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及其父代微信使用代际差异研究

2020-04-17 03:51何鸿婷
数字传媒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代际好友爸爸妈妈

何鸿婷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 100081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使用微信的时间、微信好友数、对微信功能的使用、微信中的自我呈现意愿等,问卷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发布。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90 后”及“90 后的爸爸妈妈”两个群体。本次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522 份,剔除无效问卷51 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71份,有效率为90.23%。其中,“90后”群体回收到有效问卷241份,占比46.17%,“90 后的爸爸妈妈”群体回收到有效问卷共230 份,占比44.06%。对收集好的问卷进行审核、分析、统计。

一、代际关系

代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基于人们世系辈分和家族血缘建立的。从广义上看,代际关系并不局限在两代人间的亲子关系,而是可以扩展到多代人之间。[1]本文主要将“90 后”及其父代两代人纳入考察范围。在相关研究中,有学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代际关系”:一是纵向的时间角度,即不同的出生时间;二是家庭内部的代际地位,即不同辈分代表的权威与伦理;三是就个体而言所经历的不同年龄阶段。[2]本文将研究视角集中在微观的家庭内部,以当代数字化社会为时间切面,考察亲代之间社交媒体的使用差异以及其代际互动。

二、不同代际的微信使用现状

1.使用微信的时间

总体来看,“90 后”群体相比“90 后的爸爸妈妈”群体来说,使用微信的时间更长。数据结果显示,在241 份“90 后”群体的调查问卷中,91.29%的调查对象使用微信的时间超过3 年;使用微信时间2~3 年的有13人,占比5.39%;使用微信时间1~2年的仅有8人,占比3.32%。其中155位调查对象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超过3 小时,占比63.32%。在230 份“90 后的爸爸妈妈”群体的调查问卷中,有99位调查对象使用微信的时间超过3年,占比43.04%;有57位调查对象使用微信的时间在2~3年之间,占比24.78%。使用微信时间在1~2 年之间的调查对象有71人,占比30.84%;使用微信时间1 年以下的仅有3 人,占比1.3%。“90 后的爸爸妈妈”总体来说使用微信3 年以上的人数占比最大,但相对较为均衡,没有“90 后”群体特征突出。如图1所示。

2.微信好友数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 后”与其父代好友数占比最多的均为51~200 人,但总体来看,这两个代际在微信好友数上仍然存在差异,“90 后”微信好友数总体来说大于“90后爸爸妈妈”的微信好友数。在241 份“90 后”群体的问卷调查中,微信好友数集中于51~400 人,其中,有96 人的微信好友数为51~200 人,占比39.83%,有88人的微信好友数为201~400 人,占比为36.51%。好友数为400 人以上的有54 人,占比22.41%,好友数小于50 人的仅有3 人,占比1.24%。在230 份“90 后的爸爸妈妈”的调查问卷中,有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好友数为51~200 人,占比为56.09%,53 位调查对象好友数为201~400人,占比23.04%,好友数为400 以上以及50 人一下的调查对象分别为31 人和17 人,占比较小,为13.48%和7.39%。如图2所示。

图1 “90后”及其父代微信好友数对比图

图2 “90后”及其父代微信使用时长对比图

图3 “90后”及其父代微信功能使用频率对比图

3.对微信的功能使用

关于“90后”群体与其父代对于微信功能的使用上,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1~5分表示微信功能使用频率的增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最终调查结果,每个功能的最后结果选取平均值,“90 后”与其父代在微信的功能使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如图3所示。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90后”及其父代两个群体在朋友圈、朋友圈点赞评论的使用上相差不大。“90 后”比“90 后的爸爸妈妈”更多的使用文字通信,朋友圈分组、屏蔽,微信支付与提现,小程序,微信公众号,表情包,视频、语音通话,通过微信进行订餐、叫车等服务。而“90 后的爸爸妈妈”对于群聊消息、使用微信服务助手,微信小游戏,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等相关功能这四项功能的使用频率高于“90后”。

4.更新朋友圈的频率

在241 位“90 后”调查对象中,发朋友圈的频率分布较为分散,为每月1~2 次的人数最多,占比25.73%;每周发朋友圈1~2次的人数次之,占比为23.24%;基本不发朋友圈的人数占比20.75%;有46个调查对象发朋友圈的频率为数月发1~2次的,占比为19.09%;发朋友圈频率为每天一次或数次的人数有27人,占总数的11.2%。在230 位“90 后的爸爸妈妈”调查对象中,发朋友圈的频率为两端人数较多,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基本不更新朋友圈,人数为123 人,占比为53.48%;次之的为刷屏党,有39个调查对象表示更新朋友圈的频率为每天一次或数次,占到总数的16.96%;更新朋友圈频率为每周1~2 次的调查对象有31 位,占比为13.48%;有17 位调查对象更新朋友圈的频率为每月1~2次,占比为7.39%,如图4所示。

5.对微信隐私的关注程度

依据调查结果显示,“90后”群体比“90 后的爸爸妈妈”群体对于微信中的隐私问题更加重视。“90 后”群体中,有83 个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在微信使用过程中比较担心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占比34.44%;有82 个调查对象对于是否担心在微信使用过程中的隐私侵犯问题表示一般;有44位调查对象十分担心微信使用过程中的隐私问题;对于微信使用中的隐私问题表示不太担心和不担心的人数相对稀少,分别为25 人和7 人,占比分别为10.37%和2.90%。对于隐私问题,“90 后的爸爸妈妈”群体与“90 后”群体大相径庭,他们对于隐私问题关注度极低。在230位调查对象中,有105 位表示对于微信使用过程中的隐私问题不担心,占比45.65%,将近该群体的一半;40位调查对象对微信使用过程的隐私问题比较担心,占比17.39%;36人对于微信使用过程中的隐私问题表示一般,占到总数的15.65%;有26 位调查对象不太担心微信使用过程的隐私问题,占比11.3%;仅有23 位调查对象十分担心微信使用过程中的隐私问题,占比最少,仅仅占到总数的10%,如图5所示。

图5 “90后”及其父代微信朋友圈更新频率图

三、微信使用代际差异产生的原因

1.使用与满足的差异

微信使用过程中,不同的代际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也是因为其希望通过使用微信得到的满足存在差异。不同的需求造成了两个群体之间微信使用的代际差异。“90 后”较其父代来说,他们使用微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用,占比高达73.44%,他们使用微信用来“迎合”身边的人,使其可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同时,他们更在乎在社交媒体中营造出的自我形象,也就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去经营与使用微信,对于微信的功能使用也更加精通、频繁。“90 后的爸爸妈妈”群体中,有168 位调查对象表示其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是便于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他们将微信作为一种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对于基础的聊天、语音、视频功能使用较多,不太关注微信的其他功能,尤其是小程序、微信叫车、订餐等与第三方平台相联系的功能。

2.数字鸿沟: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

“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的概念是著名教育游戏学家马克·普伦斯基在2001年首次提出的。“数字原住民”是指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并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人际交往和信息互动;“数字移民”是相对于“数字原住民”的一个概念,指年龄较大,在新兴信息技术、数字技术面前感到难以适应、学习困难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一系列的艰难学习才能掌握新技术。在本文的两大研究对象群体中,“90 后”正是典型的“数字原住民”,而“90 后的爸爸妈妈”则是典型的“数字移民”。

在家庭层面,数字鸿沟则表现为代际鸿沟,即父母和子女在新媒体采纳、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方面的差距。这是传统代沟在数字时代的延伸。不同年龄层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年轻群体拥有新媒体的比率、使用新媒体的程度、借助新媒体获取的知识明显多于年长群体。亲代与子代之间必然存在显著的数字代沟。作为“数字原住民”的“90后”群体与作为“数字移民”的“90 后的爸爸妈妈”群体,因为其对于数字技术与媒介接触的时间、程度不同,也就决定着其在数字化技术的接受、采纳、使用和推广方面存在着的显著差异。对于微信的使用来说,“90 后”作为“数字原住民”,对于微信接触时间早、接触的程度更深,对于其功能掌握也就更加的熟练;而“90后的爸爸妈妈”作为“数字移民”,在微信的使用上与“90后”群体相比接触的时间相对较晚,程度不深,对于很多功能并不能很好的进行使用,与其成长的信息技术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3.社区差异:网络社区与传统社区

“90后”作为在数字技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对于网络社区的接触与使用时间更久,接触程度更深,对于传统社区的依赖程度很低,有很多“90 后”群体甚至已经脱离传统社区,大部分通过网络社区进行人际交流、情感表达、结交朋友。微信作为网络社区的典型平台,“90后”群体在微信使用上,使用的功能更加全面、多样,微信的好友数较多,对微信的依赖的程度高、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的次数多,是他们对其所处网络社区的一个有效维护。“90 后的爸爸妈妈”与90后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他们对于传统社区的依赖性很强,相反,网络社区只是传统社区的一个补充,而不是作为主体,他们主要的生活和娱乐活动仍然是在传统社区中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网络社区只是传统社区在网络上的再现,并没有在网络上建立与传统社区差异很大的新的社区。“90 后”的爸爸妈妈在微信使用上好友数相对较少,大部分人不发朋友圈,在于其更多的生活在传统的社区之中,所以对于网络社区的维护相对较为薄弱。

4.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不同

截止到 2019 年,“90 后”群体的年龄分布在20~29 岁之间,其学历水平比起父母来说,整体相对较高,对于新事物的更加敏感,对于微信这类新型的社交媒体接受能力强,上手很快,并且善于去探索、去学习、去开发微信中一些不常用的功能等。对于最初是用微信的原因,有26.56%的“90后”群体认为其最初使用的微信原因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90 后的爸爸妈妈”年龄集中在45~55岁之间,他们在面对微信这样的新事物时,常常受到了经验和传统的约束,对其接受能力较弱,对于高科技技术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也相对较低。从微信使用上来看,也存在上手慢、功能开发探索能力弱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远远不及年轻人,“90 后的爸爸妈妈”群体中,只有17.83%的人将其最初使用微信的原因归结为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

结束语

本文对“90后”和“90后的爸爸妈妈”这两个群体微信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90后”群体与其父代在微信使用过程中的诸多差异,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数字原住民”的“90后”,他们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对于传统的社区依赖程度低,对于网络社区依赖程度高,并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善于学习、善于发现;而“90 后的爸爸妈妈”是典型的“网络移民”,对于微信中的很多功能使用较为困难,这也与他们那接触网络时间短、学习能力弱、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传统社区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字反哺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反哺方式,是缩小数字鸿沟、缓和家庭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代际之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何金铠、高殿芳.新编老年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153.

[2]徐征、齐明珠.代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J].人口与经济.2003.03,55.

猜你喜欢
代际好友爸爸妈妈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属羊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删除好友
我的爸爸妈妈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