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予 邹宝新
[摘 要]养老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日益凸显。养老和医疗,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对于中国养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的政策方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再是简单的衣食无忧,社会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参考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针对我国各大养老机构医养分离的现状,深入剖析各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实践与完善。对建设适合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全新养老服务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机构;医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 F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1-0078-03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aging degree of China, the problem of old-age pens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Old-age care and medical care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Regarding the issue of China's old-age pension, the Party's 19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policy guidelines for building a "policy system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old-age pension, filial piety, and respect for the elderly." The elderly pension problem is no longer simple food and clothing, the social concern for the elderl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sue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reference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and perfection of medical support services in various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old-age service model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services of old-age institutions in China.
Keywords: Ageing; Old Age Institutions; A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一、模式选择研究
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总人口比重达到7%,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前期我国推行的人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这一老龄化现象。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较大的人口基数,我国于2005年国内老年人数量首次突破一亿,属于世界首例,如今老龄化现象仍在加剧。截至 2015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为 2.22 亿,占总人口的 16%[1]。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社会人群,因病而导致失能的老人也逐渐增加,但是现有的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医疗缺陷。
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正在一步步随着时代的发展,悄然转变。社会老龄化的问题逐渐加重,过重的养老负担使得家庭养老的压力增大,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养老机构作为老年人的医养场所。家庭养老正逐渐弱化,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将成为主力军,养老机构的社会功能逐渐增加[2]。养老机构便成为缓解社會老龄化问题的主力,但是现有的养老机构“养老”和“医疗”分离的经营模式更使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传统的养老理念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老有所养”,“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养老思想。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关于新型养老机构的模式,人们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实践,意在探索养老模式的深度与创新性。对于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人们不应仅仅局限于养老模式的创新,还要包含养老理念的革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交流,“持续照顾”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养老理念,使得我国养老理念走向成熟化,养老需求走向多元化。张旭(2014)[3]认为老年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不应该仅仅包含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服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医养结合应该包含更多深层的内容。
李芳晨(2014)[4]认为目前国内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按照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可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在养老机构内设独立的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务室;养老机构与医院合作。而养老机构内部配备的医务室以及医疗人员及设备在紧急状态下基本形同虚设。简易的医疗设备只能提供日常简单的护理服务,对于慢性疾病或者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等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威胁的病症,显然无能为力。因此我国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从总体上看处于起步阶段,形式简单,结构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多元化全方位的养老需求。
美国是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之一,美国更注重于对养老产业服务体系的研究。1935年美国创立了老年研究会,对于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专业化针对性的研究。在经济学方面,美国对于老龄化问题也出版过《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经济学》《老年经济学》等主要阐述老年保障的经济学著作(黄海立,2014)[5]。
日本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建立系统的养老产业,制定养老行业标准并不断完善。政府在政策上通过出台老年人福利保障政策,保证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权利。在经济方面,日本推出的长期介护保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关于医养结合的需求,在不断的实践尝试中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在法律方面,日本先是对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资格认证做出明确规定,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银色标志制度”,使得养老机构的资格认证步入正轨。通过出台《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日本政府一方面分担了老年人家庭内部的经济压力,同时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同春芬,2016)[6]。
二、付费机制研究
由于国家制度和社会性质的不同,世界各国养老服务的费用分担方式也有所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于养老需求存在不同的理解与期盼。这些需求也不仅仅包括生活方面,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需求同样是养老机构所应关注的重点。但是无论哪种需求,其现实意义上的实现,都需要相应经济能力作为保障[7]。Nicholas Barr[8]认为,在西方各国家不同的公共政策下,社会保险是长期照顾系统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社会保险种类丰富且涵盖范围较广,社会保险通过推出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等涉及公共照顾的保险类型,为长期照顾系统提供了服务保障。其中,养老服务的费用分担方式主要包含三种模式:纳税人资金、事前社会保险和事后社会保险。
西方国家中,美国在费用分担问题上,更注重于个人主义。对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年人,学者Cullen T Hayashida[9]主要研讨了美国三种费用分担方式在国内的适用情况,分别为:医疗保险、自费及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赔。研究显示,除了医疗保险之外,另外两种方式的理赔却没有保障对象的条件限制。
在公共医疗覆盖率较高的德日等国,他们更注重于社会健康保险计划的完善与推广。Jose-Luis Fernand[10]等人认为,德日等国以医疗保障的大力推广覆盖为基础,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险进行广泛筹资,这一稳定的资金流入,推动针对性更强的长期照顾保险的建立。
三、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形式简单,结构单一。黄佳豪[11]提出了几大发展困境:
(一)资金不足,发展缓慢
我国养老行业目前以民办的小型养老机构为主,经营规模有限,资金不足导致养老机构很难提高经营规模,行业发展滞缓。民办的小型养老机构由于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其所能提供的服务仅仅局限在生活照顾方面,资金问题是制约其经营规模扩大的根本难题。而一些发展较好、规模较大,能够设立完整独立的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更多时候是依赖于社会融资、集团支持或政策扶持。在这样的体制下,虽然部分养老机构拥有一定的医疗水平,但是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所缺陷。
(二)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收费偏高,入住率不高
较高的经营成本间接提高了收费标准,提高了老年人的入住门槛,入住率较低。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医养结合服务所带来的医疗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营成本上升。为了保证机构整体的正常运营,养老机构不得不提高收费标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老年人的入住费用增加,入住意愿下降。
(三)行业标准不健全,缺乏制度支撑
我国目前缺乏对于养老机构的行业标准的设定,社会上缺乏对于养老行业的评价标准,许多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方式,大多是就近原则或者源于对口碑的信任。而养老机构自身实际的服务能力,由于缺乏行业标准而难以评估。由于养老机构的行业特殊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审查和监督机制繁多复杂,管理和监察工作存在交叉和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四、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
我国养老行业目前以民办的小型养老机构为主,因此大多数养老机构只能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护理,养老机构内普遍缺少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一旦老人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需要先联系附近正规医院等待就诊医治。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解决医养结合事业管理和筹资困难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慈善事业等方式,促使医養结合服务稳步发展。
(二)提高行业协作,加强资源整合
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分配不均,一方面大型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利用效率低,而另一方面一定数量的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却因为资金或管理等问题,养老和医疗资源匮乏。在养老机构的建设与经营中也存在着闲置与缺乏的现状,服务规范、收费合理的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服务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的养老机构却因为高费用而大量闲置。面对养老机构“医”“养”分离的状况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要整合社会资源,把养老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结合起来,制定专业规范的行业资格认证标准。对于各种多发性老年疾病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检查,并分别建立相关的治疗小组,养老机构需根据患病老年人的发病时间、病情发展与恢复情况等情况,为每位患病老人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
(三)优化管理模式,完善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机构发展良莠不齐且部分服务水平低下,具体的医疗服务更是缺乏针对性。大部分养老机构中的医疗机构,仅仅能提供简单的生活层次的医疗,专业化水平低。并且无论是在老年人的疾病防治或是心理咨询等方面,养老机构都存在服务漏洞。优化完善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管理模式和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中国特色,充分利用中医药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优势,为老年人身心健康助力。同时我们要多方开展社会调研和考察活动,积极寻找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医养结合发展新道路。
五、结语
在文献的总结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依旧严峻,并且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养老机构固有的服务与制度,已经很难满足当代老年人对于健康养老的多元化需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刻不容缓。作为一种优质的全新养老模式,我国政府也积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助力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同时,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先进思想及经验也尤为重要。在学习和借鉴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因地制宜,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特性,结合对于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深入剖析,总结创新出适合于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鲍捷,毛宗福.社会医疗保险助推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8):40-43.
[2]陈玮尧,薛兴利 . 养老机构运行效率研究综述[J].对外经贸,2017(5):66-70.
[3]黄佳豪,孟昉.“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人口与健康),2014(6):97-104.
[4]李芳晨.北京力推医养结合模式[J].中国医院院长,2014(18).
[5]黄海立.广西太和投资有限公司颐养服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4.
[6]同春芬,王珊珊.关于医养结合的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6,(7):63-72.
[7]郑岩 . 黑龙江省养老服务业的供求分析与政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7 (10):81-82,125.
[8]Nicholas Barr.Long-term Care: A Suitable Case for Social Insurance[J].Reforming Long-Term Care in Europe,2011:3-18.
[9]Cullen T Hayashida.Leading long-term care indicators for planners and policy makers: Developmental efforts fromtheUS[J].Geriatrics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04,4(1):309-310.
[10]Joan Costa-Font, Jose-Luis Fernandez , Katherine Swartz.Transitioning Between ‘The Oldand‘The New Long-Term Care Systems[J].Health Economics,2015,24(1):1-3.
[11]黃佳豪.关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1):97-105.
(责任编辑:顾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