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4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前多年,华为就已四处寻求新兴市场合同2004年当高克辛(音)报名参加他的第一次外派时,这名年轻的华为工程师刚在河南和江苏干了3年售后服务工作。漂洋过海来到半个地球以外的非洲尼日利亚的大城市拉各斯,他经历了无数个漫长周末和不眠之夜后,终于闯出一片天地。VMobile是当地一家拥有近百万手机用户的网络运营商。他们找到高,提出一个原先供应商留下的问题。高和他的技术人员忙了一个周末想出解决方案,最终取代其他竞争对手,成为该公司在尼日利亚的硬件和软件供应商。十多年后的今天,非洲已成为华为的第三大销售市场,该公司正在这块大陆54个国家中的40个开展业务。
高的拉各斯经历,在华为从东南亚到南美的各个新兴市场销售处上演。正是这种顽强坚持、勇于挑战及对客户服务的一心一意,使这家中国公司从一个低预算小型电信网络供应商,跃升为爱立信和诺基亚的挑战者。2019年华为销售额增长19%,达1230亿美元,营收是两个欧洲竞争对手的5倍。
在中美科技战升级的当前,华为成了白宫的眼中钉。在美国诋毁者看来,华为是“国家支配的公司”,被政府用来实现外交政策目标,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华为在“一带一路”未问世时,就已在新兴市场活跃了20年。
向外拓展与华为在中国本土取得突破的经历差不多。上世纪80年代,电信是高度资本化的领域,华为作为新来者与拥有技术、产品和品牌实力的大公司竞争,显得心余力绌。公司必须通过创新来获得优势,华为为此投入大量预算用于研发。40年后的今天,华为将其灵活和速度带到全球每一个市场,其研发团队能根据当地无数的使用场景调整设备,与竞争对手的“一刀切”商业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服务于小型运营商,用服务赢得客户青睐,华为以同样方式打入美国市场。东俄勒冈公司首席执行官乔·法拉内尔说:“他们是首个真正专注于三线市场,或者说服务于5万人口社区小型农村运营商的企业。我们这样的客户很难得到供应商关注,因为企业把时间都花在为大城市一线二线客户服务上。”
2014年参观华为总部时,法拉内尔和其他电信高管看到专为200到300个客户提供服务的设备,“在美国没人有这样的东西……我们鼓励华为把它带到美国。现在它们在农村广泛使用。那以后,我们就开始使用华为的交换机和路由器。”▲
(作者米汉托宾等,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