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4-17 10:44王聪玲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王聪玲

【摘 要】  目的: 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 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患者来开展研究,患者共计136例。在对患者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以此来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 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在自我护理能力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样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对心内科患者进行的过程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02-01

在臨床治疗的过程中,心内科患者和通常面临较为严重的病情,在患者病情较重的情况下,无论患者的日常生活还是患者的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的安全,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笔者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患者来开展研究,患者共计136例。在对患者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患者。在观察组中,共有男性患者32例和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区间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1.8±2.8)岁;在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31例和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1~74岁,平均年龄为(52.2±2.7)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协同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在患者开展治疗之前,首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主动倾听患者的诉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②引导患者及家属参与: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并以评估结果来对患者的护理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学习护理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患者依从度的同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疾病治疗方式,以此来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对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调查并对比;②对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对其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调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72.2±9.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76.1±11.8),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自我护理能力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35.4±15.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调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33.3±6.1),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31.7±5.3),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自我护理能力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7.1±3.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心内科也被称为心血管内科,在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中,无论是心肌梗死、心绞痛还是心力衰竭,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威胁都是非常巨大的。在目前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协同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2] 。通过合理的对人员分工进行安排,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之中,可以很好的降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劳动量,同时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在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35.4±15.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7.1±3.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心内科患者进行的过程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芳,荆玲玲.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5):15+18.

[2] 杨菊芳.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5):115-116.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协同护理模式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
协同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康复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协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