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慧实训教学模式构建与运用效能研究*

2020-04-17 06:52:40邵志明李伟强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0年2期
关键词:协方差学习效果学习动机

邵志明,董 奇,李伟强

(1.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1418;2.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1418;3.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同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培育大国工匠,需要人才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思维和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学科间整合,培育具有信息素养的专业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互联网+教育”下智慧课堂的创新演进

“互联网+教育”基于信息化视角创生教育新模式。以混合学习理论为基础,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实施优势互补,基本形式以师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智慧课堂早期以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构建智慧教室,中期利用电子书包的智慧学习,当前以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构建智慧课堂[1]。新一代的智能课堂创设出网络化、数字化、立体化的教与学环境,构建信息化技术与多元资源的动态化协同,培育学生互联网思维与知识技能共生,更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下实现个性化的智慧发展。高职院校以实训教学的共性需求构建技能型教学新模式,可实现课堂环境智能化、教学方式共享化、学习方法互动化等内涵价值,从而变革传统教学,演进信息化实训课堂走向智慧型。

(二)职业教育链接与共享多维资源的导向需要

职业教育链接互联网+,技能型专业融合信息技术多元发展。实训是指在学校控制下,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2]。实训教学则是通过模拟仿真环境、采用真实项目,在参与式学习下获得技能经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等。布鲁姆等人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资源差异和时间长短可以促进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掌握度。经典的行动导向教学一直以来被广泛运用于实训教学中[3],辅助支持如微课、慕课、包括教师的示范微视频等内容,为其提供了多元可视化资源。在互联网+支持下,适切性、针对性地引入教学,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行动融入教学,赋予行动导向教学法新的生命力。同时,让多元资源整合下获得更多学习支持,实现传统学习和信息化智能学习有效融合,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促进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实训教学变革转型中人才培育的实际支持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新概念,顺应了当前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4]。在职业院校中学科属性的人工演示教学依然普遍,尤其在实训课程中,如烹饪餐饮类专业,教师依然习惯于“一枝粉笔一把刀,一块砧板一把勺”相授的教学模式[5]。教学信息化革新驱动下,让示范演示链接网络资源、生成性内容共享分析等或将成为实训教学的必然趋势,以培育新型应用型人才发展;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下学习内容选择、过程监测下个性指导、多元评价下拓展延伸等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是智慧型的体现。新模式构建创新教学方式应用,更好促进学生生成互联网+学习的思维,利于职业素养深层次发展。

二、智慧实训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传统型与智慧型实训教学差异解析

传统的实训教学以动手实践形式的辅导和传授完成对技能的掌握,注重技能本身的熟练。智慧教学则更多关注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多重体验与深度理解。教学模式的形成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大因素[6]。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做、评作为实训的主要元素,解构其维度,不同教学模式各有侧重(见表1)。从以下对比中可将智慧实训教学理解为:在互联网+教学理念指引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数据呈现为依据的问题导向,以任务驱动策略融合“网、云、端”环境设计教学程序,链接多维资源支持,实现差异化价值共生,完成综合性多元评价与创新延伸的一种教学模式。

表1 传统实训教学与智慧实训教学的比较

(二)智慧实训教学的生态价值取向

智慧教育的价值取向,首先要确定智慧教育在现有的教育系统或教育话语体系中的定位[7]。智慧实训教学作为智慧教育的一种形态,是以“网、云、端”为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生态,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多种共生学习方式,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和实训的深度融合。以价值指标和成长指标为参照,象限分析生态价值取向,培养“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自我学习和学会参与”等的多重素养(如图1)。

图1 智慧实训教学生态价值象限示意图

三、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一)智慧实训教学结构模型设计

图2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实训教学模式设计示意图

智慧教学以移动网络化为支持,利用一定的智慧教学技术,将课堂教学进行置换式的改变[8]。智慧的实训教学模式主要集合了互联网+思维和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的双向要义,如“网、云、端”的立体化教学环境,课内外的有机衔接过程,线上线下网络化协同评价等。整合教学不同阶段,递进式实现行动任务驱动的脉络,以此来实现对于技能的教学与延伸。教学流程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3阶段11个步骤循环递进。课前以学生学习呈现的数据结果为依据,采取教学决策和选择内容;课中以智能分组互动分组和同步过程共享等体现协作探究、共生成果;课后则以个性化的资源支持和展示型拓展延伸达到巩固提升(如图2)。

(二)实现条件与资源选择

1.移动终端的便捷设备选择

移动智能终端拥有接入互联网能力,通常搭载各种操作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化各种功能[9]。智慧型教学核心固件是移动终端平台,突显教学的各种功能。平板电脑、智能电器、智能手机等都是常见的设备。随着信息技术大众化的普及,智能移动终端主要适用的是智能手机,这一优势进一步得到加强,主要功能在于即时性与延时性的共存、课堂内外衔接的连续性、功能价值多样性等特点。

2.智能平台的互动网络环境支持

职业教育新形态下,正确认识、选择与设计媒体和平台,发挥其优势[10]。学习环境中教室环境以物理属性存在,虚拟的空间教室是存在于互联网信息平台,两者同时并存。新时代的实训课程呼吁更多与时俱进的价值共生。智能环境可依托多种软件平台实现架构支持,目前主流便捷平台及特点如下(见表2)。

表2 基于互联网+智慧模式常见支持式平台及特点

3.云资源构建的多元形态支持

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作为核心支持,促进教学向深度延伸,鉴于教学素材、课程演示文稿、互动学习任务、课程微视频、网络慕课等预设型资源等。自主设计开发、网上链接利用、预设资源载体支持于教学各环节,共享于实训全过程,体现出时间与空间双结合。此外,实训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如错误操作与正确操作的比对视频记录,差异性作品呈现等照片或细节视频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分享于网络空间资源库,记录实训过程动态化监测,充实教学资源聚合性完善。

(三)智慧实训教学的目标与活动

1.教学目标的总览细化

智慧实训以促进生成互联网+专业的融合共生学习思维作为目标导向。融合信息技术与专业特点,实现递进立体式教学策略。通过互联网,基于动态数据定位学情,优化教学预设和进程[11]。基于行动内涵设计,协作共生突破要点,评价促进延伸。总体目标指引下分解单元目标,落实课堂任务。

2.教学过程的循环推进

智慧模式以课前、课中、课后三维度的立体化设计,循环延伸。课前利用网络平台链接感知性资源,基于学习的数据来呈现二次备课、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决策;课中利用智能化分组,协作突破核心问题,并利用生成性资源共享,实现实训的互补提高;课后利用多元化云端资源,进行个性化支持。每个项目依据三阶段独立成为一个教学循环系统,单元之间也相互关联递进。总体达到推进有依据,落实有支持,设计有梯度,符合认知与操作需要。

3.教学评价的多维反馈

整合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与基于实践的线下双重多元评价形式。在实训中现场作品展示、过程观测、自我评价作为一方面,同时网络化的预习状态数据监测、多频终端过程实时反馈、实训作业网络分享评价等作为评价的另一方面。整合计算平时成绩,建立日常成绩评价机制,为学生量化可参造性改善学习提供依据。

四、以“雨课堂”为平台的智慧模式运用效能分析

教学模式的合理性、适用性需在实践运用中检验效能并不断完善结构。以高职餐饮类专业为例,遵循行动研究取向的需要,检验实训教学模式运用对学生技能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推进应用。

(一)实验样本及被试

对象选自中高职贯通班高职阶段1年级两个班(对照班35人、实验班32人),两组被试授课教师情况、在校授课内容等相似,但来自不同的中职学校,学业基础存在不确定性。首先所有被试为期1个月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学习并参与前测,然后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智慧实训教学模式学习,对照组保持不变,所有学习项目保持一致,最后再组织被试进行后测并访谈。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选取餐饮专业的烹调工艺与面点工艺两个项目为实验材料,以智慧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传统工艺四步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为方法材料。采用两种实验工具:一是技能学习动机调查问卷,用来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教学模式运用前后的学习动机;二是技能成绩测试评价考核量表,用以测试学生技能掌握度。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性别、是否有专业资格证书等;二是烹饪学习动机调查,由4个维度50个选项构成。通过SPSS23.0进行信度分析,信度系数为0.856,根据克隆巴赫新都α系数取值范围界定该问卷的信度良好。技能测试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量表实施,由过程评分和成果评分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设计与方案

1.实验设计方案

本实验以组间前后测,单因素协方差分析为设计,以两个自然班为被试实验组,实验组O1-X1-O2,对照组 O3-X2-O4;O1、O3为前测成绩,作为协变量,X1、X2为自变量,组间实验处理(即采用智慧模式与传统四步模式),O2、O4为因变量,后测成绩,分析不同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动机与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具体方案如下(见表3)。

表3 智慧实训教学模式应用的实验方案表

2.实验假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训教学模式从传统型转变为智慧型,教师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更多参与合作、探究等活动。因此,可以假设智慧模式对于不同性别、基础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提升作用。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在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条件下,所有学生均可以对学习内容达到掌握的程度。本模式在资源的丰富支持、教学空间时效延伸等方面均提供了有力条件。因此,可以假设智慧模式对于不同性别、基础水平学生的技能学习成效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智慧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技能学习动机的影响

本实验考察智慧实训教学模式对被试组间学生技能学习动机的影响。在实施实验前后,被试组完成自编学习动机问卷,通过协方差分析检验差异。将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分组和前测交互作用检验:F(1,63)=1.142,P>0.05,说明分组和前测斜率一致性,没有交互作用,满足协方差分析条件。协方差结果分析,莱文 Levene方差同质性检验结果 F(1,65)=0.001,P>0.05,可知方差齐性;主体间效应列表4显示,前测分数对后测分数影响呈现不显著:F(1,64)=2.420,P>0.05,pη2=0.036,后测实验组间学习动机呈现显著性差异:F(1,64)=15.423,P<0.001,pη2=0.194。因此,说明前测分数对后测分数没有显著影响,在排除前测影响下组间技能学习动机具有显著差异。

随后对实验组中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是否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行协方差分析。如下表5所示,性别差异学生之间前测分数对后测未产生显著影响:F(1,29)=0.94,P>0.05,pη2=0.03,在后测中显示学习动机呈现显著性差异:F(1,29)=6.49,P<0.05,pη2=0.18。偏Eta方数据呈现前测效应量低,性别效应量中等水平,根据调整后均值变化,可知对于女生效应量更大。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

表5 性别对学习动机影响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

除性别外,还对实验组中学生是否考过资格证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协方差分析,如下表6所示。有无资格证书组间学生前测分数没有对后测产生影响:F(1,29) =0.032,P>0.05,pη2=0.001,在后测中显示学习动机也没有显著性差异:F(1,29) =0.273,P>0.05,pη2=0.009,说明学生是否考出过职业资格证书对智慧实训教学模式运用后学习动机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表6 技能学习水平对学习动机影响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

2.智慧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本实验检测智慧实训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实验前后,对被试组进行技能测试。运用协方差分析,分别对餐饮专业两个项目教学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将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分组和前测交互作用不显著,满足协方差分析条件,项目1:F(1,63) =0.69,P>0.05,项目2:F(1,63) =0.82,P>0.05;协方差结果分析,莱文Levene方差同质性检验结果项目1:F(1,65) =3.25,P>0.05,项目 2:F(1,65) =0.00,P>0.05,可知方差齐性;主体间效应列表7显示,前测分数对后测分数呈现显著影响,项目 1:F(1,64) =6.11,P<0.05,pη2=0.09,项目 2:F(1,64) =16.66,P<0.01,pη2=0.21;后测实验组间学习成效呈现极显著性差异,项目1:F(1,64)=14.48,P<0.001,pη2=0.18,项目 2:F(1,64) =12.59,P<0.001,pη2=0.21。因此,说明前测学习基础对后测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在排除前测影响下组间技能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同样,对实验组中性别差异是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协方差分析,如下表8所示。在餐饮专业不同项目中,男女学生之间前测分数对后测产生一定影响,项目1:F(1,29) =1.29,P>0.05,pη2=0.04,项目 2:F(1,29) =4.68,P<0.05,pη2=0.14;在后测中,男女学生间的学习效果均呈现无差异,项目1:F(1,29) =3.30,P>0.05,pη2=0.10,项目 2:F(1,29) =0.68,P>0.05,pη2=0.02,偏Eta方数据呈现出前测效应量较大,性别效应量小。

对实验组是否考过资格证书的影响因素也进行协方差分析,如下表9所示。两个项目中,有无资格证书学生前测分数没有对后测产生显著影响,项目 1:F(1,29) =1.17,P>0.05,pη2=0.06,项目 2:F(1,29) =3.46,P>0.05,pη2=0.11;在后测中显示学习效果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项目1:F(1,29) =3.27,P>0.05,pη2=0.10,项目 2:F(1,29) =0.61,P>0.05,pη2=0.02说明学生是否考出过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智慧实训教学模式运用后学习效果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表7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与后测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

表8 性别对技能学习效果影响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

表9 学习基础对技能学习效果影响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

(五)讨论

1.智慧实训教学模式运用的效果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智慧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技能学习动机的影响,另一个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从实验前后动机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智慧实训教学模式对餐饮专业技能学习动机呈现极显著差异影响 (表4)(P=0.000,P<0.01),其中女生的动机转变更加突出 (表5) (P=0.016,P<0.01),学习水平即考出过资格证书对学习动机变化无影响(表6)(P=0.538,P>0.05)。从后续访谈中了解到,女生对于学习环境和资源等的因素更为敏感,比起强化训练更能提高他们对于技能学习的兴趣,这也符合心理学性别差异对于感觉器官统合性差异理论的现状论断。男生则认为学习形式很新颖,但形式内容过于多样,有时过度耗费了他们的额外时间。因此,从中推论出学习动机变化源于女生对于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等外部因素,男生则更趋向内部因素的学习时效性。

从技能学习效果实验结果分析,对于餐饮专业烹调工艺和面点工艺两项目,智慧实训教学模式运用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 (见表7)(项目1:P=0.000、项目2:P=0.000,P<0.01)。学习者特征方面,男女生性别差异不明显 (见表8)(项目1:P=0.08,项目2:P=0.42,P>0.05),不同的学习水平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也没有较大差别 (见表9)(项目1:P=0.081、项目2:P=0.441,P>0.05)。从后续访谈中了解到,实验班男女学生均表示,新型智慧实训对于难点的解析到位,难点突破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是否考出证书方面,由于学生基本功基础相当,前期学习内容上基础不一致并不影响新授技能的掌握度。因此,智慧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核心技能、突破难点具有支持作用。

2.智慧实训教学模式的趋向和完善

实验结果和访谈中了解到学习者的不同特征差异会造成学习动机有所不同,尤其男生后续的学习动机预测会受到主流思想的浸润,延伸学习的意愿普遍不强。开发和构建适合不同学习者需要的实训教学模式是促进学习效果持续提升的关键。互联网环境可以链接多种资源,支持更广泛,形式也更多元。性别差异上感觉统合、思维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以此加强多资源链的资源库成型,以及互动交流的趣味分享活动的设计,从而使学习设计多元化、教学资源集合化、互联网学习习惯化,让技能学习在满足技能本身掌握基础上,提高对学习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促进职业素养的完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智慧实训教学模式有助于学习动机的改善。智慧实训教学可以改善技能学习动机,激发主动学习;性别差异性显著,其中女生对于学习动机的改善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学习基础对动机影响无显著差异。

2.智慧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技能学习的掌握。智慧实训教学模式对提升技能学习成效显著,学习掌握度显著增强;且性别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对学习成效无显著影响。

(二)建议

1.合理选择支持资源,实现基础性保障

“互联网+职业教育”推动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共享进程[12]。课程资源是实施智慧教学的必要条件。多种教学资源支持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便捷给予直观学习体验的同时,显然额外增加了学习时间。实验结果和访谈中,男生对过多耗用时间体现在学习动机上显著低于女生,这对推进智慧教学转型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因此,在资源的布局分配上需要统整规划、分解下选择、生成性共享、针对性反馈,逐步实现结构性细化、菜单化选择、生成性调整等运用策略,以此保证时间规划和资源运用协调,实现智慧模式推进的基础性保障。

2.针对性解析衍生内容,实现核心式推进

智慧型交互衍生,促进学生技能掌握和专业素养提升是智慧模式的核心内涵。在模式运用实践中,问题解决导向下的交互式学习渗透于各环节。突破技术难点的互助式研讨,预前核心技能共享呈现等无不体现交互衍生的特性。然而,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在教学中需要不同的解决途径,因此需要注意指导和监督,归类整理以集中授课形式或共享环境下解决共性问题,以个性化推送或小组网络共享解决生成性问题是实践运用模式的策略指引途径。

3.多元化链接智能平台,实现前沿型延伸

智慧实训教学模式是对翻转课堂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双向更新,创新职业教育在实训教学上的 “在线化、可视化、个性化以及数据化”等特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5G网络基站的后续建立,站点数据库、智慧应用平台等的完善,智慧课堂将延伸形态,即时连线业界专家、学者等多渠道空间教学将成为常态,校际间课堂联动教学与互动将成为教学前沿性创新。同时,实训教学的物联网支持形态将更丰富,互动创生将体现出学科发展新的源动力。

猜你喜欢
协方差学习效果学习动机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民族文汇(2022年14期)2022-05-10 03:08:22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莲心宝宝有话说
不确定系统改进的鲁棒协方差交叉融合稳态Kalman预报器
自动化学报(2016年8期)2016-04-16 03:38:55
一种基于广义协方差矩阵的欠定盲辨识方法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