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

2020-04-17 14:50孙蕾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调适影响因素大学生

孙蕾

摘 要: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期望、强压力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影响了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应该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影响因素;调适

一、引言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的研究在国外自19世纪初开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国关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只有近20年。迄今为止,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有很多,但他们并无实质的不同。美国残疾人教育法在1981年对学习障碍给出这样的界定——学习障碍是指在获取与进行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计算上显现重大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的通称。这些异常现象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常这种个人内在的因素所引起的。虽然学习障碍可能与其他障碍(如感官损伤、智能不足、社会与情绪性困扰)或环境的影响(如文化差异、教学的不足或不当、心理性因素)同时存在,但它并不是由它们直接造成的。其1997年的定义是: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说或写)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出现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听觉、思维、言语、阅读、书写、拼音或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不足。其症状包括:知觉障碍、脑伤、大脑功能轻微失调、诵读困难和发展性失语症,但不包括主要由视觉、听觉或运动缺陷、智力落后、情绪失常、或环境、文化、经济状况引起的学习困难。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学习障碍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隐蔽性,既然LD是从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开始,而且临床观察及流行病学调查均发现学习障碍有家庭倾向,Richardson(1987)研究发现,在学习障碍儿童的亲属中LD的发病率高达45%以上,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LD主要表现为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而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就是说LD只有伴随着个体学习技能的过程才会出现,显然它在个体发展的各期的表现形式也会不同。根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厌学、焦虑、懒惰、自卑、兴趣偏狭、消极归因和逆反等。

(一)厌学

目前,厌学现象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主要表现有情绪消极、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逃课、学习不主动、学习效率低和成绩下降。

(二)焦虑

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它由多种感受交织而成。焦虑可分为低级焦虑、适度焦虑和高度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而低度焦虑和高度焦虑则相反。焦虑过度会使学生感到沮丧、痛苦、失望、内疚,而焦虑不足则会使学生不思进取、萎靡、消沉、灰心丧气。

(三)懒惰

这类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学习不用功,不求上进,懒于思考,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

(四)自卑

自卑是羞于落伍的自尊心和学习成绩底下的客观事实在长期的矛盾冲突中得不到解决而造成心理创伤所致,是后进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五)兴趣狭窄

这类学生兴趣比较单调,把自己局限于狭小的圈子内。兴趣狭窄不仅影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他们的生活。就学习而言,兴趣狭窄很难获取丰富的知识,也很难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三、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活动方式,因而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注意障碍

一般来说,注意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的稳定性差,难以长时间集中在特定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力分散且难以持久或注意稳定性很高,对某种观点固定不移也无法摆脱,不能转移注意。产生注意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

(二)认知障礙

大学生的认知障碍主要有思维障碍和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是指思维僵化、自学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差,表现为听课、读书不能抓住要领和重点,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善于归纳和总结。认知障碍的原因主要与大学生的学校策略、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和用脑是否科学有关。

(三)应试心理不适

部分大学生在考前非常容易出现心理负担。有的学生感觉注意力总也无法集中;有的学生担心考不好丢面子;还有的出现考前焦虑和考试焦虑,在考场上备受煎熬,这些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都是毋庸置疑的。

(四)动机冲突

动机是促使个体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原因,一般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推动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具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和调节功能。所谓动机冲突,是指个体在两个以上的动机同时存在而又无法同时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左右为难、取舍不定的心理状态。

诊断学习障碍时不难发现,学习障碍可以出现和伴随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学习障碍,而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期,大学期显然也在其中,在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的各种因素中、学习心理的健康状况占据重要的位置。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9%提高到15%左右”的发展目标,同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高校2000年的入学率达到11%,到2010年要接近15%。这一现象在普通高校,尤其录取分数较低的高职学校中较为严重,可以预见随着扩招的规模逐年增加这种现象将越来越严重,所以研究大学生学习障碍刻不容缓。

四、影响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大学生注意力品质因素

国内在学习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方面的多项研究表明,在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转移上,学习障碍的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无显著的缺陷,但他们在注意分配能力上则有明显缺陷,其注意广度与正常学生相比,有明显偏低的倾向。

2.学习动力不足

相当一部分大学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人生观,对专业缺乏了解或不感兴趣,都是导致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因素。

3.自身文化素质低

文化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总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的核心素质。有调查表明,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自身的精神追求。

(二)家庭因素

这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般来说,家庭内部的畸形发展(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睦)和意外变迁,都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诱因,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

(三)社会因素

社会信息量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等问题,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刺激;社会上的竞争,如学习考试竞争、奖学金竞争、优秀班干竞争;社会现状的种种负面影响,如金钱至上、人情网等,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更具有直接的影响,给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四)学校因素

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内容陈旧,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只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要脱节,用非所学,学而无用,导致大学生择业困难;教学设施落后于时代发展,以及办学资金得不到保障等,使学生对学校的办学能力、办学水平产生质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障碍。

五、学习心理障碍的调适

(一)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具有丰富而又矛盾的心理特點,心理负担重,心理状态不稳定。这种心理状况反映到学习活动中,就可能表现为对枯燥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倦学习。因此,教育者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健康的学习心理一般包括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学习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加强学习动机教育;其次,培养广博、稳固、持久的学习兴趣;再次,培养顽强的学习意志,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能力;最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因此,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成为每个大学生努力的方向,需要社会、学校、大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高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齐心协力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家长的期望应该适当调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要坚持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存在一系列的心理矛盾,家长、教师应尊重他们独立的个性,爱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真诚地关心,耐心地疏导,热情地帮助,采取合理的措施促使学生克服困难,解除学习困惑,使他们朝向自己目标前进,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组织学生开展与学科相关的学术活动

在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加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感,组织大学生科学报告会,给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的专业,让他们在准备论文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领略前人科学研究的精髓,加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通过组织前沿的科学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对大学生而言,重点是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而解决学习困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不仅影响大学生本人在校的学习成绩,也对大学生今后一生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造成不良的影响,进而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不利于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消除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G Reid,Jack M,Sally E,et al.Rethink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J].Rethinking Special Education for a New Century,2004,7(6).

[2]Dombrowski S C,Kamphaus R W,Reynolds C R.After the Demise of the Discrepancy: Proposed Learning Disabilities Diagnostic Criteria[J].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2004,35(4).

[3]黄文彪.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引起精神失常[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2).

[4]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5]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6]康明已.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与调适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7]牛卫华,张梅玲.促进学习困难者自我认定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J].心理学功态,1997,6(1).

[8]马万昌.对当前高教“扩招”问题的一些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16(2).

[9]骆伯巍,陈家麟.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学成因及矫正[J].教育评论,2002,4(2).

[10]许洪顺.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剖析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猜你喜欢
调适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