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探讨

2020-04-17 11:34李薇薇郭艳菊
高教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知识体系创新思维

李薇薇 郭艳菊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关键,从教学方法的角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会如何去学习;其次要利用形象化的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采用立体网状的问题结构,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应善于利用教师的隐性知识,来挖掘知识的内在资源和价值,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教学团队,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可以更深入进行知识的渗透和传递,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知识体系;立体网状;创新思维;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110-03

Abstract: It is crucial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view of teaching methods, we should first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knowledge system and learn how to study. Second, we should use the visualized means to make the abstract knowledg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progressive approach. We can also use the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problem structure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Besides, teacher's tacit knowledge can be employed to excavate inner resources and value of knowledge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teaching atmosphere. Establishing a teaching team and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penetrate and transfer knowledge more deeply and attain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knowledge system; stereo reticular; innovative thinking; tacit knowledge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1]。然而新时代的大学生求知欲和独立性较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初步建立了知识体系,因此大学阶段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便在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能够有所作为。大学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验教学、实践环节、互动交流等为辅助手段。从教学的主体来讲,就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上有不可懈怠的责任,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体系、角色定义、行为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并利用最佳的实施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高等教育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关键。

一、引导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做到学习过程中的五个“有”

由于大学教育的相对灵活性和自主性,非常容易形成以通过考试为目的,考什么学什么的现象。很多学生通过考前有针对性的突击,来应付考试,造成专业知识体系不健全,相关课程前后不能衔接,缺乏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为了给学生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创造力。学习过程中从保证五个“有”开始,第一是有目的,教师为学生明确所学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所学知识在今后行业中的应用领域,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从长远的专业发展角度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目的;第二是有计划,要在课程开始初期让学生擬定学习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学习,以便保证学习进度;第三是有步骤,订立了学习计划,就要按照步骤进行实施,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第四是有总结,按照步骤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总结,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找到规律,积累经验;第五是有分析,根据总结出的规律和积累的经验,分析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明确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策略。在这五个“有”的促进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对专业知识搭建系统的结构,学会怎样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根据对知识接受的规律,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专业知识往往都比较抽象,而且课堂教学又缺乏有效的仿真手段,虽然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一些模拟和效仿,但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仍然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使学生真正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形象化的比喻,运用一些比较巧妙的类比和模仿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有一种器件叫做MOS晶体管,它包含源极、栅极和漏极,它的工作原理非常抽象,对于电流在三个极之间的流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很难理解。其实MOS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可以比喻成水管和水龙头,源极为水管的上游,漏极为水管的下游,栅极就是水龙头,当栅极电压达不到开启电压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源极和漏极之间没有电流,可以理解为当水龙头刚打开一点,但是还没有达到水流能够通过的条件,上下水管之间没有水流过。当栅极电压达到了开启电压,电流开始从源极流向漏极,并且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电流成线性增长,可以理解为当水龙头打开到水可以通过的时候,水流开始从水管一端经过水龙头流向另一端,并且随着水龙头打开的增加,水流线性增长。当栅极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达到饱和,即再增加栅极电压也不能增加电流了,可以理解为当水管水流饱和后,即使在把水龙头打开的更大也不能增加水流。这样的比喻就可以把本来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变得形象化,而且这样形象的理解还有助于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假设。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越学越爱学,逐渐达成良性循环。

三、立体网状的问题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容易造成思维疲倦,教学过程可以设计立体网状的问题结构,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先导,将问题设计成为立体的、网状的结构,锻炼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掌握教学的内容。所谓立体网状的问题结构就是,问题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前后关联,可以进行扩展,延伸,这个问题结构形成一张网,涵盖所有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集成电路课程时有一种电路叫做TTL电路(晶体管

——晶体管逻辑电路)。我们就可以设计立体网状的问题结构来进行教学,具体问题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经过多方面的改进,TTL电路自身始终不能克服的是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彻底解决TTL电路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下一个单元的内容ECL电路(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这样的问题结构能够使学生主线清晰地掌握TTL电路的研究开发过程,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为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打好基础。

四、注重教师隐性知识对教学的重要影响

教师的隐形知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它具有个体特征,难以用言语表达,但是却对教学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隐性知识是蕴含在教师头脑中的价值、观念、情感以及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诀窍、教育研究能力等经验性知识[2]。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意识、有创造力的实体,而不是看成知识的弱势群体,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资源和价值,将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真正能够拥有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本身,将知识变得枯燥,思维变得拘谨,而是让学生积极打开思维,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双方平等互动,每一个环节都顺理成章的进行。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语言之外的方式来调整教学气氛,来使自己的意图表达的淋漓尽致,那就是利用丰富的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让自己的课程成为一个艺术,而不是死板的说教。善于运用各种辅助手段,比如多媒体工具,让一些用语言难于表达的含义,用更形象、更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开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隐性知识在实践环节中进行深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遇到的问题,怎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利用自己的隐性知识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方式,并且愿意积极地融于其中,构建轻松、和谐、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室个人魅力的影响下,对学习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取得成绩。

五、建立学习团队,构建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环境

建立学习团队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建立学习团队,共同交流各自在教学上的心得体会和经验,突破自身的思维障碍,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形成一种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精神力量。二是学生也要建立学习团队,交流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不同分析方法和解决办法,进行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彼此鼓励,彼此督促,以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三是教师和学生也要组成教学团队,那就是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因为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问题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解决,而且由于学生之间基础不同,理解接受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课堂教學必然遗留一些问题,这正好可以通过教学团队来解决。教学团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下交流,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个人风格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4]。同时利用师徒式的交流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面对面的交流会使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学生自己的意见,更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其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以上所述的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利手段。对于目前大学教育“教什么学什么,学什么考什么,考什么会什么”的不良现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代九零后的大学生,独立性强,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并且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硬件条件,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更应注重于创造力,这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科技中坚,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必将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韩登亮.创造性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9):29-32.

[2]陈列.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J].当代教育科学,2009(9):33-36.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6.

[4]赵姝淳.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64-67.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知识体系创新思维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