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晓伟
【摘要】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对脑血栓的联合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80例脑血栓患者,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斑块面积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 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 P=0.003<0.05)。治疗后, 研究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5.39±1.04)、(10.24±2.41)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的(19.44±4.71)、(19.73±4.9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22、10.831, P=0.000、0.000<0.05)。治疗后, 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86, P=0.000< 0.05)。治疗后, 研究组斑块面积(1.21±0.23)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49±0.07)mm均小于对照组的(1.67±0.41)cm2、(0.71±0.32)m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89、4.248, P=0.000、0.000<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 P=0.007<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具有显著疗效, 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还能缩小斑块面积, 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 且安全性高, 临床应积极应用。
【关键词】 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脑血栓;联合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影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41
脑血栓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其发病急且致残率、死亡率高, 许多患者即使侥幸存活, 也有可能出现各种后遗症, 如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 部分患者甚至可能伴发有脑出血, 对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1]。对于脑血栓, 临床有许多治疗方法, 如溶栓、药物保守治疗以及介入手术等, 其中溶栓疗法只适用于发病至入院时间≤6 h的患者、介入手术也有许多禁忌证, 药物保守疗法虽然疗效无法与这两种方法相媲美, 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2]。而阿司匹林是治療脑血栓的常用药物之一, 临床发现其单药使用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临床多选择其他药物与其联用, 以获得对脑血栓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医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医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研究组:男29例, 女11例;年龄19~71岁, 平均年龄(40.76±11.34)岁。对照组:男27例, 女13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0.68±11.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血管造影、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脑血栓;②首次发病;③无严重脑出血倾向;④研究内容已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由其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院伦理部门也批准此次研究[3, 4]。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有严重疾病;②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③对研究中涉及药物有过敏史或禁忌证者;④患有精神疾病、神经肌病或存在沟通障碍者[5-7]。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 降低颅内压力, 改善脑部循环, 对其原有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进行对症治疗, 此外, 行脱水治疗与溶栓治疗, 并确保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用法用量为:早餐后30 min口服, 1次/d, 70 mg/次, 连续6个月。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辛伐他汀用法用量为:早餐后30 min口服, 1次/d, 20 mg/次, 连续6个月。用药期间, 对患者血脂水平进行监测, 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70 mg/dl后, 可停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后斑块面积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 该量表涉及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等项目, 总分42分, 评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严重[8]。临床疗效判断参考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病残程度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 具体为:①治愈:NIHSS评分降低≥91%,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病残程度0级;②显效:NIHSS评分降低40%~90%, 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病残程度1~2级;③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 %~39%, 临床症状稍有改善病残程度3级;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9]。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愈18例, 显效16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治愈14例, 显效10例, 有效4例, 无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4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 P=0.003<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NIHSS评分为(19.44±4.71)分, 对照组NIHSS评分为(19.73±4.99)分;治疗后, 研究组NIHSS评分为(5.39±1.04)分, 对照组NIHSS评分为(10.24±2.41)分。治疗前,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7, P=0.790>0.05)。治疗后, 研究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22、10.831, P=0.000、0.000<0.05)。治疗后, 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86, P=0.000< 0.05)。
2. 3 两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斑块面积为(1.21±0.23)cm2, 小于对照组的(1.67±0.41)cm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89, P=0.000<0.05)。治疗后, 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49±0.07)mm, 小于对照组的(0.71±0.32)m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8, P=0.000<0.05)。
2. 4 两组不良反應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1例黑便,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中3例黑便, 4例恶心, 1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9/4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 P=0.007<0.05)。
3 讨论
脑血栓属于高血压性脑病, 其根本发生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受颈动脉狭窄、阻塞与供血供氧不足等原因的影响, 患者局部脑组织软化, 最终出现局灶性的神经症状。阿司匹林是治疗脑血栓的常用药物, 其可以对体内核因子形成产生抑制作用, 使动脉粥样硬化无法继续发展;其对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 可以降低炎症介质和粘附分子表达, 有较强的抗动脉硬化效果, 用药后可以稳定患者的硬化斑块, 遏制血栓的形成[10]。但阿司匹林长期大量使用会增加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问题的风险, 使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因此患者依从性一般, 且单药使用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因此临床多以其他药物与阿司匹林联用。本文中研究组在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用了辛伐他汀, 这是一种调脂类药物, 可以改善脂代谢状态, 使患者血液流变学出现变化, 从而使血液流动更加顺畅;并且其可以对血管形成强大的保护, 将该药应用给脑血栓患者, 不仅可以提高硬化斑块稳定性, 还能减少C反应蛋白的产生, 避免血管炎的发生;此外, 辛伐他汀口服后可以轻松被肝组织吸收, 经胆汁排出, 因此不易蓄积在体内, 患者很少因其产生不良反应[11]。总的来说, 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用可以协同发挥出更强的效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 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 P=0.003<0.05)。治疗后, 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86, P=0.000<0.05)。治疗后, 研究组斑块面积(1.21±0.23)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49±0.07)mm均小于对照组的(1.67±0.41)cm2、(0.71±0.32)m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89、4.248, P=0.000、0.000<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 P=0.007<0.05)。与乔甫容[12]研究较为相近或有一致的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具有显著疗效, 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还能缩小斑块面积, 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 且安全性高, 临床应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公长.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19, 25(29):84-86.
[2] 周志兴. 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15):127-128.
[3] 林英奎, 吴寿兴.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 临床医学工程, 2019, 26(6):789-790.
[4] 陈璐菡, 潘涛.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3):161-164.
[5] 田亮, 胡成伍, 鄢圣娟.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 18(12):1649-1650.
[6] 张志伟.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21):3208-3210.
[7] 张家帅.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17):2576-2577.
[8] 马瑞敏. 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8, 26(6):81-82.
[9] 楚张娜.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北方药学, 2018, 15(7):73.
[10] 祝延峰, 崔娜. 采用辛伐他丁汀与阿司匹林结合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8):217-218.
[11] 秦成玉. 辛伐他汀辅治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4):82-83.
[12] 乔甫容. 为脑梗死患者使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5):39-41.
[收稿日期: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