚至能动性强的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开设自己的跨境电商店铺。
2.2.2 校企共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组织项目课程,调动各种资源和专业兼职教师资源,联合授课,推进工学结合、在职实践的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同制定课程进阶体系,建立“情景化”教学,从而满足跨境电商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的要求。
高校的横向项目是指学校与企业协商,共同開发,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课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缺乏技术和研究人才的现象,因此企业需要委托学校为其在某些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研究分析。
作为教师应重视教学和科研共同开发,互相促进的作用。因此应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将校企共建项目引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针对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开设专业课程,实现“定制化”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从“工学结合”进一步达到“产学研结合”的效果。
3、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及对策
3.1 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分析
“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信息的共享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变化,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学方式也应进行改革。但对于跨境电商专业这一对信息化要求较高的学科,高校仍存在诸多瓶颈。
3.1.1 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不完善
跨境电商的复合性,决定了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应同时具备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跨境平台应用的实践经验,尤其对于跨境电商工作室运营的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实践的经验。但目前大部分高校跨境电商教师是来自于国际贸易、工商管理专业,并且师资只是专注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更缺少跨境电商实际经营的经历,造成跨境电商教学只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同时,跨境电商行业属于新兴产业,知识更新迅速,前沿实用技能丰富,在教学资源方面,跨境电商相关的教材和平台数量非常有限,并且知识较为滞后,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跨境电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3.1.2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以及能够免费开设跨境电商店铺的电商平台越来越少,这严重阻碍了实践操作教学的实施。目前的模拟软件使用费用较为昂贵,且学校经费有限,给跨境电商的实践操作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仍然处于自发分散的原始状态,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新技能的需要。模拟软件的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学生跨境电商职业能力的提升。以上问题的出现,也恰好验证了开设跨境电商工作室的必要性。
3.1.3 企业投入高校教育的意识不强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多以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缺乏校企合作的意识。部分企业对高校大学生能力认识有偏见,认为在校本科生能力与企业所需实践性人才具有一定差距,同时认为学生还有较多学业任务,因此兼职的工作效率也无法满足企业要求,因此缺乏吸引力。
3.1.4 学生参与跨境电商工作室积极性不高
学生一般通过教师的宣讲或介绍了解跨境电商工作室,部分注重自身价值体现的在校本科大学生会主动参与工作室的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不能认证实践应用的学分,导致学生参与跨境电商工作室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已经在工作室工作的学生逐渐也会兴趣减弱和退出。
3.2 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及创新
3.2.1 提高跨境电商基础建设,重视教师培养
硬件设备是现代化教学的基础保障,因此高校应加大对跨境电商等应用型课程硬件条件的投入,购买前沿科技书籍以及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平台,并定期进行更新。
除了硬件设备,教师教学能力这一软件资源也应得到高校的极大重视。教学相长是教师必备的素质,特别是跨境电商的前沿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必须及时对师资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
在鼓励教师培训方面高校也应采取鼓励措施,对自主学习并考取跨境电商相关职业证书的教师进行奖励,增强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和积极性。
高校还可以利用留学回国教师资源,请这些教师分享海外市场信息,通过亲身经历带动学生对跨境电商的深入了解。调动具有跨境电商实操经验的留学回国教师组成团队,主动寻找适合跨境电商实验室的项目,带领学生参与项目操作过程。
3.2.2 学校主动入企调研,寻求校企合作机会
针对企业的校企合作意识薄弱问题,高校不能被动地等待企业联系学校,而是应挑选适合校企合作的企业主动与其联系,并组织教师走访调研企业,将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反馈给企业,并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对接,主动寻求校企合作机会。遵循校企互利共赢的原则,制订合理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并签署合同,并为学生培养效果列出职业生涯规划等具体实施方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应符合企业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明确学校、企业、师生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利益,形成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鼓励企业通过创业教育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参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创业人才评估方法等的制定过程。
3.2.3 借助跨境电商工作室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
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室应从企业需求出发,制定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业务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同时要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就要营造一个真正的工作氛围,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有助于快速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跨境电商工作室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学校教师负责,建立企业创业导师评聘制度,切实保障创业导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完善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企业高级跨境电商人才的协助下拟定实践教学内容,以及相关岗位的技能考核标准。跨境电商工作室全真模拟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活动,使得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
3.2.4 改革学分制,将实践分值纳入考核
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应改革考核方式,因此对于参与跨境电商工作室工作的学生应列入考核,倡导团队化运营模式,学生可以凭借工作室的实践运营成果或取得的职业证书大赛证书等获得学分,真正实现以成果代考,以赛代考的考核模式。同时在实验室工作的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提前列出职业发展规划,为未来企业就职奠定基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能动性。
4、结论
基于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提高跨境电商学生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必经之路。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求高校和企業,甚至社会和政府都应重视实践人才的培养,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春梅,梁忠环.“院园合一”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研究[J]. 高教学刊,2018(14):158-160+163.
[2] 李燕,张永彬.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7):71-72.
[3] 张少茹,袁嫣.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0):88-89.
[4] 郑苏娟.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商工作室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9):83-84.
[5] 于振邦,梁忠环,俞志强.“院园合一”机制下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双语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1): 144+142.
作者简介:
王光颖,青岛黄海学院国际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大数据;
梁忠环,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学改革;
于振邦,青岛黄海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高级培训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双语教学和创新思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