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鹤,韩 云,许 愿,刘晨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及外资金融改革环境不断升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国家出台了多项开放措施,为上海打造“上海服务”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市场基础,如2019年银保监会陆续出台两轮共19条开放措施,202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等。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对负面清单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工作。
在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战略的背景下①2018年7月,上海市国资委出台《关于本市国有企业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实施方案(2018—2020)》,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以下简称“四大品牌”)。该方案提出,通过3年努力,创新培育一批新兴品牌,巩固提升一批优势品牌,激活振兴一批老字号品牌,打造千亿级的名品名企,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打响300个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品牌(http://www.shpt.gov.cn/shpt/zhengce-sdpp/20181024/341598.html)。,外资银行积极进入上海并服务实体经济(张嘉昕和王庆琦,2019)。外资银行的融入对上海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规范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尹晨等,2019),对改善金融供给质量、提高上海金融服务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朱广娇,2019)。目前,外资银行仍然存在盈利能力较弱、效率较低(潘伟,2019),发展规模与上海的开放趋势不匹配(朱广娇,2019)等问题。在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如何有效实施本土化策略,服务实体经济并融入“上海服务”品牌战略是当务之急。
外资银行的融入和创新对新兴国家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潘伟,2019)。一般来讲,外资银行从“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两方面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赵萌,2019),外资银行的加入有利于平衡银行业的资源配置,丰富市场结构,从而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韩汉君,2001)。
外资银行在资本运营模式、业务发展能力、国际化服务等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优势(朱广娇,2019)。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利于竞争机制的强化和先进管理模式的传播,外资银行的技术创新可带动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和技术进步。这对落实和发展普惠金融、提高我国金融供给质量、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实现金融国际化等政策目标具有积极意义(吴泽睿,2018)。
一方面,De Haas 和Van Horen(2012),Jeon 等(2013)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可能将其母公司所在国的金融风险传导至其他国家。因此,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为了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需加强对外资银行风险传染效应方面的监管(李锋等,2019),将监管重点放在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外资法人银行经营问题等风险方面(郑国姣等,2019)。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稳健地融入我国金融市场,可在全局角度减少银行业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金融业产业结构的不平衡(王帆等,2019),使金融风险成为银行业的内部风险并得到银行业的有效审慎管理(刘亚楼,2019)。
上海是外资银行的选择高地,据亿欧智库统计,中国现有41家外商独资银行,分布于16个城市,其中五成以上外资银行选择在上海注册;112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开设463家分行,分布于50个城市,其中近两成分行落地上海①亿欧网,外资银行在华,为什么是这50个城市? 外资银行系列研究,2020年5月28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919309233618360)。。上海一直致力于打造上海金融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标杆,在上海优化外资金融发展环境的政策引领下,外资银行发展较为稳健(顾一琼,2018)。外资银行是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理财业务、经营稳健性、传统业务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助力上海实施“上海服务”品牌战略,还可以为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乃至全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外资银行在理财业务发展方面较为稳健。2015-2017年期间,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爆发式增长(经营最为稳健的国有商业银行,其理财产品余额增幅也超过50%),而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却下降10%,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见图1)。其原因在于,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模式存在合规风险且持续性较差,外资银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并未跟风扩张理财业务,反而逆势收缩,放弃短期可以获取的可观收益,充分显示其经营的稳健性。
图1 2015—2017年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增长率(单位:%)
第二,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较为稳健,经营基本面较为健康。刘亚楼(2019)以天津外资银行为研究目标,发现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都高于国内经营较为稳健的大型商业银行。另外,外资银行具有全球网络和国际化经营经验,其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资源配置、风险控制、跨国业务等方面与国内银行相比更有优势(赵萌,2019)。
第三,外资银行在传统业务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其净息差持续低于本土商业银行,对传统业务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①亿欧网,外资银行在华,为什么是这50个城市? 外资银行系列研究,2020年5月28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919309233618360)。。表1列举了部分外资银行融入“上海服务”品牌战略的举措,可以看出,在沪外资银行积极探索其传统业务与上海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发展方向主要围绕助力上海经济建设、支持上海初创企业发展、积极探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等。
表1 外资银行融入“上海服务”品牌战略的经营现状与举措
基于上述对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机理、外资银行融入“上海服务”品牌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外资银行在理财业务、传统业务以及积极融入上海市场等方面可为上海金融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与活力。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和“外滩外资金融12条”等政策的出台,为外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王帆等,2019)。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对外开放程度不均匀、本土化融入进展缓慢等制约因素,外资银行在融入上海金融市场时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从图2可看出,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总资产不断增加,但发展态势减缓,外资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数额涨幅较小,且在2015—2016年出现了小规模衰退。另外,我国外资银行总资产较低,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17万亿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占比约1.26%。Wind资讯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外资银行总资产利润率为0.48%,仅为全国银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一半(赵萌,2019)。赵萌(2019)认为,外资银行持续降低的总资产及并不理想的在华盈利能力或与人民币业务限制、业务品种单一有关。2019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9年第6号),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准入门槛,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审批,但人民币零售存款门槛依旧存在额度限制(50万元)①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862443。。
图2 国内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单位:亿元)
朱广娇(2019)的研究发现,与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营业网点较少、资金规模较小,从分布范围来看网点覆盖面不足(一般分布在省会及自治区首府城市),其主营业务与城乡居民及企业的生产生活关联度不高。刘亚楼(2019)研究发现,部分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的业务仅限于大客户,且外资银行对客户的授信额度和人民币业务不及中资银行,其原因可能与我国对外资银行的政策限制和冲突有关,比如受资产规模、结售汇头寸规模等制约。此外,大多数外资银行的经营模式为总行集权制,但总行对其分行所在区域的市场变化状况掌握并不准确,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信息不对称、时效性滞后等问题。
首先,从外资银行进入上海市场所产生的风险来看,外资银行自身的风险程度可能比我国银行更高。从图3可看出,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在此情况下常年保持较高水平。另外,刘广威(2019)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自身具有信息劣势、代理人、风险传染等问题,因其所处的业务现状和固有特征,导致与国内现行金融监管机制较难匹配(严佳佳等,2016)。
图3 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单位:亿元)
其次,从金融安全角度来看,我国存在被金融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创新可能给上海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从而将风险传染至我国金融市场并留下隐患(郑国姣等,2019)。外资银行主要通过抢占市场份额而获取利润,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我国金融业形成压力。同时,外资银行也可能利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充分这一问题,通过监管差异及漏洞进行监管套利,损害我国的权益。这就要求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出台相关制度和政策,并确保开放程度与监管能力相匹配。
最后,从金融监管与合规的角度来看,国家为支持外资银行进入,先后出台的各项开放市场及鼓励外资创新政策中,外资银行在审核贷款发放及人民币业务等方面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唐坚,2019)。这就要求外资银行要寻求追求利润与合规经营两个经营目标的平衡点,因此加大了在风控、业务操作、管理制度方面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要求。
本文以上海外资银行融入“上海服务”品牌建设为背景,从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机理及与国内银行对比出发,对外资银行融入“上海服务”品牌的现状与潜力以及外资银行融入上海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服务能级、服务环境、服务生态等角度对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政府监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外资银行应充分发展人民币等符合中国国情的业务。外资银行应立足于上海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以提升服务能级,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速本土化进程和对上海金融市场的“渗透”。在我国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准入门槛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应积极开展人民币存款业务。
第二,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竞争的过程中应切实提升竞争力,从整体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服务环境。首先,利用好外资银行先进的全球经营经验和较为完善的国际化银行网络,开展资金管理品牌业务,为我国企业做好“走出去”的金融服务基础。其次,要在竞争中发展,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最后,本土银行应充分利用存量优势,加速改革转型,实现差异化、多定位发展。
第三,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看,为了实现外资银行融入“上海服务”品牌,从而做优服务生态,可通过降低外资银行准入门槛,扩展外资银行融资渠道,使外资银行能够充分借助境外资源及金融市场基金,以源源不断的海外资金流作为源头活水,助力上海经济发展。下一步可考虑在政策上继续放宽针对公民的个人业务,例如在统一监管下放宽对私业务,降低中国境内公民定期存款或理财资金额度;或实现从定期向活期和理财的转换,逐步实现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范围与中资银行对等。
第一,着眼于差异化定位。利用外资银行在高端财富管理、衍生品交易等业务上的竞争优势,集中拓展多元化业务,业务内容与中资银行的定位相区分,使双方优势互补。外资银行应顺应“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利用简化的审批流程,凭借综合化、一揽子金融服务平台、海外网点机构和管理体制,通过与母行的海内外协作,更好地吸引拓展海外市场的中资企业,为上海企业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
第二,应着眼于服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主阵地。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以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为导向,外资银行的创新应聚焦服务新兴行业,通过对普惠金融等产品与金融机制进行创新,促进与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服务,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第三,应着眼于服务企业战略转型升级。中资银行应以外资银行丰富的跨市场经验和专业优势为基础,通过学习外资银行的创新理念和先进经营经验,打造整个上海金融业的服务品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金融对外开放总战略。
第四,应着眼于提升网络金融服务功能。外资银行应围绕线上线下一体化目标,大力开展线上交叉营销,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让客户支付更便利,以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契机,形成低成本沉淀存款的同时,进一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充分利用5G、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使业务服务更加智能,更加安全,打造普惠的服务型银行。
外资银行应加大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力度,提升企业融资效率。上海应通过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银行开展股权、技术、业务等合作,促进外资银行与国内中小金融机构联动;把外资银行业务纳入线上平台,如利用“上海银税互动信息服务平台”“随申办”“市民云”等平台,简化融资、信贷审批流程,从政策层面支持外资银行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优惠和风险保障。同时,外资银行也可以通过并购重组中资金融机构来增强竞争力,实现服务的多元化。
第一,补短板,构建多元化金融市场。中资银行可学习外资银行在跨境业务方面的优势,通过学习外资银行的客户筛选能力,挑选盈利能力强、债务违约风险更低的客户进行放贷来降低企业风险;打破市场垄断格局,尤其是优质客户资源向外资银行转移的局面,通过优化经营决策、升级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来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通过补短板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第二,保服务,优化外资进入流程。首先,政府应站在外商落户服务保障的角度,在进入机制和服务流程上进行全面追踪和系统化服务,保障其进入时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的程序简化、高效率。其次,在前期制度解读与后期项目协调跟进服务中通过散射型服务,促进相关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好保障和维护工作。最后,着重强调在开放中推进简政放权,缩减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第三,促生态,做优金融生态链。政策层面应降低外资入股金融机构的限制,丰富金融供给的主体,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解决国内过于集中的银行市场结构,提升整个银行业的经营效率,用制度推进金融业跨境服务便捷化,在上海科技、实体创新等领域加大外资的融资扶持力度,促进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第一,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应以精准的风控目标为基础。监管部门可运用网络数据建立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设置对口管理部门,以利于全面掌握外资银行合规经营情况。中资银行应在实践中逐渐加强与国际通行监管规则的衔接,与外资银行加强交流,把握在对方国家平等开展业务的机会。
第二,对外资和中资银行进行分类监管、分类指导。将市场主体按照资本总额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对应不同衡量指标进行分层监管和指导,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监管制度和流程,同时鼓励和促进各个层级之间的联动,实现控风险和促发展之间的平衡,保障外资在长三角进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经营优势。
第三,对外资银行保持资本账户管制,控制国际投机资本的快速流入流出,谨慎推进金融开放,防止银行业被外资掌控,保持金融发展的稳定性。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技术,加强对外资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在沪金融监管部门可以与技术较为成熟的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开展合作,加大对新型金融业态监测分析平台的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金融风险综合防范机制和防御体系来提高跟踪和预警的精准性,构建交叉金融业务风险追踪和防范机制。同时,构建机构维度、产品维度、风险维度“三维一体”的金融业监管治理体系,严控信托公司通道业务,提高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和热钱套利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