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晨
摘要:每个人都应当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帮助人们在生活与学习中鉴别美、创造美、感受美。教师应当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趣味、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特性,使学生能够能够拥有优秀的审美个性,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33.955美术课堂;初中教学;审美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241-01
一、引言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可以绘制出优秀的作品,就应当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学习绘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审美教育,使学生可以掌握良好的审美技术,能够在各种作品中找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优点进行学习,对缺点进行改正,塑造出优秀的审美个性。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而美术教育则是借助美术的艺术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想要学好美术,就先要掌握良好的审美感知力。美术教师通过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同样的一副画作,如果出现在没有审美感知力的人的眼中,这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色块,但是在拥有审美感知力的人眼中,这就是珍贵无比的财富。感知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应当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一部作品,从而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例如,在欣赏西班牙著名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超现实主义与立体主义两方面进行画作的欣赏,根据图画中破碎的肢体、倒下的战士、断裂的武器、盛开的鲜花来进行审美,教师也应当对学生讲述这幅画的背景,使学生明白这幅画是在法西斯纳粹轰炸格尔尼卡的环境下所画,学生要感知这幅画使用了哪一种绘画手法,并感受简单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的悲凉寂寥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又名审美情趣,是一种个体按照自身的喜好而体现出的对某种事物的倾向性,这种趣味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不因他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可以体现出学生审美水平的高低。审美情趣是一个人对于美的标准,体现了个体的审美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就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保证学生审美情趣的正确。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作品的时候,选择一些带有优秀思想,包含一定内涵的作品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画作的实际情况,理解作者作画时包含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教师在讲解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应当先从画面上这位端庄美丽的少女开始讲解,从画面上少女的神秘微笑来说明这个少女的喜悦之情,并根据画面中少女的面部活动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联想。教师还要讲述达芬奇那传奇的一生,使学生知道这位大科学家、画家、雕塑家的艺术风格,再结合当时文艺复兴的环境让学生懂得这幅画表达出的对人性的歌颂①。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能力,但是其可以伴随着后天的培养而发生转变。这种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程度,而初中生的审美能力还没有塑造完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培养。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应当先明确出发点,教师并不是要将这些初中生培养成为大艺术家、画家,而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可以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美,陶冶其情操,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与艺术品位。所以,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当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优秀优美的艺术作品。
例如,育才中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的美术教师为学生制定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画册,画册包含了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如齐白石的《虾》、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徐悲鸿的《八骏图》等,在这些画作旁边,都印有专业人员的评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画册来了解这些艺术作品,不但满足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还让他们在不断与这些艺术作品的接触中,感受到了美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特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的思想与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其审美的个性也有所不同。审美特性是以学生的主观思想为主,因此,教师应当明确每个学生的审美特性,再根据这些学生的审美个性進行针对性教育。
例如,枫叶国际中学的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审美特性,其在进行教学前让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根据学生所填内容显示,43%的学生喜欢传统的国画,25%的学生喜欢油画,21%的学生喜欢素描。11%的学生则喜欢一些水彩画、漫画之类的画作,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并且根据占比安排教学课程,以此满足学生们的审美特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经过上述内容可知,教师通过进行审美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感受到美术这门学科的乐趣,并且因为审美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学生。
注释:
①陆春.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理论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