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江
“家校共育”有边界吗?当然有,而且一定要区分、鉴定清楚明了。如果没有了“边界”,不仅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而且也容易造成不负责任、不尽义务且不自知的后果。
家主“内”,校主“外”。这里的“内”注重的是孩子的情感、情緒和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而“外”指的是做事能力、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技能技巧能力。想要孩子学习成长得健康、阳光,家校就要职责分明、各尽其责。家长要通过家教和家校沟通等渠道,来正面管教孩子,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尤其是良好的为人处事和待人待物的特点和习性。而学校则应该注重孩子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能力的提升,在知行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辅助”,校“主力”。孩子是鲜活而生动的人,就应该要过人的集体生活,这也是人的内在需求使然。所以,学校应该是学生人格、能力发展完善的主战场,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让学生在思考、观察、犯错和自我纠偏中完成自我教育。此时,家长更多的是配合和辅助性的作用。就是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遭遇困境和陷入窘境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介入和过问,积极跟孩子沟通和互动,在思想和行为上给予正面而有效的疏导,让孩子能看清自我、正视问题,用更理想的方式来面对现实、挑战自我。我想,这应该是家校合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且也是边界必须清晰的一环。
家校共育,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对接、思想上的共鸣,更应该是眼光上的契合。如果家长不能有高站位和长远眼光,那么家校合作也就谈不上长期、稳定的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积极将家长的力量吸纳进来,科学有效地指导家长在正确育子上下功夫,家校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